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3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农村档案的建设现状及成因,提出了加强农村档案工作的对策与措施。要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业务指导,收集建立门类齐全的档案,开展多种形式的利用服务。  相似文献   

2.
《重庆经济》2007,(11):39-42
引导和促进农民创业,对于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减少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和全市统筹城乡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作为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来抓,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创业工作,在大力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外出就业的同时,积极支持农民自主创业,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全市农民创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张永来 《发展》2007,(9):60-61
一、建立和完善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 (一)能够有效地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农业经营方式的改变引发了一系列与农民养老相关的重大社会变化,家庭联产承包制导致了集体经济的弱化,在使家庭重新成为经济单位的同时,也把农村养老的任务重新推向了家庭。加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大量出现,农民获得了外出流动就业的自由,落后地区的农村劳动力,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根本目的是要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要实现这一目的,最核心的就是要解决好农民的就业问题,而就业问题的关键是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培训,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保证,即建立多元化的教育培训投入机制、立体化的教育培训运作机制、规范化的教育培训管理机制和制度化的培训绩效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5.
董菲 《魅力中国》2013,(34):36-36,38
我国农村的劳动力数量巨大。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将会产生众多的富余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将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通过农村劳动力资源档案的建立和管理,能够帮助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从而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6.
《老区建设》2010,(21):4-5
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10月28日在青岛召开的全国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现场会上说,“十二五”期间,国家档案局将把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作作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一个重点来抓,争取在全国90名左右的农村实现各种形式的档案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现行农村宅基地制度的分析,提出创新农村宅基地制度的思路,通过实行农宅集聚化建设、政府给予优惠政策、建立宅基地退出和流转机制,解决农民住房难和土地资源紧张的矛盾,促进农民由就业型转移向居住型转移转变,从制度层面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我国劳动力优势将长期保持,但年轻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正在结束,无条件供给的发展方式不能继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任重道远,但受制度性因素困扰,转移陷入胶着状态。需要立足当前,明确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战略任务和制度创新目标及思路,解决影响农民工权益保障的问题,建立市民化的制度通道,在农民进城就业的全过程加强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9.
潘敏 《辽宁经济》2004,(11):37-37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中的根本问题。过去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而现今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农民的就业问题。本文从如何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从而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的角度提出部分观点。  相似文献   

10.
卢婕 《广西经济》2003,(12):18-20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难点在农村,重点在减少农民,关键在提高农民非农就业水平。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加速提高广西非农就业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11.
《调查研究报告》2007,(19):1-21
农村职业教育、农民培训对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升农村工业和服务业层次、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工作还相对滞后,投入不足、培训就业脱节等问题仍亟待解决,新型的财政补贴机制、市场化及多元化运作模式、部门之间乃至输入地与输出地之间协作机制等制度体系还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2.
《调查研究报告》2007,(17):1-16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将关系农村发展大环境。不论从乡镇企业薄弱的中西部地区大量中年以上农业富余劳动力需要通过就业增加收入看,还是从亿万流动就业农民工转移尚在中途看,都需要防止贻误时机,“煮”农村劳动力转移“夹生饭”。要转变重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而轻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拉动“三农”问题解决的观念.从促进中小企业,小城镇与劳动密集产业发展、推进城乡二元体制改革、提高农民就业能力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民转移就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存在着互动性关系,加强县域经济发展应结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进行。山东省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转移就业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今后一个时期,县域经济的发展,如何更好地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形成县域经济与农民转移就业的良性互动,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是仍需重点研究和着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合作经济》2010,(1):52-54
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是广东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广东省供销合作社运用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建设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通过建立农村流通主渠道的五大经营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产、供、销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对推进广东省现代农业发展,解决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推动和扩大农民消费,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及推动实现跨越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农村城市化表现为四个方面的转化过程,这四个过程相互联系和影响。其中人口聚集是能否实现这四个转化过程的前提和基础。改善我国人口聚集的状况,必须改革农村工业化模式,大力发展民营企业,扩大城镇就业容量,加快户籍制度、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尽快建立农民进城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陈俊 《现代乡镇》2009,(4):18-20
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直接影响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对农民就业的新特征,需要对农村剩余劳动力重新界定。金融危机导致农民进城务工机会减少,这就需要充分挖掘农村自身就业潜力,让农民不脱离本乡本土就能实现就业;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增加农民就业岗位;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市场,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培训力度;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大乡镇企业结构凋整力度,扩大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7.
从农民增收的阶段性变化看,加快城镇化具有现实必要性。近年来,城镇化对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就业发挥了重要的积极效应。但是,我国的城镇化也存在两种不良倾向,一是城镇化以城镇现代化为中心,将城镇化过程压缩为城镇建设的过程;二是城镇化以地方政府推动型为重点,区域城镇化缺乏有效的统筹规划。城镇化的这两种不良倾向,加剧了农业和农村的资源流失,导致城镇化对农民增收、农村就业的带动作用不显著。鉴于制度性障碍严重影响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加快城镇化要以加快制度创新为关键,注意户籍制度的配套改革、科学处理加快改革与循序渐进的关系,坚持因地制宜的城镇化战略。  相似文献   

18.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素质关键在于开展农村成人教育。发展农村成人教育以优化农民素质,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增强就业能力,开发人力资源,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就地就近——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最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凯 《广西经济》2007,(3):42-43
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关键又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农民非农化水平。广西是一个农村人口比重较大的农业省(区),现有总人口4925万,其中农业人口3984万,农村劳动力2275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产生并转移就业,为加快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新时期档案文化建设,并结合当前农村实际及面对的问题,提出让档案文化建设惠及农村百姓的基本思路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