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经济学虽然发展迅速,但是直到二十世纪末,它距离现代力学理论那么经得起推敲的逻辑体系还差得很远。卡尔·波普( Karl R. Popper)认为经济的发展历程现在仅仅是“进入了牛顿革命的前夜”。如果把力学比喻为一出完整的《哈姆雷特》,现在的经济学还没有发展到主人公获知亡灵暗示的那一幕。   经济学既然还没有真正精彩登台,怎么会有经济学家上来宣布经济学这出大戏已经终结了呢?   我体会《经济学的终结》的作者(美国)迈克尔·佩雷曼教授可能要终结的是迄今为止处于主流地位的那些经典经济学家们用以构筑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那种方法,那种一脉相承、用韵味十足的科学主义手法建立宏大体系的执着(甚至可以称之为偏执)努力。在阅读后,果然验证了我的想法。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解释他的写作目的,就是:“只要流行的传统经济理论阻碍了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新机会和新方式,它就意味着是一种威胁。从这种精神出发,本书呼唤经济学的终结,并要求经济学向一种全新的、但尚不明确的组织我们物质生活的方式开放。”   你看,经济学毕竟不是巫术,因此,它不应当被终结掉,而是让构筑它的人们改一改工作方向,要使经济学向能揭示经济生活的规律方向发展,而不要一味地去攀附或修补大师...  相似文献   

2.
会计专业本科毕业后,我曾读过一本名为《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的书,作者是美国的莫里斯·D·利维,也正是在这本书的启发下,我选择了在职攻读经济学专业硕士。多年以后,当我和《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第11版)一书不期而遇时,激起了我向别人推荐此书的冲动。  相似文献   

3.
哈佛大学经济学家爱德华·格莱泽(EdwardGlaeser)出版了一本新书《城市的胜利》,引起了从《经济学人》到《纽约时报》等严肃国际媒体的广泛注意。他在《波士顿环球报》上也发表了文章。题为《如果你热爱自然.就搬到城里来》。在他看来,人类是对自然有极大破坏力的物种。如果人类热爱自然的话,最好的办法不是到自然中去,而是离...  相似文献   

4.
这本书起源于一个问题.一个我答错的问题。作为《连线》(Wired)杂志的编辑.我的工作之一就是发表有关技术趋势的演讲。由于我的职业生涯是从科技界起步的.后来又在《经济学人》杂志那里学了一些经济学知识.我习惯于首先在实实在在的硬数据中寻找这类趋势。幸运的是.这个时代一点都不缺数据!21世纪经济学的秘密就藏在企业的服务器中.从eBay到沃尔玛.[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生活和经济     
我常被称为“著名经济学家”。有好几个原因,使我并不那么喜欢这个称呼,不过我还是得接受“经济学家”这个称号。在经济学这个领域中,我的主要力量是放在“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这个学科上面。对经济学的这个学科,我从1952年起开始研究。1956年开始,我接受党中央交下的任务,组织了好几位当时年轻的经济学者,编写一部《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其中包括社会主义部分。教科书的资本主义部分很快完成了,而社会主义部分的编写工作,进行了许多年,一稿、二稿……印出了许多稿本,花了出版社许多钱,最后觉悟到客观上写这部书的条件不成熟,下决心宣告暂时不能完成此项任务,同时决定继续探索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发展的规律性,而且在实践上我做到不间断地进行这种探索。这样,从1956年,陆续编写出版了六卷,共二百五十多万字,集子的名字就叫做《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1994年后我继续进行“探索”,直到现在还在进行。现在《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第七卷已经编写出交出版社,不久当可出书。这样《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探索》七郑的字数将近三百万字。不论对我在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观点作评价(我的观点前后是有很大变化的,否则就不是“探索”了),仅就我在经济学的这个领域中的工作量来说,我也不能否认自己是个经济瞠家。何况我还在理论经济这呐?对生产力经济学,我著文论述这门经济科学的对象和方法,论述研究这门经济科学的目的的和意义,讨论这门经济科学中的基本概念等等,但是没有结集式写出专著。此外我还提出并发展国土经济学这样一门涉及范围很广的经济科学部门。它同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等理论经济学有密切的关系,还同自然辩证法这门哲学以及不少社会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地理学有关。同时国土经济学和运用它所作的研究对在我国国土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土经济学中本身有理论经济学的成分,但是我主要把它视作实用经济学-其中包括对国土进行经济社会战略学、技术经济学、消费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由于在我国国土上有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国土经济学的研究又同旅游经济学的研究有了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学问题的两个方面,经济学通过供给与需求的概念,以及完全理性和完全信息两个基本假设条件,来说明实现市场均衡(market equilibrium)的机制。长期以来,经济学上就有萨伊定律(供给决定需求)和凯恩斯定律(需求决定供给)之争。按照通行的披露导向(disclosure--oriented)资本市场运行范式(paradign),赖以在公开的资本市场参与者(一般包括资本的供需双方、中介机构和监管者)之间沟通这些信息的载体主要是公司财务报告,  相似文献   

7.
从全国最早从事DM广告、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B2C),到为众多知名企业提供物流解决方案,13年来,张天华率领下的特能(中国)在破立之间,一次次地上演着递进式的转身。特能(中国)的董事总经理张天华,这位黑龙江八一农大管理学院的特聘教授、经济学博士,在曾被看作“草根”出身的物流业,已经坚守了整整13年。也许,这样的坚守就缘自其座右铭的激励:勤奋,不断探索,并从中获得乐趣。  相似文献   

8.
《东方企业家》2007,(7):8-8
我念的是经济,但最关心的课题是教育与文化。在美国大学经济系教了三十余年书,最喜欢讲授的课程是教育经济学(Economics of Education)。我深知:百年以来中国落后与贫穷的根本原因是教育,不是经济。经济落后是教育落后的必然结果,文化与教育又息息相关,文化的兴衰又直接影响到各个社会层面的运作。  相似文献   

9.
《中国企业家》:从回报上看,华平对亚信(包括港湾)的投资似平是失败的?孙强成功不成功,有事实摆在那里,关键看你赚没赚到钱。我们确实没有像其他项目那样赚钱多,所以这样说没有错呀。我觉得看问题应该从另外一个方面看。毕竟这家公司在IT服务领域闯出了一条道路,造就了一大批百万富翁(按照美元来算)和人才,所以从我个人来看,没有什么值得羞耻的。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厂商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部门之一,另一部门是家庭(个人包括在家庭内)。厂商是综合词,既是厂家又是商家,不是指人,而是指经营机构(实体)。经济学需要~个词,把一切以盈利为目的,购买或雇用生产要素(指劳力等投入品),通过加工生产,把成品(包括劳务)出售给市场消费者的经营机构,小到小商小贩,然后是企业、公司等,直到跨国公司都囊括在内,那就是厂商。厂商生产经营的目的是获取最大利润,利润多多益善。这仅是一个原则,并非全部厂商的经营目标只有一个,有少数厂商也可能有其他目标,有政治目标和慈善目标等。…  相似文献   

11.
我从1994年开始自己装电脑,到现在为止已组装了不下30台电脑,想与喜欢自己装电脑的朋友们交流一些部件选择方面的心得。1芯片(CPU):不能贪便宜,还得买Intel的为好。如果谁现在不急着用电脑,可以等到Intel的MMX(P55C)芯片出来后再说。这样就不用为CPU的升级做过多考虑。2土板:一个好的主板应该有以下特点:(1)主板上要有4条ISA的插槽和《条PCI的插槽,这样用户要扩展起来就不会太紧迫;(2)主板上要有P55C的插槽,这样CPU可升级到MMX;(3)主板上除了《个72芯的内存插稽之外,还要有一条同步突发流水Cache和一条16…  相似文献   

12.
以个体利益最大化为基本假定所建立起来的一般均衡理论在现实经济问题面前屡屡受挫,这势必要引起经济学家的深刻反思和探讨。而建立在利益主体的行为选择和决策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基础上的对策均衡体系,使经济学正在酝酿着一场根本性的转变: (1)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归位。从经济理性人到对策局中人,经济对策论强调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2)由结果论到过程论。从注重资源配置结果到更加重视利益主体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行为(策略)选择; (3)共同均衡。只有在利他中才能真正利己,也只有在使他人充分受益中才能使…  相似文献   

13.
现代对策论在经济学理论研究中所起的基础作用已越来越大,给现代经济学研究带来了根本性和革命性的变化。实其然,现代经济对策论对企业经营管理和微观经济决策的基础作用也是极大的。 一、从一个决策论问题谈起 有这样一个问题: 某厂研制一种新产品,研制费用估计为70万元,新产品的效益如何取决于下列三种情况:(1)同行业是否有竞争对手;(2)本企业宣传推销活动的规模;(3)竞争对手的宣传推销活动的规模。已知同行业没有竞争对手的概率为0.4,本企业宣传推销活动的规模分大、正常、小 3种,收益分别是 200万元、 16…  相似文献   

14.
哈维·莱宾斯坦(1922—1994),生于俄国的美国经济学家。小时候他移民到加拿大,然后在西北大学学习经济学,后来到普林斯顿伊利诺斯州技术学院,然后又到伯克利市加利福尼亚大学。  相似文献   

15.
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学问题的两个方面.经济学通过供给与需求的概念,以及完全理性和完全信息两个基本假设条件,业说明实现市场均衡的机制。长期以来,经济学上就有萨伊定律(供给决定需求)和凯恩斯定律(需求决定供给)之争。按照通行的披露导向资本市场运行范式.赖以在公开的资本市场参与者(一般包括资本的供需双方、中介机构和临管者)之间沟通这些信息的载体主要是公司财务报告,  相似文献   

16.
公共经济管理的理论基础——何谓公共部门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公共部门经济学的定义 公共部门经济学,又称政府经济学,它是由(公共)财政学发展而来的。在有些学眼里,(公共)财政学、政府经济学和公共部门经济学是同一个研究领域在不同时期的名称:而在另一些学眼里,它们是同一个研究领域的不同名称。公共部门的核心部分是政府,所以“公共部门经济学”也被称为“政府经济学”。公共部门经济学是既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它构成公共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在当前,建立与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加强公共经济管理,是我国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产业生命周期(Industry Life Cycle)是指一个产业从初生到衰亡,具有阶段性和共同规律性的厂商行为(特别是进入和退出行为)的改变过程。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是借生物学概念来描述单个产业的产生、成长和进化的理论,是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企业生命周期理论逐步演化而来的,是生命周期理论在产业经济学中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宁小玲 《企业研究》2006,(10):51-53
有关制度与技术的经济学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技术创新学和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发展经济学.演化经济学中都有研究:研究的角度各异,包括制度以及制度变迁、技术以及技术变迁、制度与技术的关系、制度与技术对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作用等,研究的方法从静态、均衡到动态、非均衡,从定性规范研究到定量经验研究:研究的背景从发达市场经济环境到计划经济环境,再到转型经济环境。梳理清制度与技术经济理论发展的脉络,为研究在我国转型经济环境下,如何通过制度条件的完善,激励科技创新、促进科技发展提供了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9.
解析《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问题暂行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12月21日财政部颁布了《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问题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作为对《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的补充规定,其目的是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会计处理,真实反映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本文对其有关条款能否得以实施,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进行探讨。一、关联方交易的双重性制度经济学创始人美国的康芒斯将交易分为买卖的交易(市场交易)、管理的交易(企业内交易)和配额的交易(政府交易)三种。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关联方交易不属于康芒斯划分的三类交…  相似文献   

20.
(一)古典经济学派的税收思想。产生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的古典经济学派财税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反对国家干预经济,通过自由竞争,促进经济发展,经济运行要靠“看不见的手”进行调节。国家的职能是有限的,只能充当“守夜者”或“夜警”的角色。国家的职能主要是设立严正的司法机关;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公共设施;维护国家安全等。“廉价政府”是古典经济学派的财税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