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蓉 《商》2014,(32):205-205
电子商务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引发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影响了买卖双方的利益。信息不对称现象对于网络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电子商务信息不对称问题类型与原因,信息不对称对网络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最后探讨了改善电子商务中信息不对称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消费者减少风险理论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德胜 《商业研究》2001,(10):109-111
研究有关市场的消费者行为特点是企业市场营销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思想。研究消费者行为,应该从研究消费者心理活动入手,在消费者的购买心理活动中,存在着一种消费风险,企业从事市场营销活动必须重视消费者的消费风险并想方设法降低这种风险,这样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3.
魏月如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3):254-255
Internet的飞速发展导致了消费者的购物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一部分消费者开始从传统的消费者群体中分离出来,形成网络消费者。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对网络消费者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并针对如何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刘春玲 《商业研究》2011,(7):165-169
本文从消费者行为、厂商行为、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等方面,阐述了低碳产品消费对低碳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分析了我国发展低碳产品消费模式存在的障碍,从消费者行为、厂商行为、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低碳产品消费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消费者网络购课的影响因素,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入手,探究了交易过程中信息不对称与消费者感知风险的关系,感知风险对消费者网络课程购买意愿的影响程度。根据有关调查和研究提出研究假设,并运用问卷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检验和修正。结果表明,商品的信息暴露程度、买方信息获取和决策能力和对卖家的信任程度与网络购课各维度感知风险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消费者对网上购课各维度风险的感知与其最终购买意愿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信息经济学致力于研究信息不对称环境下,市场主体的行为模式和制度安排,所以,从信息经济学的视角来研究消费者的价格决策,分析消费者搜集、判断和存储价格信息的机理和影响因素,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促使企业更好地制定营销策略。本文通过对信息经济学视阈下,有关消费者价格决策行为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就消除消费者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对产品的不安全感,培养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满意和忠诚,从产品策略、服务策略、价格策略以及广告策略等方面对企业提出了营销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感知风险的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海霞 《商业时代》2006,(19):29-30
在过去的消费者购买行为研究中,已经提出的且被广泛应用的主要有三种模式:霍华德-谢思(Howard-Sheth)模式、EKB模式和尼科西亚(Nicosia)模式。以上三种模式,都是假设在信息充分的情况下,消费者会做出理性行为。然而在现实情境下,消费者都是处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中,因此消费者的偏好或选择将会根据他们对产品或服务的评估而有所改变。消费者会衡量所获得的品质与利益,以及购买此产品或服务时的付出,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基于感知风险的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消费者掌握越来越多的信息,基于信息不对称的传统广告模式效果越来越差,植入营销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企业市场营销中。本文在综合现有文献,整理得出消费者接受植入广告的心理过程,基于消费者感知分析比较植入广告和传统广告的区别,从消费者心理角度出发,提出若干建议,优化植入营销效果。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社交电商的发展,市场营销过程中产生的数据特征和数据结构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机器学习也成为更有效的大数据处理方法。机器学习可以帮助构建消费者画像,预测消费者行为,收集消费者评价。然而机器学习应用于市场营销过程中也存在数据质量不高,计算方法选择不当,违反法律和道德的风险等问题。因此企业市场营销实践中需要对机器学习积极探索、谨慎处理。  相似文献   

10.
刘闯 《商业科技》2014,(8):44-45
电子商务作为当前风行的在线交易模式开始被各个行业引入,但是电子商务市场由于其自身的虚拟性等方面的特性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问题。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出发,首先分析了信息不对称的基本概念、产生原因、及其对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的影响等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信息不对称环境之下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不对称信息下商业银行惜贷行为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商业银行和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并由此引发了信贷前的逆向选择和信贷后的道德风险。通过对银企行为的博弈分析指出银行为了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而产生惜贷行为,并对经济运行产生了不利影响。为缓解银行的惜贷行为,建立高效的信息传递机制来消除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由于电子商务交易行为的虚拟化特性,使得在交易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问题,给网络市场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作用,严重摧毁了消费者对网络购物的信任。如何消除电子商务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使电子商务健康稳定地发展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房地产市场消费者弱势地位的成因与提升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地产交易市场中买卖双方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消费者在房地产市场上的弱势地位近几年愈发明显.购房者对开发商的投诉数量一直居高不下,买卖双方纠纷增多.提升房地产市场消费者地位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房地产市场上消费者弱势地位现状,指出双方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是消费者位处弱势的重要原因,并论述了房地产业的信息不对称的类型、成因,最后提出了基于信息不对称背景下消费者交易地位提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信息不对称导致商品交易中的欺诈行为十分普遍,“阜阳奶粉”事件说明生产厂家和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是造成我国农村一些市场出现假货、劣货的根源。从“阜阳奶粉”事件背后的微观信息经济学来看,品牌产品由于其高的质量基础和良好的信息沟通使消费者降低了交易成本,也使消费者产生了品牌忠诚,从而产生了品牌壁垒获得品牌权益。  相似文献   

15.
李义群  吕敬荣 《商》2013,(7Z):181-181
消费者感知风险主要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而产生,当前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得消费者感知风险不断提高,感知风险对消费者购买意愿有什么影响,这已经成为了网络销售商所密切关心的问题。本文正是基于这样一个背景来展开对消费者感知风险对购买意愿影响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论电视购物中逆向选择的成因与规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电视购物为人们带来种种便利和高效率消费模式的同时,由于电视购物类节目的选择性信息战略,使得买卖双方信息失衡,消费者潜在的风险与电视购物产品的质量不确定性密切关联。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引发了逆向选择问题,电视购物市场中低价低质品越来越多,粗糙低俗的电视购物类节目充斥荧屏,电视购物中越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带来消费者越低的忠诚度,以及消费者对电视购物类节目越负面的反应。制造与传播市场信号、声誉管理和第三方介入策略将有助于电视购物中逆向选择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7.
风险投资者与风险投资企业间的激励约束机制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问题的提出 在投资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要解决的激励约束问题是非常突出的,在风险企业中,外部投资者(outsider)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和激励问题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8.
李红琳 《消费导刊》2009,(5):207-207
鉴证广告即广告主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央及他人以言词或其他方式进行推鉴、保证之广告。鉴证广告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广告主与消费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鉴证广告存在的主要瑕疵即欺诈消费者,判断是否欺诈消费者的主要因素是鉴证者的鉴证行为是否误导消费者。误导产生的主要因素有:广告主和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巨大的经济收益对鉴证人从广告中"寻租"产生了诱因;我国现行立法存在缺陷,信用环境的缺失等。  相似文献   

19.
消费者购房行为感知风险构面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猛,促销手段也层出不穷。这些一方面给消费者以更多的选择产品的机会,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消费者选择产品的难度。在市场买卖双方互动的情况下,销售者和消费者通常拥有不对称的信息,对要做出购买决策的消费者来说,就面临着各种购买决策的不确定性或者风险。消费者在做购买决策时,往往在得与失之间进行权衡,也就是说感知利得和感知风险会同时出现。而且正如感知利得会左右购买决策那样,感知风险也会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影响。那么消费者在购房时究竟会关注哪些风险呢?本文就此进行研究并尝试予以回答。  相似文献   

20.
杨英 《商场现代化》2007,(9):164-165
不完全信息会导致决策的风险。在资本市场中,信息是不对称的,上市公司作为信息强势群体,会通过机会主义谋取私利;中小投资者作为信息劣势群体,往往会采取非理性的投资行为,从而加大了市场的风险。本文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