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构建应结合实际,从国情出发,坚持核心价值观。同时,要结合多样化的先进成果,明确目标,坚持基本的构建原则,以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原则包括: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坚持三贴近和以人为本;坚持共同价值目标与个体价值目标的有机统一;坚持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的有机统一;坚持追求理想与从现实出发相统一,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要路径是:进行科学的理论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强化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建立完善的建设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李卫中 《发展》2014,(12):32-34
正党的十八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近年来,甘肃平凉工业园区始终坚持以核心价值观为精神支撑,接力奋斗"一个目标"(建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理论形态,实践形态,更是一种制度形态。从制度形态来讲,其本质就是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以人民群众为动力,以坚持以人为本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鲜明特色"和根源。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鲜明特色"体现在,实行政府主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文化,以民生为战略重点,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的社会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生态建设,以走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为主旨的外交战略。而其"特色"根源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表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的历史必然性,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理论形态,实践形态,更是一种制度形态。从制度形态来讲,其本质就是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以人民群众为动力,以坚持以人为本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刘虽党 《魅力中国》2010,(3):331-331
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首次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这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公平、正义、和谐”这一价值目标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广泛的社会诉求。“公平”体现了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正义”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首要价值,“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三者相互联系、辩证统一,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范畴,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本质和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和灵魂。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包含四方面内容:一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二是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始终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四是始终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目的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王辉忠在全市思想宣传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提出,宁波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沿海开放城市,在弘扬核心价值体系中更应积极探索、率先实践,努力倡导忠诚、公正、诚信、明礼、创新、担当"六大价值取向"在全市上下引起了强烈共鸣。本刊编辑部自本期开始,将陆续对"六大价值取向"进行漫谈,希望对广大党员干部有所裨益。本期重点讨论"忠诚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忠诚观     
《宁波通讯》2012,(4):52-52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包含四方面内容:一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二是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始终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四是始终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目的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王辉忠在全市思想宣传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提出,宁波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沿海开放城市,在弘扬核心价值体系中更应积极探索、率先实践,努力倡导忠诚、公正、诚信、明礼、创新、担当“六大价值取向”在全市上下引起了强烈共鸣。本刊编辑部自本期开始,将陆续对“六大价值取向”进行漫谈,希望对广大党员干部有所裨益。本期重点讨论“忠诚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以人民为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核心价值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这一核心价值观念的同时,结合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实现了新的发展。其具体内容为:人民群众是价值创造的主体、价值享用的主体和价值评价的主体。这三者构成了相互作用、互为条件的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12.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形成了系统的社会主义经济价值观。毛泽东经济价值观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价值目标、价值主体、价值标准、价值取向、价值导向和价值实现途径六个维度对毛泽东经济价值观的基本内涵进行梳理,以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3.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为之奋斗的远大理想和现实目标的有机统一。文章在全面分析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以及社会发展的动态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社会发展理论,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定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阶段性和过程性目标的有机统一、以人为本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价值取向等四个层面,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现阶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目标。  相似文献   

14.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要的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普及化、大众化。应当在历史与现实的纵向联系和比较中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特质和科学魅力;在世界与中国的双重维度中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土特色;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内涵;在继承与发展的辩证统一中演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创新;在真理与价值的内在统一中宣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宗旨和价值目标,以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不同社会有不同的核心价值体系。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支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坚持强化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创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实现多元价值文化的融合与再生;同时必须正确处理好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关系,保持各价值取向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张咪咪 《魅力中国》2014,(20):250-250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是新形势下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相关论述.描绘了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美好蓝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实现中国梦具有特殊而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试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堆度剖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的内在联系,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并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相似文献   

17.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人本”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也是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应当坚持和贯彻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长期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智慧总结,是我党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伟大目标的坚定基础,是不断保障和提高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意识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是反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规律的根本原则和价值观念的理性升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社会主义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及价值追求,大力发展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不朽的使命.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讨过程中,需要弄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区别,不能把社会的追求目标当成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来混用;需要弄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有区别.不能把未来共产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当成现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笔者从实践依据、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分析了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应该建立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社会文明的基本结构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三者的有机统一。制度文明的基本内容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的发展、完善和创新这三个方面的成果。社会主义制度文明建设的发展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必然产物和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