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一轮土地承包政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一轮土地承包政策探讨张荣华,侯江红一随着家庭联产承包制第一轮土地承包期限的临近或届满,进行新一轮土地承包已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新一轮土地承包的经济、政治背景与第一轮土地承包时的背景已完全不同,在实现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初始阶段为了冲破人民公社一大二...  相似文献   

2.
第二章家庭承包第四节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第二十六条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小城镇落户的,应当按照承包方的意愿,保留其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允许其依法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应当将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发包方。承包方不交回的,发包方可以收回承包的耕地和草地承包期内,承包方交回承包地或者发包方依法收回承包地时,承包方对其在承包地上投入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有权获得相应的补偿。第二十七条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调整承包地。承包期…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承包中出现的新问题及其对策王德芳近几年来各地认真贯彻了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农村经济政策,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特别是在抓承包合同管理措施,延长土地承包期,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流转机制等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稳定、完善作用。但是,由于包...  相似文献   

4.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安徽省农垦集团公司决定在全系统推行以“地分两类 ,户为单位 ,全员有地 ,退自耕养 ,地权流转”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改革 ,简称新一轮土地承包改革。 2 0 0 1年 10月下旬至 11月上旬 ,集团公司组织 4个组 ,分四片对 11个农场新一轮土地承包进行调研。  一、新一轮土地承包进展顺利(一 )进一步稳定和完善了土地承包关系 ,家庭农场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更加明显。一是稳定了土地承包关系 ,多数农场都把土地承包期延长到 10年以上 ,重新与职工签订了规范的承包合同 ,并颁发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二是各场积…  相似文献   

5.
《农村财务会计》2004,(4):17-19
24.家庭土地承包时有哪些程序?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家庭土地承包应按以下程序进行:(1)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选举产生承包工作小组;(2)承包工作小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拟订并公布承包方案;(3)依法召开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讨论通过承包方案;(4)公开组织实施承包方案;(5)签订承包合同。25.家庭承包后承包方如何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是确认承包方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凭证,是调解、仲裁和审理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证据,受国家法律的保护。《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县级…  相似文献   

6.
实施"三权分置"为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提供了新途径。落实集体所有权,应通过保障农民集体成员权,重建农户承包土地的集体所有权行使规则;保障农户土地承包权,应立足于实现农民集体成员以家庭为单位初始取得集体所有的承包土地的权利;土地经营权因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而成为一项独立的财产权。土地经营权因其取得方式的不同有租赁权和用益物权之分,而且两者的法律效果不相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后,农业经营主体法律保护机制以及地权登记与承包土地的经营权融资担保机制有待完善。为坚持和维护家庭承包经营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中的基础性地位,需完善以农民集体成员权为基础的农户承包土地的集体所有权制度;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建设应立足于建立以土地经营权租赁为主、兼顾其他形式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机制和承包土地的经营机制,建立以小农生产经营现代化为目标的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制度。  相似文献   

7.
80年代初期,我国农民在党的领导下,把家庭承包这种经营方式引入集体经济,创造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贵州是全国实行这种责任制较早较快的省份之一。1980年5月,省委正式行文,在全省开展以“包干到户、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土地承包,到1981年底,全省已基本完成这项工作。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机理,就是赋予农民土地经营权和劳动时间支配权,并把生产成果与个人利益紧密联系起  相似文献   

8.
38.哪些土地可以用于调整承包土地或者承包给新增人口?(1)集体经济组织依法预留的机动地;(2)通过依法开垦等方式增加的;(3)承包方依法、自愿交回的。39.承包方在承包期内交回家庭承包土地,为什么要提前半年并以书面形式通知发包方?承包期内,承包方家庭成员发生重大变化,没有能力继续耕种承包地,又不愿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或者承包方家庭和主要劳动力进入非农产业,并且获得比较稳定的非农收入等情况,要求自愿将承包地交回发包方的,发包方应当接受,并要求提前半年以书面形式通知发包方。主要是因为:(1)土地的耕作有很强的季节性,为了不…  相似文献   

9.
东莞市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改革后农村普遍实行了土地家庭承包的基本经营制度。在土地集体公有制度约束和人地关系紧张资源约束下,家庭承包制必然按“成员权”均分和调整承包土地,由此产生经营规模细小和分散的弊病。这种状况不能通过组织大规模的集体经营来解决,只能通过发展农户之间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来改善。  相似文献   

10.
农村承包土地流转机制探讨杨群义,侍领祥本文从稳定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角度出发,就农村承包土地流转机制谈一点浅见。一、承包土地流转的特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承包土地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流转,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有偿性。市场经济下,农村土地...  相似文献   

11.
《农村财务会计》2004,(7):21-22
45.家庭承包中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注意哪些问题?家庭承包中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除应遵循《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的五项原则外,还应注意:(1)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是承包方。承包方有权依法自主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流转和流转的方式。(2)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当  相似文献   

12.
大荔县土地承包管理: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存在问题陕西省大荔县1998年实行二轮土地承包后,全县家庭承包的耕地面积98万亩,承包经营户15.2万户。通过调查,我们认为,该县在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土地调整频繁,上访案件增多。《农村土地承包法》依法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并明确规定承包期30年不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口增减变化,在土地问题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一些人口较多的家庭缺少土地或长期没有土地,而个别家庭却承包着大量的土地。受此影响,部分群众产生了调整土地的强烈愿望,一些村组干部为了多收承包款,也在调整土地上打…  相似文献   

13.
不管土地如何流转,家庭承包制的农村土地制度基石并不会改变,明确这一点,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才会得到保证。在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时常受到侵害,根本原因是农民的土地产权虽然趋于完善但还不明晰,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制度创新。为保障农民不因为土地流转而受到利益上的损害,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相似文献   

14.
王勇 《农业经济》2006,(10):46-47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农村现行的土地制度是建立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在明确土地属于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将使用权按人口平均分配到农户手中,建立了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机制,这是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机制的一次重大变革。家庭承包制使农民在生产经营上有了充分的自主权,它利益直接,责任明确,方法简便,较好地发挥了土地的潜力。经过1990年代末的土地第二轮承包,农户对土地拥有了长期稳定的承包权,这有利于克服土地经营短期化行为。然而,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我拜读了贵刊2005年第6期,对第22页《村民无权私自租赁土地》一文的标题提法很不理想,对文中提出的一些观点也不敢苟同。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二条规定:“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第三十四条“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是承包方。承包方有权依法自主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流转和流转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即将到期之际,考察农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意愿及其形成逻辑,对保障农户土地承包权益、化解土地延包时的潜在矛盾以及保持承包地稳定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利用2020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数据,探究了家庭人均承包地面积差异对农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农户支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家庭人均承包地面积低于本村平均水平越多,农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意愿越弱。家庭人均承包地面积差异对中等收入农户和低收入农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意愿影响更大。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未能提升地少农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意愿。受新冠疫情影响,土地就业保障功能得以显化,由此导致地少农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意愿趋弱。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普及同样会使地少农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意愿下降。  相似文献   

17.
1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现状1.1全面完成了新一轮延长土地承包期工作省人大颁发了《青海省农村土地承包条例》,使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管理走上依法管理的轨道。在二轮承包工作中,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延长土地承包期三十年不变的政策,截止2004年,全省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户数达64.6万户,面积39.53万公顷,签订家庭承包经营合同61.5万份,占家庭承包经营农户的95.2%。  相似文献   

18.
当前,由于第二轮土地承包政策的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形势总的是好的,农村建立了良好的土地承包管理机制,有效地调动和保护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维护了农村的稳定。但个别地方也存在着一些苗头性问题。有的土地延包扫尾工作还没有完成;个别集体经济组织不顾土地承包合同的严肃性,随意抽回农民的承包地;也有的土地流转不规范;还有的土地承包费控制不力,增加了群众负担。这些问题都影响了中央土地承包政策的落实,不利于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长期稳定。针对这些实际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农村土地承…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土地流转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土地延包30年政策的落实,农民享有了长期而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福建省土地流转的发展势头明显加快,如何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和规范土地流转,显得越来越迫切。本文结合2002年初省委、省政府组织的全省土地流转调研,试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一、现状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省共有1721.1万亩土地进行了流转,占实行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10.7%;涉及81.9万个农户,占实行家庭承包农户的14.6%。土地流转形式呈现多样化,且以农户间为主。1、转包。在土地流转中,有85.8万亩耕地和37.…  相似文献   

20.
中央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家庭承包土地长期化的问题,各地农民是翘首以盼,但是承包土地长期化,选择哪一种模式较好呢?笔者认为农村土地家庭永包制是家庭经营土地长期化的一种较好模式。本文就对农村土地家庭永包制进行一些探讨。一、农村土地家庭永包制的概念、特点和理论依据(一)农村土地家庭永包制的概念农村土地家庭永包制是以一定时点的人口为依据,把土地资源的使用权按人口平均地、永久地承包给农户,国家对农户提出一定的责任要求。农村土地家庭永包制是在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延长土地承包权的期限,扩展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