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港口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和战略资源,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物流链中不可或缺的枢纽。目前,港口都向多功能、综合性、国际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提升港口自身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诸多港口面临的重大战略课题。文化是企业之魂,港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的文化作支撑,建设具有港口特色的企业文化对推动港口企业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港口的发展壮大,日照港阳光文化建设进入了有统一组织领导、明确目标导向、健全体制机制、丰富载体支撑、体现港口特色、与港口发展战略相适应相促进的整体深化阶段。通过加强阳光文化建设,实现了集团化经营下的文化总体对接,积淀起向心性的凝聚力、连续性的传承力和多  相似文献   

3.
顺应港口发展趋势,加快辽宁港口基建建设,投融资渠道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辽宁港口概况、建设融资方式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目前国内很多案例中所采用的PPP融资模式在港口建设的投融资模式创新中是可行且有效的途径.并对PPP模式在辽宁港口基建建设投融资方面可行性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4.
《大陆桥视野》2013,(23):88-88
本刊讯(通讯员股轮铁理)2013年11月25日,在广州召开的“第八届全国交通运输企业文化建设高峰会”上,连云港港口的港口股份、轮驳公司、铁运公司、外理公司4家单位被授予“2013年度全国交通运输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这是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交通行业优秀企业管理成果评审委员会组织专家,在对港口的这4家单位文化建设成果材料,进行严格审核予以通过的情况下,才授予此荣誉的。  相似文献   

5.
近日,连云港港口股份公司创新研发稀土永磁变频一体电机及AI智控技术,并将其成功应用于东方公司墟沟东作业区传统带式输送设备改造,成功实现该技术在国内港口带式输送机领域的首次应用。一直以来,装卸工艺改进是港口股份公司推进港口自动化、智能化建设的创新举措,也是服务基层、服务生产的重要抓手。2021年,围绕公司生产实际和基层单位需求,公司上下以小投入、大收益的工作思路,强化港口装卸工艺改进,有力推进传统带式输送设备的创新改进。  相似文献   

6.
秦皇岛油港加快智能化、信息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养龙 《经济论坛》2002,(16):69-69,55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人类社会推进了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时代。面对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要打破原有的竞争格局,提高港口智能化、信息化尤为重要。港口企业实现跳跃式发展,充分运用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实现港口智能化、信息化,向货主、船主开展电子商务将是港口运输走向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特别是随着港口生产的发展,工艺流程复杂化程度的加大,对安全管理和工作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客观上促使港口企业必须加快智能化调度指挥、控制信息系统的建设步伐。一、实施秦皇岛油港智能化调度指挥、控制…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港口的发展壮大,日照港阳光文化建设进入了有统一组织领导、明确目标导向、健全体制机制、丰富载体支撑、体现港口特色、与港口发展战略相适应相促进的整体深化阶段。  相似文献   

8.
现代物流业对高质量、高效率物流服务需求的依赖,将使港口企业获得改造和拓展服务领域的机会,港口企业应积极地、因地制宜地探索现代物流管理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位于福建省闽东南中部的莆田市,有着得天独厚的港湾资源,有发展港口经济的优越条件。“瞄准侨台外,再念山海经,探索新体制,建设大港口,塑造好形象”是莆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其中“建设大港口”是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大港口不仅是开发港湾资源,快速发展经济的需要,而且是进一步扩大开放,走向世界的客观要求;建设大港口不仅要求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港口建设等硬件的现代化,而且包含着管理水平和市民素质等软件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当前,航运市场仍在低谷徘徊,2013年上半年,国内部分港口企业增速放缓。面对严峻形势,各港口企业纷纷通过加快港口发展体制机制的创新寻求率先“突围”。  相似文献   

11.
港口是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在推进贸易流通和地区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港口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可以解决港口作业环境恶劣、劳动力短缺等问题,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是港口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此,分析我国港口信息化的建设现状,探讨港口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港口信息化发展的建议,以期助力港口的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2.
谈沧州临港产业的开发□董存峰最近,黄骅港建设工程已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开工。随着港口一期工程全面启动,沧州临港产业的开发也就成了题中应有之义。作为依港而兴的临港产业,目前最直接的是为港口建设提供生产、生活、资金、技术和商业、贸易、信息、通信等全方位服务,...  相似文献   

13.
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管理和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已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接受、认同并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 ,企业文化建设在促进我国企业管理的发展方面 ,已经或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企业管理工作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 ,在探索建设企业文化的实践中得出的深刻体会是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社会、热爱国家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企业是通过向社会提供商品(货物、服务和信息)而与外部进行实物和价值交流 ,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实体。企业的这一性质决定了社会是企业的服务对象和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国际港口网络布局背景下分析国际港口产业的现状,进而研究我国港口服务企业的营销渠道战略。鉴于我国港口服务企业在世界港口和航运发展进程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其营销渠道发展战略应关注国际港口网络布局特点,追求适应国际港口产业竞争大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1978~2010年的经济数据为基础,运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对港口吞吐量与交通建设投资、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港口吞吐量与经济增长、交通建设投资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和短期调整关系;经济增长对港口吞吐量有积极的正向影响,交通建设投资对港口吞吐量有负向影响,而且经济增长对港口吞吐量的影响程度比交通建设投资的影响程度大;港口经济的发展,对GDP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但对交通建设投资的影响却为负;GDP的增长和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在短期内的确能起到促进港口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港口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产业和自然垄断产业改革的重要对象。对港口产业经济特性的传统认识使之长期以政府规制和公共经营为主导发展特征,但这却导致港口服务低效率和高成本。以往研究港口产业经济特性时,一般是从整体的角度来描述其自然垄断性,并认为有必要由政府施加经济规制。但实际上,对港口业务应该做进一步细分,以更准确地认识其经济特性。根据对港口不同业务领域规制需求的分析,在港口产业规制改革的具体过程中应该实行分类规制政策。为保障港口民营化改革的成功实施,基于对港口各业务环节不同经济特性的分类识别,提出了港口规制改革政策的基本模式,即在仍具有自然垄断特征的基础设施环节保持内生规制和引进接入定价规制,在竞争性环节放松或取消规制、实行竞争强化战略,在中间领域引入激励性规制。  相似文献   

17.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经营中形成的,它反过来又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为员工的全面发展服务,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精神支柱和前进的动力。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所蕴涵的内容,才能够把握企业文化的实质,才能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动力作用,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企业文化理论在1986年传人我国后,在市场竞争平淡的情况下,并未受到过多的重视。随着市场的饱和,产品日趋同质化,服务的可攀比性,已经迫使竞争升华到更高的层面,竞争的国际化迫使企业文化必须建立,  相似文献   

18.
近日,一位来自山西焦炭生产企业的客户来到连云港港口调研连云港港焦炭运输情况时曾真切地讲到:连云港港是他们心仪的港口。这里服务到位、贴切、精确。连云港港在决战亿吨决胜亿吨大港中确立“两手抓”的发展思路,在加大、加快港口航道、码头、疏港通道集疏运系统等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还通过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完善口岸服务与管理来着力优化软环境,为连云港港口赢得更多客商亲睐。经过多年的努力,连云港港装卸运输的集装箱和焦炭、氧化铝、胶合板等8大类散杂货成为品牌货种。连云港港先后获得“国家卫生港”、“中国五星级港口”、“中国最佳港口物流企业”、“江苏省三A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相似文献   

19.
如何构建企业文化建设,是众多企业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提出了要掌握企业文化的概念和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企业文化的构建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为一体,推进企业文化建设;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企业文化创新;培育企业精神,着力建设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20.
上海港位居我国东南沿海腹地,环抱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城市圈,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港口。本文应用超效率DEA模型对我国2021年14个主要上市港口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上海港的港口经营效率与我国其他上市港口相比仍有进一步完善空间。因此,针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提出整合资源建设世界级港口群、加快科技创新与赋能、把握投资调整机遇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