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壮大的精神支撑。新世纪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高校应把民族精神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贯穿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他们的全面发展是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在追求.而民族精神教育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引;要培养大学生民族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其主体性;要努力开拓网络这个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新领域.  相似文献   

3.
张荣  赵奕凌 《时代经贸》2010,(6):255-256
大学生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他们的全面发展是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在追求。而民族精神教育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引;要培养大学生民族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其主体性;要努力开拓网络这个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新领域。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21,(1)
1956年交通大学由上海迁至西安,开启了一段恢弘磅礴的时代精神。交通大学西迁历程中及在迁校西北之后的发展建设过程中产生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其中",艰苦创业"既是西迁精神的核心内涵,也是承袭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历程中形成的艰苦奋斗精神。当代青年大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弘扬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不断丰富其时代内涵,把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这一思想精髓融入到自身价值观塑造中,让艰苦奋斗精神与实现中国梦有机结合,使大学生在新的伟大征程中发扬光大艰苦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5.
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性和艰巨性,有必要作进一步深刻认识。一些地方,一些行业不可不顾条件轻率地提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要用实事求是的精神努力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公有制经济是小康社会的主要经济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重要阶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都是为着使社会主义能够持续发展。因此,对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应有足够认识和研究,为可持续的社会主义打下牢靠基础。  相似文献   

6.
苏静 《经济师》2005,(12):23-24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继承与创新了邓小平小康思想,系统全面阐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内在地要求以人的现代化建设作为动力基础和核心内容,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探讨分析新时期人的现代化建设的内容要求和途径,对正确认识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艰苦奋斗是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是激励人们奋发图强的精神力量。回顾我们党革命和建设事业所走过的历程和取得的每一个胜利,无不浸透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改革开放,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今天,在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困难大的条件下,要搞现代化建设,要使企业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继承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走艰苦创业之路。从石圪节煤矿发展的历史看,正是坚持了艰苦奋斗、勤俭办企业的光荣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道德榜样体现了当今中国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论理精神,引领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良好风尚.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高度重视道德榜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书写在中华民族史、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历史表明,从当初的"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随着"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变化,文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朱旗卉 《经济师》2005,(8):25-25,27
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种相互作用的互动过程,二者互为前提和基础。文章就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坚实基础,而人的全面发展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条件和保证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闭幕不久,胡锦涛同志就带领书记处的同志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学习考察,并发表了题为《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重要讲话。胡锦涛同志的讲话立足现实,思考历史,把握未来,再次郑重地把坚持“两个务必”的问题提到全党面前,可谓寄情殷切、寓意深远,对于深入学习、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西柏坡地处石家庄,是革命圣地,也是石家庄人民的骄傲。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倍感亲切,深受鼓舞。55年前,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有机统一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内在地包含了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史贤华 《经济师》2005,(1):30-30,32
我们是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有利的条件下启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同时也是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复杂的条件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社会转型期新矛盾、新问题不断的交织和叠加,构成小康社会目标顺利实现的严峻挑战和重大制约。只有趋利避害,统筹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才能保证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4.
文太宝 《铜陵学院学报》2004,3(2):113-115,121
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新形势下具有新的内涵。进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生成长为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应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式对当代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总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的精神,在掌握大量现有文献资料基础上,本研究报告力求准确地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被中国化了的现代化特殊时段,努力澄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概念上的一些不正确认识。按照新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等四大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新的包括14个指标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本报告还从经济、民主、科教、文化、社会和人民生活等方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进行了多角度的展望,明确提出了以新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城乡二元结构战略性转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心任务,并为之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带领书记处的同志们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所指出的那样,需要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联系我段这些年改革发展的实践,我们深深感到:国有企业必须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实现全面健康持续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什么是全面小康社会,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当前全市人民共同关心的问题。我们在认真学习领会十六大精神过程中,针对吴忠的实际,参照国家的标准,对吴忠未来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特征等问题进行了定性、定量的初浅研究分析,我们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这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及人文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涵盖了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科技教育、社会事业、资源环境、民主法制、思想道德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课题组 《经济论坛》2007,(24):23-27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如何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精神,抓住"十一五"期间石家庄面临的发展机遇,促进石家庄2015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一直是本课题组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高校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健康思想和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懂法,暴露出了当前高校法制教育薄弱的问题,大学生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不仅是他们的知识,他们的思想道德也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率不断上升的形势下,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使他们知法、懂法、守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是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国内相关研究,结合山西实际而设计的,包括8大类24项指标。依据此指标体系,对山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01年的实现程度进行了测算与比较分析。结果显示,2001年,山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综合实现率为59.5%,在所有各项指标中,反映收入水平和法制建设的指标,与目标值差距较大,实现的难度也较大,因此,山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居民收入,重点在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