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号称“看好中国股市,我的中国股全留给女儿”的罗杰斯,自称重磅投资中国股票,他到底拥有预言未来的水晶球,还是在进行一轮失败的新冒险?他是否真能够读懂中国?  相似文献   

2.
新宗庆后     
焦晶 《中外管理》2010,(4):108-112
这个一度广受争议,被称为“独裁者”的“地道”中国企业家。他有中国式朴实、中国式勤奋、中国式自信,也有中国式的精明和霸气。但与众多中国造老板不同的是,他始终长青不倒,而且蒸蒸日上,到底他走的是什么路线?在变局中,他还有多少招数?——总结宗庆后的经营门道,比盘算他的首富热闹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如果让你在三国众多的谋土中挑选一个,作为你的企业的职业经理人,你会选谁?可能有很多人都会选择诸葛亮,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多智?因为他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还是因为他在中国数千年传说中的被神化?可是,按照现代企业对职业经理人的要求来看,诸葛亮并不是一个合格的职业经理人。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的事最不好讲。 比如腐败。中国人喜欢腐败吗?当然不喜欢。提起腐败,中国人没有不咬牙切齿痛心疾首恨之入骨的。就连那些行贿受贿者,也未必当真喜欢腐败。如果不受贿即可财源滚滚,他为什么要冒丢官下狱的风险?如果不行贿就能通行无阻,他又为什么要拿自己的钱送人?  相似文献   

5.
梁冬梅  松涛 《英才》2006,(12):98-99
这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为什么总是出言大胆?在他的眼中,中国的商学院教育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痼疾?如何去解决?[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贾可  刘宝华 《经营者》2013,(6):80-85
这个梦想家身边汇聚了一群中国乃至世界汽车业的顶尖人才,他们为什么来到他身边?他们觉得幸福吗?  相似文献   

7.
中国能不能产生世界一流的软件公司?刘英武坚信10年内他可以做到,他的法宝是把美国的软件环境复制到中国。  相似文献   

8.
如果杜拉克还在世,他会如何评论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在我们正在见证的这个不确定性时代,中国企业该如何规划未来?  相似文献   

9.
5年前,周林刚加入中国平安人寿做业务员时,每天早晨出门时心里都感到茫然:我应该怎样去面对客户?我应该怎样赢得客户的信赖?我的客户需要什么?我能给我的客户什么样的帮助?……一连串的问号在他的心头萦绕,那时勤奋的他,每天都按经理说的,一天要拜访15位客户,可结果是事倍功半,他甚至有了打退堂鼓的念头。  相似文献   

10.
《英才》2008,(4):128-128
面对财富洪流,何处是通渠?通向财富的路径如何选择?究竟是水到渠才能成,还是渠成水才能到?最早的海归之一吴瑜章通过自己担任沃尔沃中国CEO的经历,来解读中国式成功的特殊路数。人们评论他:“首先是学者,然后才是企业家。”作者历尽江湖,学贯五洲,一线的残酷竞争给他的感受是:世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相似文献   

11.
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一定要有职业经理人,中国不是职业经理人太多了,而是太少了,选择什么样的人呢?要选志同道合的人,怎么让他长久地在你这里干呢?一方面利益要有保障。另一方面对他要高度信任。  相似文献   

12.
王育琨 《中外管理》2011,(6):125-125
除了财富还能分享什么?曹德旺是个本分人。在过去一年内以45.8亿元慈善捐款获评中国首善。各种盛事邀请应接不暇。4月底“第七届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与发展论坛”请他做演讲。我去机场接他,他一个人拖着个旧拉杆箱,孤零零地走r出来。第一次见面,我问他:“您除了与人分享你的财富外,还能分享什么?”  相似文献   

13.
“中国商人购买德国机场”是2007年最具商业价值、最有轰动效应的经济事件,事件“操盘手”林德国际物流公司董事长庞玉良也以火箭般的速度,成为世界关注的新闻人物。应该说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并购国外的企业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一个中国民营企业家斥10亿元巨资购买发达国家的土地——德国帕希姆机场,这在中国还是头一遭。 就在外界欲对庞玉良从业背景、收购动机、资金来源等细节颇感兴趣一探究竟时,他却在中标后的近一年时间里销声匿迹了。 庞玉良在干什么?他的并购顺利吗?他的物流理想践行得如何? 时隔一年,庞玉良回来了。  相似文献   

14.
尚希 《经营者》2009,(3):64-67
一张工作证为赖昌星换来了远在中国的一片骂声,但他似乎并不在意这些。眼下,他正在思考着怎么找个好工作来回报加拿大,他的“好日子”到底还有多久?  相似文献   

15.
孙铭训 《经营者》2012,(10):60-61
为什么埃克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所有的竞争对手都让他睡不着觉?在这样的忧患意识下,通用在中国还将怎么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外管理》2006,(9):5-5
不能满足“世界工厂” 那是1980年,我还在国家科委工作的时候,偶然有机会听到杨振宁教授的演讲。当时我递了个纸条问他:什么是中国当前最需要的追求和目标?什么是中国集中力量要做的事?他毫不迟疑地说:“中国当今惟一的,也是最重要的,是把中国产品铺到世界各地。因为只有这样,中国才有钱发展教育和科技,有了发达的教育与科技事业,中国就强大了。”  相似文献   

17.
钱上钢琴师     
他是一个混搭的角色:既是钢琴家,又是金融家;是美国人,却在英国从事金融业,又有纯正的中国血统。他会弹奏出什么样的投资新曲?  相似文献   

18.
杨婧  周密 《中国企业家》2010,(3):104-114
这个经历过成功与背弃、中国汽车史上的争议人物,经过数年的异乡岁月终于明白,唯有借助面向未来的商业、而不是纠缠于过去的法律政治问题,才能帮助他。“正道”汽车能带他回到中国吗?  相似文献   

19.
周瑾 《中国企业家》2010,(14):14-14
作为当代中国艺术收藏行业的开山祖师,陈东升毫无疑问是有资本骄傲的,他开创的嘉德连续多年是中国及香港区交易额的冠军,他让不少曾经流浪街头的艺术创作者成为了炙手可热的艺术与财富新贵。但是,这是否意味着艺术收藏事业在中国的成功?  相似文献   

20.
马蕾 《经营者》2014,(18):78-90
今年以来,全球最热门的商业模式“P2P”引爆中国“汽车共享”生意潮。它是什么?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家住湖北武汉沌口经济开发区的刘民达决定将自己的东风雪铁龙世嘉挂到“PP租车”上去。此前,他每月供车费用大约需要1200元,他的家离公司并不远,走路大约十分钟的路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