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东亚金融危机给整个东亚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使东亚各国和地区认识到区域经济合作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欧元的成功启动以及美元区货币合作的初见成效,增强了东亚各国寻求货币合作的信心。文章从对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成本收益比较的角度,论证了加强东亚货币合作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主体功能区布局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带动力量,而主体功能区的提出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思路。在推进主体功能区布局形成的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产生了新的合作关系和模式。根据区域功能定位以及主体功能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该文提出三种区域经济新合作模式:主体功能竞争型合作、主体功能互补型合作和主体功能共享型合作。  相似文献   

3.
张纯记 《经济师》2008,(7):52-52
目前,我国区域经济的合作虽然取得很大的进步.但广度和深度还不够。强化区域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为了强化区域经济合作,应建立和完善促进区域经济合作的制度保障;建立促进区域经济合作的组织保障;强化市场机制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作用;发挥城市群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90年代以来,区域货币合作和货币一体化成为国际货币制度的发展趋向。在欧元成功实施和拉美国家美元化取得进展以后,东亚货币合作被列入了地区议事日程。中国是东亚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其整体经济规模和巨大的国内市场在亚洲以至世界经济中都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东亚货币合作离不开中国的参与,中国也需要东亚货币合作,中国和东亚在货币合作方面相辅相成。在东亚货币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增强的进程中,中国不仅应该积极参与东亚货币合作这一进程,而且应该成为推动者和领导者。  相似文献   

5.
我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法萍 《经济纵横》2005,(10):12-14,56
在经济全球化下,区域经济合作呈现迅速发展的态势。我国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既是适应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的需要,也是共同抵御全球化风险的一项措施,同时也可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因此,我国应采取有效途径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区域经济合作中政府间关系的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和主要特征。在我国,区域合作主要是政府推动的。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合作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协调好区域经济合作中地方政府间关系,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构想为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经济合作提出了新的形式,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极具启发性。在分析和总结"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基础和特点上,根据西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合作现状,分析了合作发展的时空特征并提出调整重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竞争的加剧,区域经济合作越来越成为我国地方政府获取竞争优势、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区域经济合作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的缺失,直接影响到我国区域经济合作与一体化进程。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作为不同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平衡、协调各方利益的制度安排,是突破现有制度瓶颈、促进区域经济合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提出了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要求.由于金融发展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区域经济合作下的区域金融合作成为必要.针对目前我国的区域金融合作实践中的不足,本文从金融创新的角度出发,提出从金融业务、技术、信息平台和合作监管四个方面实施创新,并以此来推动区域金融合作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日益发展,欧元成功运行,美元化不断取得进展的背景下,作为世界经济第三极的东亚经济体进行货币合作与汇率协调,也将是一个必然趋势。东亚货币合作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东亚固定汇率区,实现东亚单一货币。东亚固定汇率区的建立既有收益也有成本。分析表明建立东亚固定汇率区的收益大于成本,建立东亚固定汇率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