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宏昇 《魅力中国》2009,(20):232-233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师生人际关系还存在与素质教育格格不入的诸多因素,这无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大忌。革新师生关系是每一位教师不可回避的课题,也是实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必然要求,必须运用新课程理念构建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2.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人际关系,它关系着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和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法律对学校法律关系的规范和调整,大多是通过师生关系表现出来。教师的本质特征、权利义务、劳动特点等决定了教师与学生的法律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3.
龚明庆 《魅力中国》2010,(31):387-387
教学活动和管理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双向沟通的过程。通过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师爱、尊重、信任是师生沟通过程中教师应掌握的基本方法,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最基础的人际关系,构建一种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塑造学生健康个性、凸现"教学相长"教育理念的关键因素.在当前的教改背景下,传统的师生关系受到很大冲击和考验,构建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是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和谐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在学校的生活、学习中,师生关系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校的稳定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将从六个方面浅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6.
邵惠芳 《魅力中国》2011,(9):159-160
良好师生关系是新课标环境下教育教学活动实施的重要条件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必须认识到师生之间角色地位的变化,在课堂内外,通过各种途径,选择良好方法,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7.
黄建新 《发展》2010,(7):145-145
师生关系是个重要的教育因素。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师生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训练工作和队员的身心健康。正确的师生关系,有助于体育教练树立威信,发挥教练的主导作用和队员的主体作用,使训练过程中师生活动即协调又和谐,同时,有利于提高训练效率。  相似文献   

8.
王阳明创立心学体系,并形成了影响深远的阳明学派,得益于他的讲学活动以及贯穿其中的和谐教育思想。以《传习录》观之,王阳明的和谐教育思想主要体现于四个方面:一是顺其自然的教育理念,二是和谐发展的教育内容,三是因势利导的教育方法,四是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结合当前学校教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本文提出王阳明和谐教育思想可供今天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9.
罗玉梅 《发展》2010,(4):151-151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是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主要基地在于小学和初中的学校教育。班级是学校细胞,既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集体。只有把每个班的学生很好地组织起来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才能使这个班的学生得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的发展,才能提高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0.
师生关系不仅对于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教师和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师生双方而言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主导方面在教师,关键是教师要关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相似文献   

11.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学生及教育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最主要的关系,教学论也强调,教学是相互联系着师生双边的活动。因此,教学过程实质也就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李雪梅 《魅力中国》2014,(25):194-194
传统的师生关系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的思想品德、专业知识和教育能力等素养。  相似文献   

13.
王志强 《魅力中国》2010,(14):232-232
创新能力是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是一种善于发挥情商和潜能的敏锐性、应变能力,体现出人格的特征。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人格关系,学生创新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发展。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有足够的表现自己和表达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的机会。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地理教学活动气氛,使学生形成探究地理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形成一种以创新的精神吸取地理知识、运用地理知识的性格,  相似文献   

14.
陈祖伦 《魅力中国》2013,(22):136-137
一、教师角色的转换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主宰者、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而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要发生变化,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5.
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经过几年来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体验,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得到激发并巩固,这兴趣的产生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变:变对立的师生关系为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变脱离学生生活与经验的教学内容为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变单一的交流方式为合作交流;变僵化划一的思想模式为给学生更广阔的想象思维空间;变枯燥的知识传授与机械操练为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  相似文献   

16.
教育信息化对高校教学模式及师生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中最基本的关系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人们更为关注和思考师生关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没有成功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李玲 《改革与开放》2011,(24):135-136
学校体育是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和生命价值的创造提高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传统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存在着缺憾,生命化教育视阈下体育教学中合作互动、民主平等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生命对生命的关系,是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间的共享与共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亮宝 《黑河学刊》2010,(6):116-118
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小学班主任应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教学活动、班集体活动中,通过人格渗透、关系渗透,扎实有效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9.
姚维 《魅力中国》2014,(18):219-219
物理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若要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上取得成功,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然而兴趣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发展起来的,这就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爱心,耐心和细心,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平等、友善、坦诚、公正地相处,师生关系才会融洽,和谐地发展.才能从内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勇于探索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发展思维,获取知识;才能使学生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这是我们教学工作者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张国芳 《魅力中国》2010,(11):232-232
体育活动可以看成是整个社会活动的缩影,“从众心理”不仅在工作、生活、活动中表现出来,在教育教学尤其是体育教学中表现更为明显。体育教学是一种体验活动,是一种基于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经验,从中获得感性认识的过程,主体在学生本人,活动中其情感表现相互感染、融合,并反馈于教学活动。教学的实效性在于学生是否自主、能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从中获得充分的学习体验,以促进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