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河北省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是实现现代化必不可少的战略任务,河北经济社会发展受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条件的约束与引导,其城市化进程必然要以发展经济、协调生态环境为前提。健康的城市化过程有利于实现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及有序转化;而恶性的城市化过程将会导致土地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的进一步加剧。城市化在引起城市用地扩展的同时,还必然引起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城市化发展与土地利用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熊鹰  文先明  郭娴 《经济地理》2006,26(6):1042-1046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与地区不断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影响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从湖南城市化发展进程出发,研究了城市化进程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内在关系,从总体用地结构、城市内部土地利用、城市用地效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城市化与土地利用和谐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海峡西岸快速城市化中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003—2007年海西的遥感和统计资料,根据海西的城市化发展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选取12个影响海西土地利用变化的因子,构建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指标体系,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影响因子的最优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角度探讨海西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①在影响指标体系的相关性分析中,所选取的指标基本上都与海西土地利用变化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特别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变化及城市化水平等因子。②在多元回归分析中,城市化水平、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进出口总额、非农业人口比重、总人口等因素成为了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变更的重要影响因素。③人口、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等因素是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在未来海西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调整好城市发展中的各因素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促进土地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4.
2003—2013年长沙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GIS及ENVI技术的支持下,结合回归分析方法,将2003、2006、2009及2013年TM遥感图像进行解译分类,利用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比、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等指标对长沙市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探讨了城市化水平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2003—2013年,长沙市土地利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呈现出以下特点:耕地面积持续减少,但减幅减小,林地面积先增后减,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且增幅增大,耕地和林地向建设用地转移较多,且在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明显;长沙市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与土地利用变化量的大小在数量上存在着明显的线性相关,快速城市化将导致农用地的减少和建设用地的增加。土地城市化、产业城市化及人口城市化之间存在着正反馈关系。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化的关联发展经历三个阶段:城市空间初期蔓延阶段、城市空间加速扩张阶段和城市空间急速膨胀阶段。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发展与土地资源匮乏:矛盾与解析--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广东省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在城市化、工业化高速发展进程中付出了沉重的土地资源代价,大量的农业用地、自然植被和水域被转化为城市用地,土地资源匮乏与城市化发展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本文对广东省城市化发展和土地利用及产出效率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1)广东省的城市化发展进程是良性的,符合“诺瑟姆”城市化进程的运动轨迹;(2)广东省的城市用地的产出效率自1997年呈明显下降趋势,说明在城市化过程中土地使用效率存在一定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经济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城市化也进入高速推进阶段。本文在理论分析与实践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高速城市化扩张用地存在的问题及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剖析了我国城市用地扩张中土地利用规划困境及原因;并就如何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在城市化用地扩张管制中的作用,提高城市用地效率,促进城市化的理性增长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山东半岛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时空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将山东半岛作为研究区域,建立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质量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权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计算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质量指数及二者的耦合度和协调发展度。从时空两个维度分析了山东半岛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质量的耦合关系和协调发展情况。结果表明:①城市化水平只能反映城市化的速度,并不等同于城市化质量,土地城市化较快的城市,在土地城市化质量上反而较低。②从时间序列上看,山东半岛城市群自1999年到2010年,土地城市化速度明显快于人口城市化速度,2004年起半岛城市群城市土地面积迅猛增长,土地城市化质量开始明显低于人口城市化质量。③从空间格局上看,山东半岛城市群8地市总体协调发展度偏低,烟台、日照、威海三市的人口城市化质量和土地城市化质量耦合度较低。  相似文献   

8.
辽宁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结构效率测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以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的辽宁省为样本,选取2000和2009年辽宁省14个地市的土地利用结构数据和相关指标,对辽宁省土地利用结构效率进行了系统测评.结果表明,在辽宁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现状不理想,尤其是工业用地结构效率低于农业用地结构效率.在分析影响辽宁省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对如何优化辽宁省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结构效率设计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郑宇  刘彦随 《经济地理》2007,27(5):805-810
文章以沿海城市——无锡为例,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和统计数据,分析了工业化、城市化不同阶段上,驱动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阶段变化,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驱动因素及其对土地转换的影响程度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就案例区域而言,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前期,需求和产业成长是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投资、城市化和农村工业化。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期阶段,需求、产业成长、城市化是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农村工业化、经济国际化、比较利益和投资。需求和产业成长一直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影响耕地转换主要的、一般的因素。而城市化则是工业化中期和城市化中期影响耕地转换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研究城市化与耕地资源的协调问题,对于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缓解资源的退化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 先借鉴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度模型测算江苏城市化与耕地资源的协调度,并对其时序特征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然后,结合江苏 的经济发展状况对城市化与耕地资源协调度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作深层分析,并运用江苏省1979~2000年的统计数据估计 了协调度与经济发展间的数量关系模型。最后,得出了相应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启示,即城市化与耕地资源的有效协调必须以 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和整理开发为保障。  相似文献   

11.
二次城市化、土地开发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平  肖文 《财经研究》2011,(9):112-122
文章将二次城市化水平定义为城镇户籍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比重,构建了一个包含城市化、二次城市化和城市土地开发的中央计划者模型,在利用1985-2008年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的基础上,模拟分析了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当人口在城市落户的成本较高时,提高二次城市化水平和城市用地相对面积会显著降低经济增长率;当落户成本较低时,上述负面影响并不明显。在进一步推进城市化的同时,应保持城乡用地的动态平衡,根据落户成本施行差别化的户籍开放和土地开发政策,让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成为吸纳人口进城落户的主要场所,这为"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有关城镇化的内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城乡结合部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独特区域,该区域土地利用问题敏感、复杂且意义重大。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角度出发,通过构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差异形成机理分析框架,采用方差分析、统计分析的方法,以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238户农户的调查问卷为基础,对城乡结合部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反图能圈"式的种植业布局模式,具有明显的"非农化"与"非粮化"的特征。其中近郊区农户以"粮食需求"为主,主要种植玉米,土地利用程度低,土地投入强度小。远郊区农户以"粮食需求和利润需求协调"为主,兼种大田作物和陆地蔬菜,农户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土地投入强度较大。纯农村农户以"利润需求"为主,主要种植大棚蔬菜和陆地蔬菜,土地利用程度最高,土地投入强度最大。在结论的基础上,提出应该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农地流转机制、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优化农业产业的合理布局等方面引导农户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快速城市化中土地利用问题的根源——制度缺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指出快速城市化阶段下我国土地利用存在建设用地不断增加但利用并不充分,耕地面积大量减少且存在区域差异特征,土地污染严重及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农民失地引发大量社会问题等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土地规划制度、政府制度、市场制度等方面存在缺陷。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建设一个"上下和谐、市场统一"的良好制度环境,从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土地规划中体现管制理念,改革政府政绩考核制度,统一城乡土地市场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达州市1999-2012年城市化和耕地统计数据为基础,首先对达州市1999-2012年城市化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关系做了阶段性分析,然后运用了城镇化与耕地资源的协调度模型,计算出1999-2012年达州市城镇化与耕地资源的协调度.结果表明,达州市城市化发展进程中耕地面积呈阶段性变化;达州市城镇化与耕地资源的协调度总体上处在较高水平,并表现出四个阶段性特征.根据结论提出了加快城市化发展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实现耕地规模经营,强调耕地保护,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控制人口,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等建议,促进城镇化与耕地资源协调发展的.  相似文献   

15.
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文章通过由土地利用变化的递变速率、土地类型内部结构递转系数及土地类型空间结构递转系数,这三个指标构成的土地利用变化的综合变动系数,以及城市化与土地利用变化的耦合系数,对浮山县2005—2010年的主要地类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浮山县所辖的两镇七乡可以划分为四种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类型,即剧变型、缓变型、相对稳定型和稳定型,而且各乡镇的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变化的耦合系数与土地利用的综合变动系数之间具有一致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根据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变化耦合系数来大致判断土地变化的类型。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刘耀彬  王启仿 《经济地理》2004,24(5):600-603,613
在阐述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涵义的基础上,引用了协调度概念,建立了工业化综合水平指数与城市化综合水平指数之间协调度模型,并对1978年以来的中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从时间上看,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基本经历了两个明显的阶段,即1978-1991年是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不协调发展时期,而1992-2001年是基本协调发展时期;②从空间上看,我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明显存在着地带性差异:东部地区的大部分省区协调发展程度较高,中西部除了少数省区协调发展程度较高外,其它大部分省区的协调发展都较低;③我国省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地区分布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空间对应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高的省区的协调发展程度相对较高,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省区协调发展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7.
城市空间扩展与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许彦曦  陈凤  濮励杰 《经济地理》2007,27(2):296-301
城市空间扩展是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城市土地利用扩展是城市空间扩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总结了城市空间扩展机制、扩展动力机制、模式、模型及产生的影响,以及城市土地利用的扩展模式、动力机制、研究方法以及用地扩展的类型识别和城市用地扩展的时空演变分析,展望城市空间扩展与土地利用扩展,将在生态环境、生态安全、用地效益、土地集约等方面有很大的发展,进一步与3S技术和CA结合,将推进其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梅州市城市化发展与土地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其利用情况如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影响土地利用的众多因素中,城市化作为当今世界一种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是对土地利用目标能否实现构成关键性影响的因素之一.因此,拟从城市化发展角度出发,研究梅州市的城市化发展情况与城市土地利用之间的一些内在联系,以期能把握内在的规律性,在实现梅州城市化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使土地更高效地利用.  相似文献   

19.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无锡市东亭镇、安镇镇和羊尖镇为例,通过应用德尔菲法和主成分分析法选择农地利用变化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模型,并据此着重分析了区域农地数量变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农业集约化、城市(上海市)辐射力以及耕地保护政策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农业土地利用变化是上述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且在不同的乡镇,农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因素是有所差异的,而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各驱动因素的重要程度也是动态变化的。最后,作者就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农业土地可持续利用管理提出若干政策建议,合理保护农地尤其是耕地资源;重视耕地质量占补平衡;依据农业产业发展态势,积极调整农地利用结构;推进非农产业升级,合理控制非农用地规模;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的经济约束机制和土地利用决策体系;加强区域合作,避免产业结构的趋同导致的土地利用结构的趋同;促进产业科技进步,提高土地利用占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日本美国城市化模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强 《经济纵横》2002,(3):41-46
日本、美国城市化都经历了农业、农村为主 ,初始启动 ,加速成长 ,稳定发展等阶段。两国快速的城市化既与其工业化、技术革命有关 ,也与其在农工关系、内外力作用、区域发展、工业布局等方面采取的政策有关。通过美国、日本城市化比较 ,可以看出城市化是系统工程 ,只有通过各方努力 ,协调好各种关系 ,才能推动城市化快速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