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时伟 《征信》2017,35(3)
回顾我国个人外汇监管历程,分析个人外汇监管现状,认为目前我国个人外汇监管失之于软、失之于松.外汇信用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进一步加大了个人外汇监管难度.结合外汇管理工作实际,提出构建和完善外汇市场信用体系需从完善外汇监管、健全信用体系的法律法规、构建高效的外汇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宣传培训等方面着手,降低外汇监管成本,提高外汇监管效率.  相似文献   

2.
信用评级机构在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中备受指责,被认为是危机的重要推手,社会各界均呼吁加强对信用评级行业的监管,欧美迅速出台了新的法规强化监管。但加强评级行业的监管能否改善评级质量,学术界却看法不一。本文的研究发现,通过加强监管,可以改善评级质量,从社会福利的角度看,非对称性监管优于对称性监管。美国对信用评级行业的监管力度不足是次贷危机前评级泡沫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各国需要采用非对称性监管模式,加大复杂性金融产品评级的监管力度,防止评级高估,提高评级质量。  相似文献   

3.
郑晖 《海南金融》2011,(3):56-60
本文对信用衍生品交易监管现状作概述后,介评了美国7月通过的包含信用衍生品在内的金融衍生品交易监管立法,我国也于2010年11月开始信用衍生品交易试点.本文提出了制定统一的金融衍生品交易监管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对交易者分层审慎监管、逐步引进集中清算方式、改进信用衍生品监管信息披露要求、适时修改相关监管规则以鼓励银行...  相似文献   

4.
张俊慈 《征信》2020,38(4):27-35
作为完善事后监管的重要环节,纳税信用修复是对税收违法“黑名单”制度的有益补充,其具有优化和升级政府监管职能的突出功能优势,可将信用监管机制内嵌于税收法治的实现进程之中。但从实践来看,纳税信用修复因立法位阶较低、实体和程序条件亟待规范而严重阻碍其功能优势的发挥。为此,遵循全面修复原则,以提升立法位阶、规范实体和程序条件为抓手进行制度建构,最终实现信用修复从“部门治税”向“多元共治”的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5.
吴晶妹 《征信》2019,(8):7-10
健全的现代信用服务体系应该包括"五大类"服务机构及其产品和服务:外部约束类信用服务、内生助力类信用服务、信用基础设施类服务、信用风险管理类服务和信用监管类服务。建议重点关注与支持内生助力类机构,做大做强外部约束类机构,重视信用基础设施类服务,建立与倡导信用监管类服务,推广与规范信用风险管理类服务,以发展和健全我国的信用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后,各国都加强了对信用评级业的监管。近年来,我国信用评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发展,但外部监管缺失会使评级机构自身利益动机和负面行为难以得到有效控制,规范信用评级业发展已刻不容缓。本文在分析了现行监管体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现阶段完善我国评级监管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焦咭 《海南金融》2012,(4):50-52
在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外部信用评级监管体系缺失、信用评级机构客观中立性较差以及外部信用评级机构对金融危机的反应存在时滞等问题弱化了金融体系应对不利冲击的能力.本文结合金融危机中外部信用评级机构的表现,分析了我国信用评级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外部信用评级监管体系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8.
闫海  王天依 《征信》2023,(2):49-56
从食品安全信用体系至食品安全信用监管,以信用为基础新型监管机制的法治建设亟待推进。北京、上海、南京、杭州、陕西等地制定了具有食品安全信用监管性质的地方部门规章,对于全国性立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食品安全信用监管目标宜予以限定,即食品安全保障。食品安全信用监管的信息处理包括信用信息归集和等级评价,应当受行政成本和合规成本约束。食品安全信用监管应当采取重点执法、循环执法和金字塔执法策略,加强责任约谈、教育和咨询、信息披露、事前批准和消极许可等监管工具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信用评级将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金融中介服务.我国的信用评级行业发展至今初具规模,但在监管方面仍存在诸多的问题,我们应该借鉴次贷危机后欧美等发达国家监管经验,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对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监管,以保障信用评级行业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优势,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郭文波 《征信》2021,39(4):39-43
分析信用监管的基本内涵,回顾我国信用监管制度构建取得的主要进展,指出当前面临法律法规支撑不足、监管部门协同不够、对营商环境支撑作用不明显等问题.为此,应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推动信用监管立法进程;围绕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搭建信用监管制度框架;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完善信用监管手段;围绕区域协调发展,构建信用协同监管大格局;围绕服务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升信用信息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朱悦蘅  叶兵 《西南金融》2011,(12):70-73
次贷危机中信用评级"失效"的教训,正在推动着国际信用评级体系新一轮改革。如何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法律监管,从而更好地实现风险预警功能是改革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在解析信用评级机构角色冲突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信用评级机构实施法律监管的必要性,进而分析了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的现实困境,最后对完善我国信用评级行业法律监管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对促进我国债券市场及金融市场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在市场成熟度、公信力和对金融市场影响力等方面,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国外信用评级监管经验很难直接被我国简单复制。正确理解信用评级本质属性,对于深入认识信用评级理论体系、树立符合评级发展规律的监管理念、合理借鉴国外信用评级监管经验,并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信用评级监管框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论信用衍生工具的监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兵 《济南金融》2004,(6):28-30
本认为信用衍生工具风险的特殊性主要在于其重的信用风险和风险传导的特殊性。出于对金融稳定的考虑.必须对其进行监管。由于传统的监管体制不适应,风险管理技术的不适应,以及传统上对银行衍生工具表外业务监管资本银行账簿与交易账簿的划分.信用衍生工具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监管应进行相应的监管模式、监管技术、监管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韩家平 《征信》2021,39(5):1-8
信用监管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梳理信用监管提出的背景和演进过程,认为信用监管是指以现代社会治理和信用管理理论为指导,以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为依据,以信息(数据)为基础,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以信息共享、分级分类和精准智能监管为手段,由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协同共治制度.比较传统监管方式,提出信用监管的六大特点和五大实现路径,并对市场监管、海关、交通运输等信用监管目前主要的应用领域及其成效进行分析,指出信用监管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完善信用监管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由信用评级机构监管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后被推向了高潮。本文分析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历史变迁,及其为解决监管下不可避免的问题而引发的争论,进而提出当今完善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监管机制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6.
政府一方面要通过法律的、经济的手段实现对社会信用体系的监管,另一方面应注意处理好政府监管和市场化运作的关系,以普通信用主体的身份参与信用市场活动,积极培育信用市场。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信用衍生品主要类别、积极作用及交易蕴含风险,分析评价了2010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的包含信用衍生品在内的金融衍生品交易监管立法。我国监管层也有推出信用衍生品的计划,并于2010年11月开始市场试点,在此背景下作者对构建我国信用衍生品监管法律制度提出若干建议:加快制定包括信用衍生品在内的统一的金融衍生品交易监管法,为市场发展奠定法律基础;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尽快出台相关立法或司法解释以解决《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有关规定与现行法律冲突的问题;适时修改监管规则以鼓励金融机构更多采用信用衍生品管理风险;逐步引进集中清算方式;改进信用衍生品监管信息披露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担保行业的监管体系急需完善,通过分析国外担保行业监管体系的四个特点,再结合我国监管体系中监管主体、监管法律建设、行业自律和市场监管几个方面的现状,认为我国应该完善监管法律法规建设;划分政策性担保和商业性担保,进行相应监管;实行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健全市场监管;加强担保行业协会建设,发挥担保协会职能,最终形成比较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9.
顾海峰 《征信》2011,(2):8-12
基于担保机构内外部视角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管路径进行重塑,提出重塑后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监管路径应有的科学架构.其中,基于担保机构外部视角的外部监管路径主要包括来自于政府层面的他律性监管、来自于行业层面的自律性监管以及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而基于担保机构内部视角的内部监管路径主要包括建立健全科学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0.
谢永红 《征信》2021,39(11):42-45
从农地抵押融资的视角阐释和分析了农村信用治理的需求与基础,科学定位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目标框架,构建以农村信用法律法规、产权制度、诚信教育、信用服务、信用监管等为核心内容的农村信用治理体系,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农村信用治理模式和信用监管机制.通过建立完善农村信用治理机制、信用监管机制和信用治理模式,优化农村信用治理机制,激活农户和农业经营主体的信用意识和守信观念,提升农户和农业经营主体的信用水平,建立农地抵押融资的长效机制,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