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剩余价值是指剥削劳动者所生产的新价值中的利润(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工资之间的差异),即"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剩余价值考察的是劳动过程当中的"价值增殖".显然,此"增殖"非彼"增值",但决定了经济现象领域中的价格和利润增长运动.关于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给出总的评论:"所有经济学家都犯了一个错误:他们不是就剩余价值的纯粹形式,不是就剩余价值本身,而是就利润和地租这些特殊形式来考察剩余价值".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新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首先 ,要全面认识剩余价值范畴的适用范围 ,从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来看 ,剩余价值范畴不是资本主义经济特有的范畴 ,而是商品经济共有的范畴 ;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不仅继续适用 ,而且极其重要 ;如果改用其他范畴 ,缺乏必要性和合理性。其次 ,要全面认识剩余价值的多个来源 ,充分开发一切剩余价值的源泉 ,努力实现剩余价值来源的最大化。再次 ,要全面认识剩余价值的多种去向 ,注重防止剩余价值的各种流失和浪费 ,努力实现剩余价值去向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一生中的两大发现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我们平时谈起剩余价值,就会想到资本主义和剥削.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不存在剩余价值.事实上,把剩余价值与资本主义等同起来是错误的,是片面的,而且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同样存在剩余价值的范畴.我们要全面的来看待剩余价值相关问题,正确的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而且要利用剩余价值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4.
尹吉成  于春明 《经济师》2001,23(10):34-36
如何科学地认识剩余价值的属性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以马克思的《资本论》为依据 ,通过对剩余价值产生和存在根源的考察 ,以及对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一般和剩余价值个别理论内涵的揭示 ,科学地说明了剩余价值既不姓“资”也不姓“社” ,社会主义经济中也存在剩余价值。肯定剩余价值在社会主义社会应有的地位 ,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益 ,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李善明 《经济学家》1991,(4):92-100
关于《剩余价值理论》手稿与《资本论》第四卷的关系,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剩余价值理论》手稿直接等同于《资本论》第四卷,一是根本定马克思有《资本论》第四卷,作者认为,把二者直接等同起来是不正确的,它会给理论史研究带来混乱,但不能否认二者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为《剩余价值理论》手稿包含了《资本论》第四卷所应当包括的一切内容,是《资本论》第四卷的“初稿”。  相似文献   

6.
马艳 《财经研究》2007,33(7):58-69
文章尝试从两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进行探讨:一是依据马克思剩余价值基本理论抽理出这一理论的基本假定条件,并在这些假定条件下构建经典马克思剩余价值函数的基本模型,然后根据现代经济发展变化的现实,改变部分假定条件,尝试构建一个新约束条件下的剩余价值动态模型,这是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的重要内容。二是探讨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最大化生产模型与西方利润最大化的沟通与连接的问题,并通过数学推理证明两个模型在技术层面是完全可以相互沟通,这是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一部鸿篇巨著。在其著作中,马克思以自己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础,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科学、深入的研究分析。虽然马克思研究的立足点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时期,把目光放在了产业经济领域,但他的理论在今天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剩余价值理论》与《资本论》中,马克思关于地租量的确定在文字叙述上有所差别。据此,国内外均有学者认为《剩余价值理论》与《资本论》中地租量的确定是相互矛盾的。本文讨论马克思关于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的量的确定,得出结论:《剩余价值理论》与《资本论》中地租量的确定是一致的,其文字表述上的差别是由这两部著作中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叙述次序的区别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当代国外经济学家剩余价值理论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当代国外经济学家剩余价值理论的研究表明 ,并非只有在国外经济学界占主流地位的新古典范式才能解释现代经济问题 ,马克思范式同样可以对很多现代经济问题做出解释 ,而且其在很多方面的洞察力可以远远大于新古典范式。因为剩余价值理论赖以成立的经济关系还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不同程度地存在 ,所以在当代它仍是一种很有用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当代国外经济学家在马克思范式基础上提出的各种剩余价值理论虽然不够完善 ,但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东西。从对这些理论的研究和评述中可以看到工人参与分享企业利润的合理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艳华 《经济论坛》2004,(13):154-154,160
1.深化劳动价值理论认识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需要。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石,是马克思对他所处那个时代商品经济的概括和总结,是那个时代社会实践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其赖以产生的基础是商品经济。今天,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时代已迥然不同,但经济社会的基本特征没有变,即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赖以存在并发挥作用的社会基础仍然存在。当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生俱来就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需要在新的社会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使其富有新的时代特征。这是深化认识劳动价值理论的本意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