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解决传统水雷对敌我双方都构成威胁的问题,在分析敌我识别技术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智能水雷敌我识别流程和敌我识别装置实现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了声传播损失和传播距离、发射信号中心频率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影响水雷识别距离的参数,得出了识别距离应不小于1 km的结论,为未来水雷的智能化改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协作式二次雷达敌我识别只能识别“我 方”,不能唯一地确认“敌方”的不足,提出基于协作式敌我识别器和信号情报的综合敌我识别方法,能较好地提供全局性的“敌方”、“我方”和“中立方”信息。介绍了系统组成,描述了系统工作过程,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Mark XIIA敌我识别系统和激光敌我识别系统的现状,提出了射频与激光组合 识别方案。该方案综合利用激光指向性高和Mark XIIA系统识别能力强的优点,通过并行使 用射频询问射频应答工作方式和激光询问射频应答工作方式,避免了来自射频询问主波束内 的多目标应答问题,在具备多目标处理能力的同时,提高了对密集目标中点目标的敌我属性 识别能力。该方案也为单兵提供了可行的敌我识别手段。最后,论述了该方案的实用性 ,以期为新型敌我识别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国外敌我识别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敌我识别技术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极为重要,世界各国均在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在简明论述了敌我识别系统的原理和分类的基础上,结合目前世界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先进敌我识别系统,详细分析了敌我识别诉发展状况和各类识别系统的优缺点。本文还对未来敌我识别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关键技术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随着敌我识别侦察装备的广泛部署,其侦察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多源且复杂的海量信号侦察数据对后端数据分析提出了较高要求。针对传统敌我识别信号关联分析方法速度慢、效率低的问题,通过研究其关联流程的可拆分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Map/Reduce的敌我识别信号聚类和关联分析方法,将传统敌我识别信号关联分析流程进行方位和时间拆解,在大数据平台上进行分布式并行计算,大幅提升了大数据量情况下的关联分析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在数据量达到108条以上时,所提方法比传统方法计算效率高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毫米波技术在战场目标识别和敌我识别系统中的应用及国外的研究情况和可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西方敌我识别MK系列发展历程,较详细地介绍了MK ⅫA模式5工作原理,分析了Mode 5的技术性能和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敌我识别应用背景出发,较为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北约下一代IFF系统的研制情况,突出分析评价了一些先进技术的应用及敌我识别传统概念上的突破,具有极高的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传统矩阵分析方法存在的误码扩散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块矩阵变换的线性分组码盲识别方法。首先,将截获序列按照估计码长构造出分析矩阵,将分析矩阵分块后分别进行矩阵下三角变换;然后,以各列列重为度量,根据相关列重量的统计分布特性设置相关列阈值,并统计出符合阈值的相关列的个数,当相关列的个数最大时即为真实码长的情况。该方法还可以识别码字同步点,识别方法简单。理论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该识别方法的容错性能较好,在误码为5%的条件下,对(15,7)线性分组码的正确识别率依然能达到80%。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不同海域的目标构成特点,比较了协同、非协同识别和间接敌我识别手段的优劣势, 结合国内外识别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提出了海域综合敌我识别系统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不同信息获取方式的敌我识别系统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在回顾我国商务英语学科建设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思考对课程体系研 究重要性的认识;提出设计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应遵循的原则和课程体系设计的若 干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2.
针对敌我识别信号侦察的需求,介绍了MARK Ⅻ IFF信号的格式和基本特征,提出了 一种对MARK Ⅻ IFF信号识别处理、内涵信息提取和辐射源同源关联的一体化处理方法。该 方法利用敌我识别信号的脉冲特征信息和格式化信息实现模式识别和内涵信息提取,并通过 关联技术实现辐射源有效关联。仿真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关联识别率达90% 以上。  相似文献   

13.
极化码是首个能够从理论上证明接近信道容量的纠错码,于2016年11月和低密度奇偶校验码一并作为第5代移动通信的标准。针对极化码特有的蝶形结构采用Trellis对其进行了重新描述,详细分析了串行抵消列表译码算法。同时,基于密度进化理论给出了极化码的码参数捷变技术,能够在不改变编译码器硬件结构与程序的情况下实时、快速地改变编译码参数。仿真结果表明,在编码参数近似相同的情况下极化码的性能要优于低密度奇偶校验码。  相似文献   

14.
针对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在高信噪比区域可能存在错误平层的缺点,提出了一种低错误平层LDPC码的新构造方法。该方法的基本矩阵由渐进边增长(PEG)算法与近似环额外信息度(ACE)算法相结合,目的是提升基本矩阵中环的连通性;然后将基于分割移位(PS)的循环移位系数矩阵对基本矩阵循环扩展,以此构造出校验矩阵。该方法除了能够改善高信噪比区域的错误平层,还具有码长、码率的任意可设性特点。仿真结果表明,PAP-LDPC(3 600,2 700)码在信噪比为4 dB以后并未出现明显的错误平层。  相似文献   

15.
Are corporate codes of ethics necessarily ethical? To challenge this notion, an initial set of universal moral standards is proposed by which all corporate codes of ethics can be ethically evaluated. The set of universal moral standards includes: (1) trustworthiness; (2) respect; (3) responsibility; (4) fairness; (5) caring; and (6) citizenship. By applying the six moral standards to four different stages of code development (i.e., content, creation, implementation, administration), a code of ethics for corporate codes of ethics is constructed by which companies can be ethically audited for compliance. The newly proposed code of ethics for corporate codes of ethics was then applied to four large Canadian companies representing a variety of industries: telecommunications; banking, manufacturing, and high technology. The ethical audit of the four companies' ethics programs based on the proposed code indicates that all four companies have room to improve the ethical nature of their codes of ethics (i.e., content, creation, implementation, administ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