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胶来了!一夜之间,关于明胶的新闻铺天盖地而来,当知晓明胶为何物的同时,老百姓也惊觉原来明胶与自己的生活竟是如此"亲密"。胶囊、酸奶、果冻、猪耳朵……与"明胶"有关的物品都成了"过街老鼠",而刚从各种食品安全问题的打击中回过神来的老百姓再一次变得战战兢兢。  相似文献   

2.
看食品标签,多数人可能只了解水、蔗糖等一些简单的配料,而对于一些专业的名词却不甚了解。下面教大家解读一些常出现在配料表上的晦涩食品名词。明胶。是动物的皮、骨、韧带等含的胶原蛋白,经水解后得到的高分子多肽,也就是猪皮冻的主要成分。在食品中,它被用作增稠剂,广泛用于冰淇淋、酸奶、果冻等食品中。一度沸沸扬扬的"毒胶囊"事件的主角,虽然也是明胶,但其实是工业明胶,含重金属,而食用明胶  相似文献   

3.
这种有透气且防水的皮革的制造方法,主要是针对天然皮革在具备原有的透气功能外,亦可添加防水物质来填充皮革纤维束的间隙.或增加纤维表面和水之间的回湿角度,使纤维表面无法吸收和传递液态永,此方法包括如下程序:1 将预加工的天然皮革给予浸水、浸灰作业:首先以酌量的碱性化料(如纯碱、硫化钠、氢氧化钠、硫化氢钠等)以反覆作业方式,将皮革中的脂肪进行皂化并溶解出来;然后加入石灰、硫化钠和硫化氢钠,以对皮革进行脱毛、碱化、膨胀、肿胀等作业,将皮革中不需要的蛋白质及角质层溶解出,使原皮加工形成灰皮。2 将浸水、浸灰过的灰皮置于扫肉机内清除皮革里层不需要的臭肉,均匀皮革各部位的厚度,以利各种化学药剂的均匀渗透。3 将经扫肉程序过的灰皮放置于大鼓内进行脱灰、酵解、浸酸、铬鞣等作业。具体方法首先是将灰皮放入大鼓内用水清洗,再加入脱灰剂、硫铵等低碱性或不膨胀的酸剂,进行脱灰作业,此时水溶液的PH值为8—10;继之加入皮革重量的30%—50%温水(温度约  相似文献   

4.
"毒胶囊"事件还远未走到结束的时候。尽管现在相关监管部门仍在大力对被曝光企业展开调查,但人们心中仍有一连串的问号:"工业明胶"的食品药品污染链到底有多长,都流向了哪里?市面上究竟有多少毒胶囊,到底哪些胶囊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轻化工和食品化工的发展,明胶的需求量日益增多且价格也日渐上扬,新辟明胶胶源便愈显重要。以往明胶是采用动物的皮、骨及白色结缔组织中含有胶原蛋白的原料经水解等一系列工序加工而成,原料有限,工艺复杂,成本高,满足不了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利用制革工业中的大量废弃边角料,经深加工提取工业明胶,其废渣还可做肥料。  相似文献   

6.
“破皮鞋做明胶加进果冻和酸奶”的相关微博在网上引发热议,上万网友转发评论.微博发出后,有网友猜测,微博指的是老酸奶和果冻中的增稠剂,有可能就是用皮革炼制的工业明胶. 果冻企业福建亲亲股份有限公司回应称,果冻的增稠剂中并不含明胶,而是卡拉胶,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乳企则表示,大企业绝不可能使用工业明胶,而食用明胶对身体是无害的.专家也认为,不太可能存在大品牌企业使用工业明胶代替食用明胶的情况.食用明胶是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消费者不用担心.  相似文献   

7.
央视曝光"毒胶囊"事件真相,令人瞠目结舌,实在后怕:先是河北一些不良厂商、作坊,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用于熬制工业明胶;然后将其卖给浙江的一些胶囊生产企业代替药用明胶制成空心胶囊;最后流入各地的制药厂家被灌成药囊而进入病家口中。  相似文献   

8.
当前利用动物骨骼生产的工业化产品有明胶、骨胶、骨碳和骨粉等.根据鸡骨成分中高油、高蛋白质的特点,我们可以利用鸡骨制备骨胶、提取骨油和磷酸氢钙.加工工艺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所谓原煤产量"以质计量"折算办法就是当原煤灰分(或-1.4精煤回收率)完成计划指标时,实行降灰(或提高-1.4精煤回收率)加产奖励;完不成计划灰分(或-1.4精煤回收率)指标时,将原煤产量折算成达到计划灰分(或-1.4精煤回收率)的合格产量,实行超灰(或降低-1.4精煤回收率)扣产处罚的一种管理办法。当前,煤炭市场低迷,煤炭企业遇到前所未有的经营困难,提高煤炭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无疑是企业走出困境的有效举措之一,对原煤产量实行"以质计  相似文献   

10.
消费参考     
"吃胎盘大补"不靠谱号称"世界上唯一能逆转衰老产品"的美容保健品,竟然是无批准文号的三无产品。近日,重庆检方审查起诉了假保健品"延臻青胎盘素"传销大案,一个200余人的传销网络被摧毁,涉及金额2000万元。荒唐的是,该产品在渝"受挫"后又改头换面,在其他一些城市"提价"照卖不误。专家称,"吃胎盘大补"不靠谱。胎盘会残留产妇体内的乙肝、艾滋病等病毒,分娩时还可能染上各种致病细菌。中食协:果冻制作"不加"明胶4月初添加工业明胶的传闻,让果冻、老酸奶成为公众质疑焦点。尽管行业协会和一些主要企业先后发布澄清声明,但仍未完全消除公  相似文献   

11.
《大众标准化》2004,(11):11-11
从10月1日起,国家食用油新标准GB1534-2003《花生油》与GB1535-2003《大豆油》开始正式实施。根据新标准,产品外包装需明示如下内容:一是标明生产工艺是"压榨"还是"浸  相似文献   

12.
霍鹏  许新芳  李琰 《河北企业》2014,(2):111-111
<正>一明胶的构成及用途明胶从物理上讲是一种质地坚硬、白色或者是黄色的固体,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大。与冷水虽然没有办法相溶,但是它却可以像海绵一样,吸收相当于自身重量5~10倍的水分。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在动物的皮毛中、骨骼里、还有有机组织中含有的胶原中水中获取。从化学角度上来讲,明胶属于高分子的多肽有机物,对于有机物质有较好的溶解性,对于无机物来说,溶解性相对较弱。明胶的溶解度和所处环境温度有很大关系。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溶解度会增大,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溶解度会降低。明胶的溶解温度有一个分界点,水温达到15℃以上时,最终会全部溶于热水中。  相似文献   

13.
看阿胶真伪     
阿胶为马科动物驴的皮经煎熬、浓缩制成的固体胶。本品为长方形或方形扁块,显褐色或棕褐色,有光泽。质硬而脆,断面光亮,碎片对光透视半透明状。气微,味微甜。 伪品:常用多种动物的皮熬制成杂皮胶块伪充阿胶,也有用骨胶、明胶伪充阿胶。 杂皮胶:胶面无光泽,不透明。质柔软,不易击碎,断面对光照视  相似文献   

14.
制革下脚料生产皮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胶是一种动物胶,是用制革下脚料制作的。它除被用作粘合剂以外,还广泛地用于感光材料、医药、食品、纺织、电镀等许多工业部门。很适合乡镇企业或个体企业生产。其生产工艺过程可分为八个工序: 1 原料准备 将制革下脚料用水洗法去污物和杂质,再切成6平方厘米的小块。 2 浸灰 将原料放在转鼓中用5%的石灰乳液和促进剂浸泡数小时,以去除血污、粘液、脏物和油脂。 3 洗涤与中和 先用流水冲洗4小时左右,至水的pH值为8-8.5为止。再按原料重的0.8%-1.8%的比例加入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由于先后有21个国家发生了疯牛病疫情,国外已经禁止牛源性原料生产食品和药品,我国于2002年7月10日,也发布了《国家药监局发布进一步加强牛源性及其相关药品监督管理的公告》。公告中明确指出,禁止使用进口牛源性材料制备的明胶用于药品生产的空心胶囊。我国生产的明胶空心胶囊大多是以牛皮、牛骨为原料制成的,因此开发新的制备明胶的资源代替牛皮、牛骨是整个明胶行业首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羧甲基纤维素钠是生产分散剂、乳化荆、增稠剂、胶粘剂、上浆剂等的主要化工原料。长期以来,羧甲基纤维素钠都是以棉花为原料生产的,造价较高。本文介绍以稻草、玉米皮等农作物废料制羧甲基纤维素钠的万法。其工序如下: (1)堆贮。把稻草、玉米皮或其他植物秸秆在室外自然条件下堆贮6个月以上,注意防火、防潮和防霉。 (2)预处理。将堆贮后的稻草等进行清洗,使之溶胀,除去杂质。预处理时,水和原料之比为1:3。 (3)切断。将预处理后的稻草切成片,以便预浸、蒸煮,草片的长度根据容器大小而定,一般在10mm左右。 (4)预浸。将切断后的草片放入铁锅或缸中预浸,预浸的溶液可采用上一锅蒸煮后的废液,温度为18~25℃,时间2h左右,废液与原料之比为1:3。  相似文献   

17.
常用的B型明胶生产工艺是把经碱处理过的杂皮切碎,用石灰浸泡20~40d,再把经石灰浸泡过的皮料清洗干净,用一种酸溶靛中和游离碱,清洗,然后进行提胶。常用的A型明胶生产工艺是把经碱处理过的杂皮切碎,清洗去游离性杂质后,用一种无机酸(盐酸或硫酸)溶液进行酸处理,使皮料内的腔原纤维充分膨胀,清洗,除去酸溶性杂质,然后上锅提胶。上述A、B型明胶的生产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出胶  相似文献   

18.
蓝和灰的克皮[油画]贝克曼(1884-1950)是二十世纪德国表现主义最后一批体现者之一,他倡导的“新客观集团”强调画家激情的价值。以其尖  相似文献   

19.
李俊峰 《价值工程》2012,31(5):293-294
采用预曝气—水解酸化-硝化反硝化工艺处理明胶生产废水,水解工艺对进水悬浮物去除效果和有机氮的氨化作用明显,硝化反硝化可将水解产生的NH3—N全部转化。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为2500mg/L、氨氮为200mg/L的情况下,系统出水COD<60mg/L,氨氮<10mg/L,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20.
微博文画     
《中外企业文化》2012,(7):12-13
微博话题1关于企业文化墙孙兵-同心动力V:企业创业期,墙上一般是没东西的,顶多挂个记事本;企业成长期也不多,顶多有几个"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口号;企业壮大期是最乱的,有的墙上什么也没有,有的满墙都是文化警示漫画,且材质越来越好。结局很怪:大多满墙都是"文化"的最终没有做成卓越企业,而最后卓越的企业始终是墙上很少或没有口号。@马文通爱钓鱼:是否应是企业管理者将文化贯彻于自己的日常管理中来,而不只是单纯的做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