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危机管理作为一种成熟的管理工具越来越受到各大公司的青睐。"危机"在汉语中大有研究,从字面上看,它是"危"和"机"的组合,一方面代表着危险的境界,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大量的细节、机会。危机是任何企业都不希望看到的局面,而且都在竭力避免,但是危机又无所不在,因此,加强危机管理,从细节着手,就成为企业经营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危机管理与细节的关系,得出危机管理必须基于细节,从而真正使企业转危为安,甚至从危机中演化出新的商机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2.
吴凡 《糖烟酒周刊》2005,(23):B016-B017
飓风起于萍末,溃堤源于蚁洞。企业在市场中成长,必然面对各种风浪。危机随时可能发生。昨天还辉煌的企业,今天就可能被一个小小的细节所击垮。劣质奶粉、散装假酒、火腿风波、雀巢含碘超标、毒粉丝、过期奶回锅……行业危机事件一件接一件,层出不穷。综观国内众多企业,大多不重视危机公关。据浙江某机构调查。具有危机意识的企业不到30%,并且是在危机发生时,才临阵磨枪,处理危机也通常是紧闭大门,封锁信息,对外界,尤其是新闻界讳莫如深。然而坏消息常常是以很快的速度传播,如果企业不具备危机公关的能力,一旦危机发生,只会让企业越陷越深,甚至面临被市场淘汰的结局。7月份《月度话题》特别推出“危机公关”系列话题:建立危机预警体系,做到“防隐患于未然”,“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危机出现后,如何快速地进行处理?危机发生后如何稳定自己的渠道关系,如何将危机成功转化为“商机”等。  相似文献   

3.
刘韬 《浙商》2005,(5):88-8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发展受到来自社会公众评价、同业竞争等多方面的压力。相应的企业面临的来自内部及外部的各种危机事件也逐渐增加,同时企业危机管理渐渐引起了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注意,但能否在企业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这对于国内绝大部分企业来说还只是一个管理名词,一个概念而已。“吃一堑,长一智”是企业“摸着石头过河”的思维方式,但一次企业危机爆发足以导致该企业已经没有“长一智”的机会了,因为一次的危机可能已经让企业不存在了,因此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危机、防范危机、解决危机、利用危机是企业长治久安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糖烟酒周刊》2005,(27):B008-B009
从“品牌六大资产”(产品、形象、消费者、渠道、视觉、商业信誉)中可以看出,其中的任何一项出现问题,都可能波及到其他的“资产项目”,都可能演化为商业企业需要应对的“危机”,并最终削弱品牌的价值。出色的品牌管理可以不断提升品牌的价值并由此产生附加值效应,而品牌价值及美誉度的积淀,则能使企业及品牌在危机汹汹来袭时获得一张“免死金牌”。在《月度话题》相继讨论了“危机预警的建立和防范、危机的有效处理、危机化为商机以及成功的危机公关”等问题之后,本期《月度话题》将邀请业内知名危机管理专家林景新先生,以行业内出现的危机事件为例,透视跨国企业的品牌管理,希望能给正在困惑中的企业补上“危机面前的品牌管理课”,同时唤醒企业的品牌危机意识!  相似文献   

5.
“危机”一词最早出现在政治和社会研究领域当中,被认为是破坏正常秩序,突发性的灾难或事故。在中国汉语中“危机”一词又可以被拆解成“危”和“机”,将危险视作是一种机遇,体现了面对困境时转危为安的辩证思维。文章将从企业和消费者的角度解释产品危机的影响,并整理总结出一些产品危机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所谓“危机”就是指能够对企业及其产品和声誉造成潜在破坏的事件。面对现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个企业无论过去有多辉煌,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危机的冲击,这是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面对这样的现实,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关键在于如何开展危机管理使危机化险为夷甚至化危机于商机。企业危机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企业生命力的强弱。  相似文献   

7.
浅析建立企业危机管理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聂卉 《江苏商论》2002,(1):31-33
危机管理对企业经营具有普遍意义,因为任何企业无论规模大小、行业类别、发展阶段,都可能碰到危机事件,需要危机管理。危机管理由于时效性强,对企业经营有重大影响,危机管理是否得当成为企业在面临某次危机时“不成功,便成仁”的分水岭。因此,在企业中建立危机管理体系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8.
2007年随着次级房屋信贷造成美国股市大跌,各大金融公司相继宣布亏损乃至破产,一场原本只涉及单一地区、单一金融产品的危机通过蝴蝶效应衍变成了一场波及全球金融市场的飕风,而如今事态仍在延续,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则你此次危机“百年一遇”。此次金融风暴是如何从“次贷危机”衍变成“次级债危机”,危机的背后又有何成因,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危机管理是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说过去的危机一般只涉及企业的股东、员工和消费者,那么今天的危机情况就大不相同。从火灾、爆炸和放射性物质的泄漏到原油、化学物、工业废料的溢排、电脑灾难,今天危机的类型众多且复杂,涉及面广,危害甚大。由于现代传播业的发展,现在企业所发生的危机能以很快的速度  相似文献   

10.
《成功营销》2008,(6):26-28
危机管理是企业必须具备的硬功夫。危机对于企业来讲,绝不是偶然的不幸遭遇,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紧急状态。互联网时代,企业处理危机的措施、行动,都会置于公众目光下,包围在社会舆论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企业危机到底是陷阱还是机遇,完全要看对危机的驾驭和引导水平。由危机管理实战专家王微的著作《中国式危机公关9+1策略》通过财经杂志专栏发布后,在网络上创造了42万的转载率,38万的点击率。此书套用我国古代兵家的谋略,提出了危机公关“9+1”的策略。《成功营销》现节选书中精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连锁企业并购不乏成功的案例。然而真正达到并购前预期目标的仅仅是少数,大部分并购活动要么中途流产,要么只是名义上实现并购实质上却没有达成双方预期的目标。原因何在呢?大部分是由于管理者没有危机防范意识,有些拥有危机意识却没有有效应对危机的策略。并购过程中很容易因为双方企业之间的文化不同导致各种冲突,诸如人事冲突、观念冲突等等。这些冲突会导致各种危机的出现,诸如市场危机、人事危机、管理危机等,其中尤为重要的就是管理危机。管理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或者说是可以控制的,那么,连锁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如何采用有效的应对策略使并购双方“磨擦”、“碰撞”出积极的创造力而不是消极的内耗力?管理者怎样才能有效应对并购过程中的管理危机呢?  相似文献   

12.
所谓“危机”就是指能够对企业及其产品和声誉造成潜在破坏的事件。面对现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个企业无论过去有多辉煌,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危机的冲击,这是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面对这样的现实,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关键在于如何开展危机管理使危机化险为夷甚至化危机于商机。企业危机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企业生命力的强弱。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人才流失的人才危机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任何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都难免会遭遇危机,并且无论哪种危机发生,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因此,对企业来说,危机管理已迫在眉睫。人才流失对企业来说是一种危机,对于人才流失的管理也是一种危机管理。基于人才流失的人才危机管理可分为危机识别、危机预防、危机处理和危机总结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当今,市场形式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市场的主角从生产者变为消费者,企业不得不深入探索生存之道。在商业竞争中,我们不难发现,品牌已经成为了众多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重要武器。但是品牌所处的环境是动荡的,在品牌的创立、发展、维护阶段都有可能产生品牌危机。针对品牌危机的基本理论,如何做好品牌危机管理做了具体的阐述,并以康泰克事件为例更进一步证实处理好品牌危机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任继如 《商业科技》2008,(13):153-154
本文阐述了品牌危机管理的内涵及特征,介绍了我国品牌危机现状,指出加强品牌危机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品牌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提出加强品牌危机管理的对策,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即品牌危机防御、品牌危机应对、品牌危机恢复。在品牌危机防御中要树立全员危机意识,建立品牌危机防御系统,在品牌危机应对中要组建品牌危机管理指挥中心对品牌危机进行迅速处理,还要加强内部及外部的沟通,通过品牌危机恢复使品牌尽早从危机中恢复过来,进入品牌发展的正常状态。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为企业进行品牌危机管理提供一些对策性支持。  相似文献   

16.
企业应对危机的知识管理思想源起与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企业危机管理思想发展历经了朴素危机阶段、科学危机管理阶段、扩大的危机管理阶段、企业危机管理阶段、信息管理阶段和知识管理阶段。“T”型理论表明,危机管理和知识管理是企业生存与维持、竞争与发展的两大基石。在市场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企业离不开危机管理,而危机管理又离不开知识管理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危机管理是任何一个重视自身信誉与社会影响的企业都十分重视的问题,从一些企业与消费者发生争议时的危机处理实践看,有许多成功的例子,也有一砦应该可以避免的矛盾,但往往由于几个要点未能把握好而导致巨大经济损失、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综合看,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造成危机管理中消费争议处置不当。  相似文献   

18.
赵惠敏 《商业科技》2014,(30):58-58
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企业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这是企业对内部管理也有了一定的改变,现代企业的内部管理重点是企业正常运营管理和企业危机管理。本文针对企业目前面临的几大危机进行分析研究,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提出了我国企业应对危机的对策,希望对企业以后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危机是“一时爆发”的,但也是“长期造就”的,所以说,平时没有危机意识、不懂危机管理的企业,就像建在沙滩上的大厦一样,是不稳固,没有竞争力的,一个小浪过来,就有可能在倾刻间倒塌。因此企业要防患于未然,经常进行制度性的定期检查,铲除隐患,以便问题在发展成为危机之前得以发现和解决。同时,在企业的危机管理中,也是有一定规律可以遵循的。  相似文献   

20.
企业危机处理的成功之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军 《商业研究》2004,(15):78-80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多元化社会,企业无法避免随时可能发生的危机。加强企业危机管理,提高企业家危机管理的意识和水平,对于我国每个企业都迫在眉捷。危机处理是危机管理的核心,通过迅速启动危机处理计划、对危机开展全面调查、开辟高效的信息传播渠道、实施适当的危机处理策略等有效策略能够将危机的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