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李杰义 《商业研究》2006,(11):74-75
产业集群应该按照核心企业的供应链模式发展,以形成产业集群内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内在本质是供应链集聚。产业集群的各类型是企业内部的供应链演变为企业之间通过市场交易形成供应链的过程表现出来的各种供应链形态。产业集群特殊之处在于它的显著的外部性、精巧的网络结构和高效的区域创新系统,产业集群中的供应链效应成为产业集群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2.
李伟 《北方经贸》2010,(1):123-125
主题旅游集群一般包括核心层、要素供应层与相关辅助层。其最重要的形式之一是以主题公园为核心层聚集的主题公园集群,它是在主题公园旅游客流空间集聚模式下由不同主题的主题公园组合在一起.并且与文化娱乐及观光设施等旅游吸引物,以及高档酒店、度假村、高尔夫等相关配套设施所构成的旅游目的地。广州长隆板块是珠三角地区主题公园集群重要代表,其成长战略为:以五大主题公园为核心层不断实现空间集聚和拓展;对长隆实施旅游目的地管理战略;正确处理集群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发展动力与发展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或产业集聚,是指在某一特定的产业领域,通常以一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联系密切的企业及相关支持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形成区域性产业外部规模经济和产业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对于产业集群的发展动力研究,Best(1999)认为集群存在4个主要动力:集中专业化、技术多样化、知识溢  相似文献   

4.
企业集群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集群是一些既自主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中小企业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建立起来,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在地域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根据主要论述的企业集群的特点,分析企业集群优势的经济学效益,并通过对集群内(或区域内)企业建立的区域形象品牌,及区域形象品牌的公共物品属性和区域形象品牌对企业品牌的外部性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流通经济》2014,(9):59-65
在商贸流通业成为供应链核心服务主体的背景下,商贸流通业集聚带动了集群供应链网络的形成。发生在集聚服务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就通过商贸流通企业所处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合作以及供应网络之间的竞争,引发集群供应链网络的不断重构,以降低贸易成本为纽带创造新的生产性机会,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动力,因此应在区域产业升级政策上充分重视并发挥商贸流通业集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企业集群成长中政府行为的理论基础就在于弥补市场失灵和制度失效,其目的是加强企业之间的知识网络和联系,满足企业的各种需要。根据要素在企业集群系统中的定位和作用方式不同,可以把企业集群系统分为核心要素系统、支持要素系统和促进要素系统,政府应在企业集群系统结构三要素互动中找准行为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7.
资源型企业集群发展的核心特征是通过资源的消耗来获取企业的成长,而这种资源的消耗往往是以牺牲生态环境质量为代价的。资源型企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市场推进、法律规范、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公众参与”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升级的研究正逐步从通过外部拉动转向从集群内部挖掘升级潜力。但目前对内部升级途径的研究往往从某个角度出发,分析影响升级的几个因素,缺乏对集群内各动力要素及其作用机制完整的阐述和论证。在此背景下,文章首先研究了产业集群升级的四个内在动力要素及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构成的知识网络;接着分析了集群动力要素间互动以促进集群升级的知识更新机制;进而构建了知识网络中四个动力要素在知识更新中发挥作用的“四力”模型及作用机制;最后,以浙江余姚灯具产业集群为例对模型作了应用分析。研究表明,核心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生产型服务机构及政府机构等集群知识网络要素的作用发挥及其匹配是集群顺利升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企业创新特征与企业成长阶段模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以创新为核心动力的企业成长具有内容层次性、层次模糊性、主体核心差异性等特点,因而在企业的不同成长阶段中,企业创新的核心内容、主导人员及目标都有所不同。企业在创新中成长,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需要不同类型领导人在组织与管理方面进行变革,否则,长期形成的惯性和积累的问题将阻碍企业成长。  相似文献   

10.
企业集群内社会资本演进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经济社会学的视角指出,企业集群内社会资本是一种摄取稀缺资源并由此获益的能力,它随着企业集群这一产业组织的成长发展而不断演进,据此提出了企业集群内社会资本演进的一般过程.对其演进过程,运用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企业集群内社会资本演进的动力机制--声誉机制.  相似文献   

11.
集群企业的发展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与国外产业集群相比较,我国企业还处于竞争力相对较弱的初级阶段。因此如何提升竞争力,引导企业发展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集群内每个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所构建的网络类型存在的差异,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也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影响着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取。  相似文献   

12.
黄山松  余恩荣 《商业研究》2005,(15):134-136
产业集群已成为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量。其形成与发展在于外部经济的循环作用,以集群优势集聚经济效益而向产业关联延伸。植入型和原生型产业集群的成长机理各具差异与特色。对植入型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应给予足够重视。培育我国产业集群必须构建“集群文化”,使之能更好创造人文环境,形成产业“集群中集群”效应。  相似文献   

13.
企业集群中知识溢出的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企业集群内部,知识溢出是集群内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要素之一,它可以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强大动力。企业集群知识溢出途径主要有四种,分别是供应商与客户关系、正式或非正式的合作研发、企业间人才的流动以及创业和衍生企业。在进行企业集群组织和制度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影响知识溢出的因素,以提高企业集群中知识传播的效率,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速度和水平。  相似文献   

14.
企业集群是指同一产业企业以及该产业相关产业的众多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所形成的具有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其中,企业集群中"同一产业企业"是该群体的核心组织,而其他众多企业或组织是为之服务而存在的.文章分析指出,企业集群中既包含着集聚效应,又存在着分散效应,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决定了企业对集群的选择以及企业集群的边界.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运行方式的演进,创新日益呈现出明显的集群化发展趋势.本文以复杂性理论为视角,探讨企业集群创新系统的复杂性特征,并以此为依据,将化学催化反应方程引入企业集群创新行为,构建企业集群创新的动力模型;通过对模型参数的分析,得出企业集群创新速度不仅取决于创新投入要素,而且与集群创新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集聚经济与产业园区集群化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巍 《商业时代》2012,(7):131-133
集聚经济区内的企业普遍享有集聚带来的外部性,即集聚区内的绝大多数企业得到比外部企业更多的利益,即集聚效应.从产业的角度看,集聚可以表现为企业集中、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三种形态,但是,这三种形态所形成的集聚效应是不同的,产业集群所具有的竞争优势是企业集中或产业集聚难以比拟的.产业园区作为一种促进、规划和管理工业发展的手段,其实质是依靠政府和市场力量形成的集聚.为了提升产业园区的竞争力和增强入驻企业的根植性,具备条件的产业园区,当走集群化发展之路,实现园区内相关企业的集群式生存.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群与企业集群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天然 《中国市场》2007,(26):34-35
企业聚集在一起并不一定就是通常所认为的产业集群,多种类型的企业集聚是一种新的经济现象,这种集聚不是企业简单的集中,而是以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为基础、大中小企业并存、不同类型企业共生的一个生态化企业群体。研究产业集群与企业集群的差异性,目的在于更清晰地区分这类相似经济现象,以利于区域经济的合理、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企业集群衰亡及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景铎 《商业研究》2006,(13):85-87
我国许多企业集群的形成,具有自发自然形成的特点。这些自发的自然形成的企业集群有的并未发展长大,而是逐渐走向衰亡。从系统的自组织理论角度分析,集群缺乏充分的开放性、处于近平衡态、集群内各单位缺乏关联性是导致这类企业集群衰亡的原因。集群内有大型骨干企业存在,围绕大型骨干企业,有众多的成龙配套的中小企业集聚的高秩序、高关联型集群模式,是企业集群摆脱衰亡威胁健康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演进经济学最初尝试从演进视角来分析区域产业集群的演进,对集群企业所表现出来的多元化成长模式特别是网络化成长进行了系统研究。借鉴该理论的内在机理,结合新疆地区集群企业成长的特殊环境,从企业网络化成长的作用机制和匹配机制两个维度构建企业与内外部环境相匹配的成长模型,通过定性分析提出新疆集群企业的网络化成长宜选择弱关系与开放网络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一个“新”新经济地理模型分析产业空间分布的动力机制,发现:除传统的集聚力(本地市场效应、价格指数效应)和分散力(拥挤效应)外,微观企业的选择效应是产业空间分布的“第四动力”.其作用路径:一是企业层面,给定外部竞争水平,效率异质性可能是“外围”高效率企业向“中心”集聚的“向心力”,也可能是“中心”低效率企业向“外围”迁移的“分散力”;二是区域层面,给定现有产业空间结构和外部竞争水平,较高的区域平均生产率门槛值促使低效率企业更趋于集聚,以通过“抱团效应”抵消竞争压力;三是产业层面,给定企业个体特征,产业内企业异质性初始程度和边际变化的作用方向是有差异的,既可能是集聚力,也可能是向心力.基于企业异质性的空间为产业份额和市场效率的双重“中心—外围”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