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凤娟  高举红 《物流技术》2012,(9):164-167,218
针对家电产品退换货流程和现状,建立了一个由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及消费者组成的闭环供应链超网络,并用变分不等式分析了其各层节点的独立决策行为及整个闭环供应链网络达到均衡的条件和最优解,得到了合理的交易量和交易价格,最后通过仿真实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根据闭环供应链的结构特征,设计闭环供应链演化网络,并从风险对抗能力出发改进灾害蔓延动力学模型,以构建闭环供应链风险传播模型。仿真结果表明:闭环供应链网络中的风险传播范围与初始风险值、初始攻击节点数量成正相关;网络对抗风险能力与节点企业风险阈值和风险恢复能力分布的平均程度成正相关,且只有当风险阈值系数超过关键风险阈值系数时才能有效控制和预防风险的传播;度大蓄意攻击与随机攻击比度小蓄意攻击对网络风险传播的影响大,且制造商作为闭环供应链网络的中心节点,当其受到风险攻击时对网络造成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文中从闭环供应链的再制造、物流网络设计、定价决策、库存控制、不确定性分析以及协调管理等视角对近些年闭环供应链相关问题的有关研究文献进行系统分析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展望,以推进基于再制造的闭环供应链理论与应用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闭环供应链的概念、驱动因素及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产品回收再处理方式,探讨了闭环供应链的主要流程及闭环供应链网络结构;从设备关系管理技术、电子商务技术、RFID技术、绿色制造技术四个方面分析和探讨了促使闭环供应链有效运营的使能技术。  相似文献   

5.
闭环供应链运作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的恶化、法律的强制和利益的驱动共同促进了闭环供应链的诞生。本文在给出闭环供应链定义的基础上,探讨了闭环供应链的四种运作模式:基于再循环的闭环供应链、基于再利用的闭环供应链、基于维修/整修/拼修的闭环供应链和基于再制造的闭环供应链,最后对四种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刘静  毛海军  胡思涛 《物流技术》2014,(15):360-362,429
针对电子商务环境下部分退货经简单处理可直接进入正向销售渠道的特点,研究了整合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的反应型闭环供应链物流网络的优化问题。为了填补关于考虑工厂到顾客间直接配送的反应型闭环供应链物流网络设计问题的研究空白,在考虑网购商品退货特点及初始退货收集点退货收集规模经济性的基础上,建立了确定混合中心与初始退货收集点位置与数量的闭环供应链物流网络优化模型,并设计了混合遗传算法对其进行求解。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敏感度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初始退货收集点库存持有周期为3天时可产生较大成本节约。  相似文献   

7.
随着环境压力的增加及资源的限制,建设绿色环保型企业已成为我国相关企业发展面临的迫切任务。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绿色供应链闭环运作模式成功的关键因素,物联网的兴起为绿色供应链闭环运作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文中对物联网环境下的绿色供应链闭环运作模式进行了探讨,给出了物联网环境下绿色供应链闭环运作结构模型,为绿色闭环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应用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研究具有多个供应商、多个制造商、多个消费者市场以及多个回收中心的闭环供应链网络。综合考虑碳减排和废旧产品回收因素,以总运营成本最小化为优化目标,建立混合整数规划模型,从而解决网络节点的建设、节点间运量、运输方式选择、减排技术投资、回收中心选址以及回收中心环保水平等供应链网络资源配置问题。通过lingo12软件对低碳闭环供应链网络进行优化模拟,得到对生产实践有指导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李伟  刘诚 《物流技术》2008,27(4):162-164
立足于闭环供应链,以循环视点,从定量化的角度对基于两层的正向供应链和闭环供应链均衡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分别通过对比分散企业与闭环供应链模式下的价格激励、信息共享程度对企业效益的影响,揭示了闭环供应链在基于两种激励机制下的优势,大大提高了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丁雪峰  郑浩昊  谢五洲 《物流技术》2010,29(13):133-136
首先以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的二级闭环供应链为研究对象,通过闭环供应链决策模型定义了一个回收投资收益率,得出回收投资收益率越大,闭环供应链的利润越大;根据回收投资收益率的定义和性质,指出闭环供应链可以通过降低再制造成本来提高系统利润。最后在闭环供应链双重边际效应情况下,设计了闭环供应链的利润协调合同,得出协调的空间随回收投资收益率增大而增大,最后用算例验证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