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委托人问题”是指面对多任务委托的巨大考核费用,委托人的无所作为损害了代理人利益。在“公有关系合约”中,委托人有信息使得代理人私人信息对于多任务委托合约不具有绝对优势;由于委托人团体成员的搭便车与利益差别,代理人替代了委托人主动地进行多任务委托考核,据此获得一定的谈判控制权作为受害的补偿。委托代理双方损害具有相互性。  相似文献   

2.
国有商业银行多层次的委托一代理关系和委托人的非人格化,在信息不对称及合约不完备的条件下,很可能导致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损害委托人的利益.针对经营者(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所有者(委托人)的对策是监督.在实行强制性监督时,还必须辅以激励相客机制.为遏止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降低代理成本,从而有效地激励约束代理人,应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单一的产权结构,理顺银行与政府的关系,实行以经济激励为主、行政激励与心理激励相融合的激励方式,允许经营者以多种形式参与银行部分剩余分配.  相似文献   

3.
基于委托—代理视角的国有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商业银行多层次的委托一代理关系和委托人的非人格化,在信息不对称及合约不完备的条件下,很可能导致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损害委托人的利益。针对经营者(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所有者(委托人)的对策是监督。在实行强制性监督时,还必须辅以激励相客机制。为遏止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降低代理成本,从而有效地激励约束代理人,应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单一的产权结构,理顺银行与政府的关系,实行以经济激励为主、行政激励与心理激励相融合的激励方式,允许经营者以多种形式参与银行部分剩余分配。  相似文献   

4.
建设工程代理人合谋行为的防范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目标的不一致,在建筑工程领域常常会引发代理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当多个代理人能够相互合作与沟通时,容易导致合谋行为,共同侵占委托人利益。通过对建筑市场委托人-监督人-代理人的代理模型分析,认为对监理报酬进行激励机制设计,并提高合谋发现的概率,加重合谋惩罚额度,增大合谋交易费用,可以降低建筑市场合谋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公共政策执行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原因的分析,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从委托代理的角度看,代理人利益与委托人利益的不相容,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委托人对代理人监督约束机制乏力,委托人对代理人选择的唯一性,是导致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产权转让过程中,购买方、转让方以及评估机构或评估人员都能影响产权转让的价格。当公有制的代理人与私人进行产权交易时,由于公有产权的主体利益关联到方方面面的个体利益,要找到一个让每个人都满意的转让价格是很困难的。如果不及时地解决,容易造成社会矛盾的激化和社会政治的不稳定。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可以设计一个合约,让所有利益相关者都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决策,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这样制定的价格比较公正、合理,也容易得到利益相关方的认同与支持。  相似文献   

7.
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关系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主要是因为代理人的目标函数并不总是和委托人相一致,这样,委托人就不可避免地要承担风险责任。由于代理人的利己性和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的同时存在,就使得道德障碍和逆向选择问题程度不同地存在于各种委托代理关系中,这也就是委托人所要承担的风险或必须付出的代理费用。抑制代理费用的机制有两个,一个是内部机制,二是外部机制,而后者对国有企业在经营者选拔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建立企业家市场提供了很有说服力的理论根据,有非常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委托代理理论述评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企业理论的重要分支-委托代理理论取得了快速发展。它不同于新古典的视角深入到企业内部,探讨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企业内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激励合约的特点。经济学家通过这个框架很好地分析了信息不对称给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资源配置带来的影响,而这正是以往理论无法回答的问题。当然,该分析方法的“一阶化”处理技术仍然有缺陷,同时解释面太窄也使该方法受到批评。  相似文献   

9.
通过运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分析税务人员机会主义行为的动机,发现信息不对称使得委托人和代理人目标函数不一致导致了代理人的机会主义倾向,仅通过加大对代理入的惩罚无益于防止其机会主义行为冲动,只有加大对委托人的惩罚以及加大对代理人的激励才能有效防止代理人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因此,只有加大对税务部门委托人的惩罚以及加大对税务人员的激励才能减少代理人的偷懒行为,进而减少税收流失。  相似文献   

10.
由贝利、戈登、阿扎里迪斯创立的隐性合约理论,通过对完全信息下的隐性合约理论和不对称信息下的隐性合约理论的探讨,较好地解释了导致实际工资刚性的原因以及由实际工资刚性所引发的失业现象。  相似文献   

11.
委托代理关系无论是从本质上看,还是从戊式上看,都是一种契约关系,可以说代理经济学是契约经济学的一种,根据新制度经济学家杰森和迈克林的定义,委托-代理关系是指这样的一种显明或隐含的契约,根据它,一个或多个行为主体指定、雇佣另一些行为主体为基提供服务,与此同时,授权就是委托人,被授权则是代理人,委托人有权决定支付代理人报酬的规则或方案。①如果我们假定委托,代理双方都是效用最大化,我们有理由认为两的效用函数并不相同,总之代理是要花费成本的,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交易费用是产生代理成本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一、ABC制的内部管理功能 二.内部诱因功能。ABC制的主要观点就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下,间接费用的分配与成本之间缺乏因果联系,不利于成本控制。而通过ABC制进行核算,明确了产品消耗的作业后,就能很好地控制和激励生产管理者,促使其关注生产的各个环节,及时改进高成本作业的生产环节。 在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委托人无法很好地衡量代理人的业绩,容易产生道德危机和逆向选择的现象,造成资源使用不当和谎报资源生产能力等问题,对企业决策的制订与实施造成负面影响。而运用ABC制可以更精确地衡量产品成本及各部门的绩效,即以ABC制确定的产品成本为基数考核代理人的经营业绩。 2降低资源使用成本,进行成本管理。当企业管理者需要采取措施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时,通常采取裁员、减产和关闭某些部门等措施。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为了使企业的组织“精简而高效”,而实际结果却造成企业“精简而残缺”,不能有效地提高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但通过ABC制,企业管理者可以获得构成产品的各个作业的资源耗费情况,作业表不仅显示原料、直接人工、直接机器消耗等单位水平的作业,而且还有批次水平作业、产品支持水平的作业...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隐性合约在雇佣管理、企业(专用性)技能培训、绩效评价与管理、晋升以及薪酬管理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作用,并提出了在利用隐性合约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我国寿险营销代理人制度的引入,带来了寿险业传统销售方式的深刻变革,寿险业的发展空前迅速。但我国现行的代理人制度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表现是代理人素质不高且流失严重,奖惩制度不完善,回佣现象严重。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寿险营销代理人制存在的问题,进而得出我国寿险营销制度由"代理制"向"雇佣制"转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执行合约过程中不同的确认程序和确认时点,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有重大的影响.理论上执行中的合约都可以纳入会计核算体系,但实践中初始确认时点的选择应以能否提供有用的信息为标准;初始确认的选择虽然对执行中的合约都适用,但在实践中只能衍生金融工具才经历初始确认、后续确认和终止确认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对多个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多任务及重复性的和信息结构分析及混合的道德风险模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道德风险模型在具有多个代理人的道德风险中的最优支付机制、具有多个代理人的关系的组织设计、多项任务的道德风险、重复性道德风险、多个委托人和一个代理人的关系,对信息与信息结构的分析及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相混合等方面取得了深入的扩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院服务产业的信息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委托人)出于信任,将治疗自身疾病的权利暂时授予了医生(代理人),但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目标不一致,拥有专业技术知识的医生有可能会滥用这种权利,从而损害患者的权益。不可观察性或不可证实性,导致了第三方仲裁的不可能性。好的医疗制度应该将选择的权利赋予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医生收入偏低,未充分体现其人力资本投资和风险报酬,结果造成人力资本投资不足,也降低了医生违规的机会成本。  相似文献   

18.
执行合约过程中不同的确认程度和确认时点,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有重大的影响。理论上执行中的合约都可以纳入会计核算体系,但实践中初始确认时点的选择应以能否提供有用的信息为标准;初始确认的选择虽然对执行中的合约都适用,但在实践中只能衍生金融工具才经历初始确认、后续确认和终止确认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国企委托代理关系中的道德风险成因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风险是在委托代理关系中产生的,其原因在于委托人和代理人努力的目标不一致,信息不对称,责任不对等,因此,委托人必须事先设计一个防范道德风险的契约来诱导代理人的行为,当前,我国国有企业不仅存在道德风险,而且道德风险程度很高,加快市场体系的完善和国有企业改革,有利降低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20.
财政过程是一个不同产权形态转化的过程,财政制度变迁是财政过程产权转化合约进行调整的集中体现。财政过程产权转化不完全合约属性决定于参与方力量的不均衡甚至地位的不平等,第三方实施机制的不完善甚至不存在,行为主体的有限理性,合约履行中的测度成本,信息不对称等。财政制度变迁由不完全性合约逐渐向完全合约演化,走向财政主体地位平等化、影响范围扩大化、内容明细化、形式规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