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彭长桂  张莹 《人力资源》2006,(14):46-54
"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由国内最大、最具权威性的专业人才招聘网站之一的中华英才网(www、 ChinaHR.com)于2002年发起,是目前国内针对大学生就业群体,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调查品牌。这个调查项目已经进行了四年,受到众多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知名企业的关注,并成为他们每年了解各自企业雇主品牌在中国大陆地区号召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同时也为其不断改进雇主形象提供了参考。所谓"最佳雇主",实际上就是"最佳雇主品牌"的简称,雇主品牌(Employer Brand)这一概念产生于20 世纪90年代初,近年来一直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共同关注。经过四年的调查实践。并在众位资深专家的指导下,中华英才网将"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界定为"企业在中国大学生这一特殊人力资源市场的品牌定位和企业形象",其主要含义在于: 其一,"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是企业在工作环境、薪水和其他利益等方面对潜在员工(大学生)做出的一种价值承诺; 其二,"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是一种与产品品牌、客户服务品牌同等重要的企业品牌,它是企业文化的一种表现,与大学生所预期的企业文化密切相关并支持企业文化; 其三,最佳雇主品牌一旦塑造,就能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而这种效应在大学生这一特殊人力资源市场上也是一笔宝贵的无形资产。  相似文献   

2.
近日,中华英才网发布了《2006年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报告》。没有任何意外,宝洁、联合利华、可口可乐、海尔、联想等50家“明星”企业获得了大学生的青睐,分享了“最佳雇主”的殊荣,其中google、百度、网易、盛大等互联网企业占据了半壁江山。如今,虽然社会上对于“大学生素质正在逐年下降”的批评议论不绝于耳,但是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是很多致力于人才培养的企业所不能忽视的资源。企业的需求催生了众多以大学生为主角的评选活动,因此数以万计尚未走出校园的大学生也就有机会参与到“最佳雇主”——这个原本以雇佣关系为基础的评选…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源》2009,(16):28-30
2009年7月31日,由中华英才网主办、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协办的"第七届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论坛暨颁奖典礼"在京举办,会上正式发布了"第七届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4.
《潮商》2015,(6)
近日,中华英才网发布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榜单,中国银行荣膺银行业最佳雇主第1名,并位列TOP50总榜单第5名.中国银行已连续8年位列中国大学生银行业最佳雇主榜首,以及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TOP50总榜单前10名.  相似文献   

5.
《2005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人气调查报告》上月揭晓。海尔、IBM、宝洁、联想、华为、中国移动、微软、LG、西门子和 GE 等企业入选“最佳雇主”前10名;玛氏中国、招商银行、中兴通讯、腾讯则首次登上“最佳雇主”前50名,摘得了最佳雇主人气奖。耐用消费品、电信、快速消费品、IT、金融、咨询、互  相似文献   

6.
最佳雇主     
《人力资源》2007,(7X):26-39
“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由国内专业人士招聘网站中华英才网(www.ChinaHR.com)于2002年发起,是目前同内针对大学生就业群体,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调查品牌。这个调查项目已经进行了五年,受到众多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知名企业的关注,并成为其每年了解自身雇主品牌在中国大陆地区号召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同时也为其不断改进雇主形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中华英才网举办的四届“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中,登上TOP 50 排行榜的本土企业比例逐年上升。2006年,本土企业更是进步神速,上榜率达到前所未有的48%;新上榜的10家企业中,百度、阿里巴巴、中广核等8家均为本土企业;腾讯、美的、海信等3家本土企业更是包揽了“排名上升最快的企业”。可见,在大学生心目中,本土企业的雇主品牌形象正在稳步提升中。为什么大学生日益青睐这些本土企业呢?考察发现,他们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创造性实践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8.
庄文静 《中外管理》2013,(11):86-87
雇主们该如何赢得员工和外部人才的青睐?不妨与最佳雇主“对标”进而有针对性的改进。早在12年前,“最佳雇主”评选在中国兴起,一度被视为“企业界奥斯卡”,备受瞩目。但一个轮回过去,曾经成就最佳雇主的特质也在伴随时代而变化,在今天如何做最佳雇主?看看而今的新趋势吧。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由国内最大、最具权威性的专业人才招聘网站之一的中华英才网(www.ChinaHR.com)于2002年发起,是目前国内针对大学生就业群体,规模空前、极具影响力的雇主品牌调查,今年已经是第七届.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最佳雇主"的各类评选活动在业界倍受关注,其热度节节攀升.雇主品牌排行,是权威发布,是媒体炒作,还是商业运作?作为经营者,是热心追捧,是作壁上观,还是嗤之以鼻?参评企业在追求什么?获奖企业又真正获得了什么?面对雇主品牌评选热,理性的HR经理人应如何冷静分析和看待?  相似文献   

11.
近日,由翰威特(Hewitt)与《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联合进行的2003年度中国最佳雇主调研揭晓,上海波特曼丽嘉酒店第二次当选为中国最佳雇主。同时,上海波特曼丽嘉酒店还获得了亚洲最佳雇主之的殊荣,这也意味着该公司在这两次连续性的调研中都获得了排名第一的佳绩。  相似文献   

12.
最佳雇主如何留住核心员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最佳雇主评选异常火热,那些员工敬业度和忠诚度最高的企业的雇主才有可能被评为“最佳”。最佳雇主的确令人敬佩,但我们更为关注的是,最佳雇主背后关于吸引、激励、挽留核心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这才是真正值得业界学习的经典部分。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源》2009,(16):31-39
调查过程回顾 调查的三个阶段 第七届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从2008年9月启动到2009年7月结束,整个过程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8.9-2008.11):问卷设计阶段.  相似文献   

14.
最佳雇主口碑何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翰威特咨询公司从2001年开始,在亚洲开展“最佳雇主”的调研活动,并且每年进行一次。从翰威特咨询公司的调研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最佳雇主”们是如何利用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方法进行实践,进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并利用其人才优势获得竞争优势。同时,这项调查也对我们认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晨趋势,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在2008年联邦快递得到“中国最佳雇主”奖时,上台领奖的嘉宾除了老总外,还有一名一线员工和人力资源总监,而在此之前联邦快递已经数次获得这个奖项。在联邦快递看来,只有真正地尊重员工,让员工去真正了解他们的雇主服务,才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最佳雇主。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源》2006,(7X):3-3
在中华英才网举办的四届“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中,登上TOP 50排行榜的本土企业比例逐年上升。2006年,本土企业更是进步神速,上榜率达到前所未有的48%;新上榜的10家企业中,百度、阿里巴巴、中广核等8家均为本土企业;腾讯、美的、海信等3家本土企业更是包揽了“排名上升最快的企业”。可见,在大学生心目中,本土企业的雇主品牌形象正在稳步提升中。  相似文献   

17.
6月毕业季,新一批大学生满怀激情投入职场,《物流时代》周刊也在本期推出“首届中国物流业最佳雇主评选”活动,评选物流行业内的最佳雇主,给物流经理人择业提供权威参考。那些刚刚进入职场的物流专业大学生和那些还在物流业专业内学习的大学生,他们心目中的“最佳雇主”又是怎样的呢?他们毕业后是否会留在物流业内发展?他们择业时第一选择是什么样的企业?他们对薪资的要求怎样?他们择业更看重雇主的哪些因素?  相似文献   

18.
近日,由广东省总工会、省工商联、省社会科学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省地方税收研究会、广东劳动学会、省人力资源管理协会和省珠三角企业文化协会等部门联合举办的“首届广东最佳雇主评选活动”已正式启动。本次评选活动由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和省工商局指导,广东劳动保障杂志社承办。评选活动成立了以广东省委副书记欧广源为名誉主任的”广东最佳雇主评选活动组织委员会”,并聘请上述单位及广东高校知名专家教授组成评审团,同时以广东省公证处为公证机构。据介绍,入围”广东最佳雇主百强”需要满  相似文献   

19.
雇主是一种荣誉,更多的是一种企业文化,一种让员工去赢的文化在2005年接连获得中国最佳雇主和亚洲最佳雇主的南方李锦记慢慢为更多的媒体关注了。其实最佳雇主并不是一种单纯商业意义的美誉,而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不是通过营业额与财富的积累速度来解释,它是以是否让员工去赢的标准来考评的。对很多中国企业来说,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让企业肩上的担子变成员工去赢的动力,这是一种有意义的创造。南方李锦记总经理杨国晋先生向记者阐述了李锦记的企业意识形态三角形模式。企业的层级一般是指领导层——管理层——员工层——顾客层四个梯…  相似文献   

20.
由政府倡导,媒体铺路,社团支持,广大企业雇主、员工积极参与的“首届广东最佳雇主”评选活动日前正式启动,据活动组委会新闻发言人介绍:“最佳雇主”评选活动,是一项我省首度举办、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要活动。活动主题为“劳资和谐与社会责任”,口号是“倡导社会责任,促进劳资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