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新型PHS基站信号再生设备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完成了该系统的硬件模块设计和软件设计及编译,并对软件流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该系统主要采用小灵通基带芯片ML7338(ARM7TDMI核)和RDA5206射频模块,实现对射频信号的解调,同时对基带信号重新编码再调制发射,很好地解决了普通直放站射频干扰问题。所设计的信号再生设备能实现对PHS信号的变换与转发,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小灵通网络的盲区问题。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抗射频阻塞干扰方法会引起有用信号的畸变,同时仅部分抑制了射频阻塞干扰。为了解决这些抗干扰方式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射频干扰对消,给出了射频干扰对消抗阻塞干扰的实现方法,并对其抗单音干扰的性能做了计算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射频干扰对消技术后,在Eb/N0相同的条件下,干信比在10~30dB范围内,对误码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针对通信设备应用的复杂化和对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工作的设备电磁兼容性提出的更高要求,通过分析对消技术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相结合的干扰对消技术,并研制出了基于该技术的干扰对消原理样机。对该样机的单机测试和系统联试结果表明,该对消技术具备点频干扰和噪声干扰的抑制能力,对消收敛时间小于100 ms,对消比大于43 dB,适合在窄带通信中应用并可推广到其他领域。该成果正逐步在实际工程中得到运用。  相似文献   

4.
现有自适应干扰对消系统理想对消速度模型不能描述系统稳定性问题。为此,引入系统稳定性条件修正对消速度模型。考虑了电调衰减器射频响应特性对对消速度的影响,进一步修正对消速度模型。结合仿真与实验对对消系统稳定性问题及电调衰减器射频响应特性进行测试,验证了修正模型的正确性。修正模型对后续样机的对消速度性能设计的参数分配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为大型电子信息系统电磁兼容设计中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干扰对消技术具有自相关性强、频谱利用高等技术特点。分析了干扰对消技术的正交信号合成和多时延信号合成两种技术实现形式,总结了其在现代电子信息系统、通信、雷达、电子战等领域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了其未来的发展思路和方向,包括模块化和集成化、宽带高性能对消技术以及综合化应用,以供该领域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基于有源照射箔条云对雷达速度波门进行拖引干扰的复合干扰方法。该方 法运用机载电子干扰设备接收、转发敌方雷达发射的信号并照射到箔条云上,箔条云对干扰 信号二次辐射,被敌方雷达接收,形成具有和载机相似径向速度的假目标,起到诱骗干扰作 用。建立了复合干扰对速度跟踪系统进行干扰的相关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结 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对敌机测速跟踪系统进行干扰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射频干扰对消技术的原理和系统模型,总结了其实现的关键技术点,指出了在通信系 统集成中以及任务系统集成中的应用,以及宽带和大动态等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高频地波雷达(HFGWR)受到严重的射频干扰影响。单频射频干扰在接收信号中体现为高强度的线性调频信号,从而污染所有距离元。为抑制射频干扰,通过分析其频率特征,使用分数阶傅里叶变换(FRFT)将原始信号转换到分数阶傅里叶域,对射频干扰对应的谱峰置零,达到抑制干扰的目的。该方法的优点在于抑制射频干扰的同时无损干扰位置处的回波信号,无需重构信号。实测数据分析表明:FRFT不仅能有效抑制射频干扰,信噪比提高可达10 dB以上,而且其计算复杂度较小,满足雷达实时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同型号警戒雷达间同频干扰抑制问题,利用机械扫描警戒雷达扫描周期固定不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旋转周期动目标检测(MTI)对消的同频干扰抑制方法。建立了警戒雷达方位扫描周期内的同频干扰模型,分析了常规MTI技术无法消除同频干扰的原因。借鉴传统MTI原理,针对警戒雷达同频干扰在方位扫描周期内慢速且规律性时变的特点,将MTI对消周期扩展为天线旋转周期,从而达到了良好的同频干扰对消效果。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验证了这种旋转周期MTI对消技术在抗同频干扰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弹载雷达侦察干扰设备的天线设计、接收机设计和信号处 理硬件设计,并从实际需求出发,重点讨论了信号处理算法中的信号检测技术、瞬时测频技 术、雷达信号脉内调制识别技术和干扰信号产生技术。仿真结果表明所采用的信号处理算法 可行,对于弹载平台雷达侦察干扰设备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和研究了中国企业跨国购并的动因、现状和机会,进而讨论了中国企业跨国购并的模式选择及其实施的典型案例,最后对当代中国企业跨国购并的成败得失进行了总结和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测控通信系统的资源重组将是飞行器测控通信系统的发展方向。在中频实现测控终端重组的基础上,通过对射频重组构架的分析,得出了射频交换网络的性能和射频远距离传输的性能直接影响射频重组的可行性,提出了一种可行的全系统资源重组的测控体系构架,即采用微光电子射频交换网络与射频光波传输技术实现射频信号大规模交换及远距离传输,再结合中频重组以实现全系统资源重组,并对相关性能进行了分析。所提出的设计思路可供测控通信系统实现全体系的资源重组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5G商用网络的快速建设,国内5G网络测试设备存在大量空缺。为此,设计了一种适用于5G终端模拟器的3.5 GHz频段双通道射频前端。该射频前端结合了ADRV9009芯片,可同时支持双通道收发,具有器件数少、设计复杂度低的特点。实测结果表明,该射频前端性能稳定,接收灵敏度为-85 dBm,噪声系数小于2.6 dB,256QAM调制下发射信号的误差矢量幅度为1.43%,达到了5G终端模拟器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一种多频信号采集系统。系统使用射频直接采样技术,不需混频,对多频信号 同时采样。然后进行分路滤波,最后通过以太网对多路信号进行同步采集。该方法不仅使系 统结构 简单灵活,同时减少了由模拟组件引入的干扰。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能够连续地采集多个频 带的 数据,并通过对“北斗”系统(COMPASS)信号的捕获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射频隐身是武器平台对抗无源探测设备的重要技术手段,与雷达、红外隐身一起构成 作战平台的隐身能力。飞行器射频隐身性能是其作战能力和生存能力达成的重要因素。在对 飞行器典型有源传感器的使用和面临的威胁分析基础上,分析了飞行器射频隐身主要技术手 段,概括了飞行器射频隐身主要技术特点,提出了飞行器射频隐身技术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战机实施有源干扰时的射频隐身问题,分析了现有干扰功率 评估准则的不足,在雷达信号检测模型和侦察截获概率模型的基础上,讨论了“有效干扰” 对干扰功率的需求和射频隐身对干扰功率的限制,提出将有效干扰条件下的侦察截获概率作 为干扰信号的射频隐身特性表征因子,最后提出了一种结合目标雷达类型、接收信号功率以 及本机RCS起伏等因素的干扰功率自适应控制方法。通过对固定功率干扰与不同压制系数下 自适应功率干扰时雷达检测概率和侦察截获概率的仿真,表明自适应功率控制能够节约干扰 功率,在有效干扰的同时提高干扰的射频隐身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前混合预编码方案中,大多采取高精度的移相器作为模拟预编码的设计基础,使得系统成本增加。针对这一问题,探讨了有限精度射频前端的混合预编码设计。为了实现更高的频谱利用率,考虑到天线权值的最优组合为一NP(Non-deterministic Polynomial)问题,受机器学习启发,采用遗传算法对阵列中阵元的相位取值进行建模设计模拟预编码。通过信道矩阵与模拟预编码矩阵的乘积引入等效信道矩阵,考虑用户间干扰,以最大信干噪比准则进行数字预编码设计。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得到的混合预编码矩阵其系统性能可逼近全数字预编码矩阵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普遍存在的抗干扰能力弱的突出问题,研制了一款七通道抗干扰GNSS接收机,通过利用多模组合导航抗干扰技术及级联/组合空域、时域与频域等多重抗干扰技术来应对复杂电磁环境应用的需求。重点介绍了抗干扰GNSS接收机射频前端的设计方法,通过数理推导给出了产品设计需求与整个射频前端及各级电路的设计指标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提供了在已知设计需求的条件下进行产品正向设计的设计准则与方法。通过产品投产和测试,测试结果与设计需求吻合,从而验证了该套设计方法有效可行,同时该套准则与方法具有很强的普适性。与同类产品比较以及整机试验表明,该产品的抗干扰能力(主要体现为最大可承受干信比)较同类产品提升20 dB以上,证明产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