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农民科技培训》2012,(4):15-16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如果说一届又一届的农广校毕业生是那"流水的兵"的话,那么对于张秋红来说,她所在的浙江省农广校鄞州区分校(鄞州区农民教育培训中心),就是那"铁打的营盘"。虽然学校里的学生换了一批又一批,但农广校依然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为鄞外I大地输送着一批又一批的实用人才。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简介编者的话为了使广大农村、牧区有更多的人学习新的科学知识,接受继续教育和终生教育;为了使广大农牧民致富达小康,从1995年第一期开始,本刊开辟了"农广校园地"。欢迎广大读者和农牧民积极参加农广校的学习,并祝愿您们在学习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简称农广校)是由中央、省、地、县、乡农广校组成的五级办学体系,多年来一直坚持"面向农业,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办学方向和"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农村经济服务,为农民科技致富服务"的办学宗旨,为农村培养了大批的专业人才,为企业培训了大量的技能人才,为社会输送了众多的创业人才。但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农广校教学基础设施较差、教学设备功能相对不全等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面对现状,究竟该如何突破"瓶颈",走出一条农广校可持续发展之路呢?笔者针对这一问题从五个方面谈了自己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2011年12月30日,农业部印发了《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国各级农广校将有组织地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25亿人次,使接受培训的农民掌握1~2项实用技术;开展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培训和绿色证书培训500万人,职业技能鉴定200万人,农民创业培训10万人;培养农村中等职业人才75万人,对提升农村实用人才学历层次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继续开展中专后继续教育和合作高等教育,培养高等专业人才25万人。本期互动平台摘编了山东省农广校、辽宁省农广校和河北省农广校的农民教育实践,希望这些来自省校的经验和做法,对于贯彻落实《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实现"十二五"农民教育培训的目标任务,有所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5.
读书月坛     
伴随着"农民读书月"活动的深入开展,读好书、好读书的氛围正在渐渐形成。临汾贾罕村读书会不仅每天定时召集会员学习,还聘请专家、教授讲授传统文化教育,部分学员还写下了读书心得。"耕读感言"就摘录了贾罕农民读书会会员张红梅的读书感悟。新农村建设需要广大农民的辛勤劳作,也需要无数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在"征文集萃"里,我们将向你讲述一位农广教师的书籍情缘。如何更好地让"农民读书月"活动深入人心,各地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辉南县农广校、泰山区南河西村则以科技书屋为载体开展读书月活动,合浦县农广校举办无公害蔬菜、花生实用技术培训专题讲座,会理县农广校、陈仓区举行读书月活动启动仪式……详细内容,我们将在"读书简报"为您一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读书简报     
《农民科技培训》2012,(4):47-47
3月6日,在叶升镇龙门村小云林果协会科技示范户表彰大会上,宁夏青铜峡市农广校校长接过了“读好书增长知识学科技致富百姓”的牌匾.该牌匾用以表彰市农广校多年来对协会工作的支持。青铜峡市农牧局向协会提供了2000元活动经费,市农广校积极响应中央农广校继续开展“农民读书月”及冬春科技大培训活动的号召,向协会赠送了科技图书1000册,彩色电视机1台。  相似文献   

7.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在农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农民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主体,农民科技素质直接关系到发展现代农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事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承担农民教育培训主要任务的农广校,在新时期如何抓住机遇,顺应形势,办出特色,办出活力,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点思路。一、围绕"三农"工作抓培训农广校是一所面向"三农"的特殊成人教育机构,与其他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存在根本性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央农广校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的要求和任务,浙江省农广校紧紧围绕省农业厅提出的"六大提升行动",狠抓政策落实,优化专业设置,拓宽教学模式,强化教学管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以争取政策为先导,推进培养工作快速稳定发展2008年以前,浙江省农广校每年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数一直低于2000人,  相似文献   

9.
2006年以来,辽宁省农广校以实施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为契机,对广大农民和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开展农广校中专学历教育和农民科技培训,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累计开展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89万人,其中涉农专业学员占70%以上,占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总量的18%。  相似文献   

10.
正定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的职能所在,是农广校三十多年办学经验的实践定位,是农广校今后乃至长期发展的目标方向,也是农广校适应经济新常态、落实中央文件精神的具体体现。作为县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农广校应如何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定向培育?笔者结合所在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和职业农民培育的具体实践,谈一谈个人想法。  相似文献   

11.
农业部实施"百万中专生计划"以来,受诸多客观因素影响,农广校成人中专招生规模持续下滑,自2009年国家实施助学政策后,山东省农广校积极调研,于2010年春经省教育厅批准开展了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试点,并逐年扩大招生规模,3年共招生4927人,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正处在加速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和"三化"同步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培育职业农民成为摆在农广校面前的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  相似文献   

13.
为贯彻落实农业部党组关于"深入基层,了解三农,锻炼干部"的精神要求,9月8日,中央农广校全校职工来到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镇香山村开展"走基层、接地气,办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主题实践活动。中央农广校向香山村农民群众赠送了科技图书和光盘,并与当地村民进行座谈。中央农广校常务副校长王守聪在座谈会上指出,必须把办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作为农民教育的根本点和出发点,这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今后全国农广校系统将大力开展"走基层、接地气,办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主题实践活动。办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为何要"走基层、接地气"?如何走好基层、接好地气?本期将与您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的作者是Malchlm Hazelman博士,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区域办可持续发展部高级推广、教育和通讯官员。Hazelman先生作为项目官员,参加了联合国粮农组织援助中国政府的"加强中国农业和乡村发展远程教育"技术合作项目(TCP项目)的组织与实施。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中央农广校的机构能力,促进了农广校系统教职员工有效地使用新的培训方式,为农民和其他乡村教育目标群体提供培训,以满足他们对学习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农民科技培训》2012,(2):51-51
2004-2009年,辽宁省农广校创新"一台广播节目、一台电视节目、一套培训教材、一套培训光盘、一个培训网站"的"五个一"阳光工程远程培训模式,全方位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共开展阳光工程引导性培训89.92万人、技能培训47万人,转移近40万人。在辽宁教育电视台、  相似文献   

16.
招生工作是农广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八十年代初,农广校学员,父子共同入学,找熟人争先报名的局面已成过去,如今招生难,办学更难。严峻形势逼迫农广人去思考,如何在新时期找到自身的定位,发挥新时期农广校的重要作用。几年来,作为最基层的一个县级校,黑龙江省虎林市农广校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17.
2月2日,浙江省农业厅在全省农业工作会议期间召开了全省农广校工作座谈会,专题研究农广校系统如何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顺应新形势的要求,更好地发挥农广校在加快培育新型农业主体、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0月,中央校成功举办全国农广校系统师资能力建设远程培训班。来自美国、加拿大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的4位专家就教育机构领导与管理、教育技术与学习支持系统和农村人口教育作了专题讲座。专家讲座的幻灯片文件已在"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的"国际远教广角"栏目登载。应农广校系统广大教职员工的要求,中央农广校对外交流处组织翻译、整理了专家的讲稿,本刊将连续三期摘编专家的中文讲稿,供大家学习交流。本文作者Scott Maclean博士现任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主任,在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领域里的学术性杂志上发表了多篇文章。Scott Maclean博士效力于加拿大的大学继续教育协会,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理事会,现任中央农广校专家组国际咨询专家。此报告是应中央农广校体系师资能力建设远程培训之邀所准备。  相似文献   

19.
招收“三后生”、“免试生”内蒙古农广校1995年将继续招收"三后生"、"免试生"。"三后生"即①参加1995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后的考生;②参加1995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后的考生;③参加1995年普通中专(含中师)招生考试后的考生;("三后生"可不参加...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教育法"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制度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的规定,不断提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河北省承德市农广校(科技管理工程学校)从2009年3月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