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叶青  黎柠 《财政监督》2006,(10):32-33
有了财政,就有了财政监督制度。财政监督作为财政的一项重要职能,随着财政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从本期开始,本刊邀请我国财政学专家、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叶青教授系统介绍我国财政监督的发展历史,以俾读者由史鉴今。[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在改革的激流中前进——三十年财政监督发展历程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十年前.我国驶入了改革开放的滚滚洪流。伴随着改革拉开序幕.财政监督也踏上了新的历史征程。三十年的风起云涌,三十年的艰难探索,财政监督经历了曲折而辉煌的发展历程,财政监督事业的发展与财政改革和财政管理同步向前推进。三十年来,财政监督领域  相似文献   

3.
有了财政,就有了财政监督制度。财政监督作为财政的一项重要职能,随着财政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从本期开始,本刊邀请我国财政学专家、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叶青教授系统介绍我国财政监督的发展历史,似俾读者由史鉴今。  相似文献   

4.
三十年前,我国开始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三十年后,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三十年,无疑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采的编年史上最壮丽的史诗、最华彩的篇章。在这场新的伟大革命中,财政监督人克服速茫,战胜困难,开拓创新,大胆实践,逐步摸索并总结出了与财政管理和财政改革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的财政监督工作道路,日益巩固并壮大了财政监督事业。这些探索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财政监督内涵,更为今后财政监督的发展积累了经验,提供了有益借鉴。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际,本刊专访了财政部监督检查局局长耿虹,盘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财政监督的丰硕成果和宝贵经验,探寻财政监督工作规律,以期为今后的财政监督工作提供有益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新中国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在这场新的伟大革命中,财政监督工作不懈探索,战胜困难,开拓创新,大胆实践,致力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公共财政需要的财政监督工作之路,有效地服务于财政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牛成毅 《山西财税》2007,(10):10-12
加强财政监督是深化财政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系的必然要求。经济越发展,财政监督越重要。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总结经验,研究探索建立稳定长效的财政监督机制、确保财政监督在建设和谐山西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今年12月,我国将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胡锦涛总书记在新年伊始就明确指出:“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联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对改革开放进行系统回顾总结”。财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排头兵。三十年来.财政改革风生水起,波澜壮阔,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此.本刊从本期起.举办“回顾财政改革三十年”专栏,就财政领域各项重大改革的成效、经验与展望,刊登一些专题文章.以隆重纪念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子。本刊热忱希望广大财政工作者和关注财政改革的同志们,以高度的热情和责任感投身其间.踊跃撰稿。  相似文献   

8.
李永佩 《中国财政》2012,(23):26-28
叶青,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主促进会湖北省委员会副主委,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武汉市政府参事,湖北省统计、经济、审计、财政学会副会长,湖北省经团联执行主席,湖北省委讲师团专家。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以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也经历了各项改革举步维艰的坎坷曲折。在改革的三十年中,财政各项改革始终担当着排头兵和主力军的角色。中国的财政改革就是一座丰富的转轨经济财政改革的实践库。改革到今天.我国的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10.
杜恒 《财政监督》2012,(12):16-17
随着经济与财政的发展,财政监督的作用日益突出。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如何加强新形势下财政监督工作,成为财政监督的一个重要课题。本刊开辟"论坛"栏目,邀请广大财政干部为财政监督发展建言献策,听取更多关于财政监督的呼声。本期"论坛"邀请了四川专员办党组书记、监察专员杜恒,四川专员办党组成员、专员助理肖翔分别就新时期加强财政监督工作和推进中央基层预算单位综合财政监管工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已经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可以说企业会计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相比较而言,政府会计改革比较滞后。政府会计带有交叉学科色彩,财政学和会计学学者对其各有不同的认识和研究视角。因此,记者特邀请财政部财政科研研究所陈穗红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王金秀教授、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安秀梅教授、湖北省财政厅办公室张钧平副主任、中南财政政法大学会计学院张琦博士从不同视角就政府会计研究与发展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12.
经济越发展,财政监督越重要、随着.财政监督在维护财政经济秩序、预防财政风险、提高财政资金安全规范有效运行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强化财政监督职能,提高监督检查效率,成为财政监督部门研究的重要课题。围绕这一内容,大连市积极开展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3.
财政监督工作是推进财政改革和完善财政管理的重要手段。市场济越发展,财政监督工作越重要。当前。社会各界对财政监督认识不断提高.财政监督工作氛围日益优化.选一切都离不开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监督理念不断创新、监督手段更加多样化、监督内涵越来越丰富。为此,我们特开碎“一把手专访”专栏,旨在全面反映各地领导重视和加强财政监督工作的先进做法和经验。进一步优化财政监督环境。我们真诚希望本栏目能给各地财政监督工作以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应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日益突出,为保障国家重大决策贯彻落实作出了重要贡献。回眸“十三五”,我国现代财政制度基本建立,财政监督评价工作在改革转型中不断创新发展,在服务中心工作、深入推进预算绩效评价、开展会计监督检查、推动财政部门内控建设、加大地方预决算公开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本期专题系统回顾了“十三五”时期我国财政监督评价工作的主要发展脉络和突出成效,并邀请财政领域专家学者聚焦财政监督评价重点工作,为全面规划“十四五”时期财政监督评价工作建言献策,以深入推进新时代财政监督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5.
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现行的财政监督体制已无法适应深化财政改革与财政机制良性运行的需要。鉴于此,修正财政监督意识、完善财政监督法规、强化财政监督职能、丰富财政监督手段、加大财政监督力度乃当务之急。本文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在财政监督工作方面成功经验,通过对国内外财政监督体系与机制的比较,提出加强我国财政监督工作提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结束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确定了新形势下财政监督工作的全新定位和发展战略,为新时期财政监督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的动力。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任务、新挑战,我们惟一的选择就是恪尽职守,鞠躬尽瘁,奋发有为,不辱使命!不断地发展和创新财政监督理念,坚持财政监督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这代财政监督人必须时刻铭记在心的使命和重任。正确把握新时期财政监督工作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一是财政监督工作要与财政业务管理工作紧密融合,二是财政监督工作必须与财政改革同步进行,只有这样财政监督工作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完成自身的使命,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新一届财政部党组对财政监督工作的这一全新诠释无疑是对新时期财政监督理论的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17.
质量好坏是财政监督检查工作能否取得明显成效的根本所在.也是财政监督检查新路子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近年来.陕西省宝鸡市财政局紧紧围绕财政改革和财政管理.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强化职能、依法行政”的总体要求.坚持以财政监督质量体系建设为轴心,积极谋求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的紧密融合.走出了一条“精细监督”之路。  相似文献   

18.
江龙 《财政监督》2004,(11):12-14
一、关于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财政监督工作的问题 (一)要提高对财政改革的认识,把握财政监督的方向性 提高认识,关键是要增强对财政改革的认识,重点是对财政管理和改革的方向、目标和要求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9.
理论是实践的一盏明灯,掌握经济学理论的经济学家则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工作的向导。为了进一步服务于财政改革和财政管理,深化财政监督的理论调研层次,完善财政监督的学术研究体系;也为了更好地发挥广大经济学家对财政监督工作的理论指导作用,探讨我国经济监督和财政监督的前沿理论,本刊从2006年起推出拳头栏目——《大家论坛》,邀请全国知名经济学家以及各大财经院校的学者教授围绕“监督”这一主题,就新时期我国经济监督和财政监督领域的热点,焦点问题发表真知灼见。希望这一栏目能给读者带来启迪。[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平泉县财政局党组在县委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及时研究并组织全系统认真贯彻执行“求发展、重创新、严管理、抓落实”的基本理财思路,坚持财政业务与队伍建设两手抓、两手硬,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扎实推进财政改革,不断强化财政监督,努力促进县域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充分彰显了改革开放30年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