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出租丑女代办所 人皆有爱美之心,而美是相对的,丑女在身边自然能反衬出不丑的女孩格外美。于是将丑女作为美女装饰出租的公司便应运而生。日本有一广告商名叫吉田中荣。有一天,他在大街上闲逛,看到一美一丑两位姑娘并肩而行,因丑女的衬托,越发显出另一位姑娘的美。古田中荣灵机一动,领悟到丑女可以作为美女最难得的衬托,于是便选聘了许多丑陋女子,开了一家出租丑女的代办所,并且在媒体登了广告,生意一时很红火。有家酒吧生意一直不好,经调查是由于酒吧的招待员不太漂亮,吸引不来顾客。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阐释我国女性就业歧视现状的基础上,从社会、企业及女性多个主体出发,分析了女性就业歧视存在和恶化的原因;最后,文章指出应从促进产业机构升级、加强执法力度、完善女性生育保险等方面解决女性就业歧视问题。  相似文献   

3.
声音     
《中国就业》2013,(10):15-15
关键词:女性 就业歧视 妇女研究特别要关注消除女性就业歧视、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妇女社会保障、妇女平等参与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制度和法制建设等突出问题。要着力推进妇女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积极促进研究成果向法律政策建议的转化,将妇女研究成果融入各级各类高校和党校的教学和培训内容等。  相似文献   

4.
平等就业权是人权的核心内容之一。坚持公平就业、反对就业歧视,既是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的要求,也是维护劳动力市场公正秩序的需要。近年来,我国的反就业歧视立法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实践中,就业歧视的现象仍然层出不穷。文章以女性就业歧视为视角,通过分析其现状,进一步揭示女性就业歧视的成因,以期对这一问题有比较全面而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聘用女性员工多支出一些成本是很正常的事。用人单位不能只追求经济效益,规避自己应负的社会责任——《就业促进法》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尽管该法明确规定不得对女性就业进行歧视,然而,职场上对女性就业的歧视依然存在。有的用人单位认为,"女性工作后,特别是处于婚育年龄的女性,会因为怀孕、生育影响工作,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因此,避免"性别亏损",就成了这些用人单位掩盖对女性就业歧视的借口。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媒介内容中出现的女性隐形歧视形象进行了分析。从传播学角度探究了女性形象在媒介中的表现,探寻导致女性遭受隐形歧视的原因及影响,这一挑战主流意识形态的女权角色在媒介中将会走到多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就业难的问题的加剧,这种就业的性别差距也日益明显。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和社会的转型,就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由于目前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供过于求,所以就为各种就业歧视的大量存在提供了温床。在各种就业歧视中,对于女性的就业歧视尤为严重,这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本文概括的阐述了我国女性就业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的表现的几个方面,并对此现象进行了基于西方经济学角度的分析,最后在西方经济学的框架下提出了消除我国女性就业性别歧视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英语酒吧     
《经营者》2001,(6)
<正> 我国近些年来,许多城市都涌现出风格各异的酒吧。遗憾的是,相当部分酒吧开业后经营状况并不理想,许多以关门停业而告终。这也许是受文化环境和消费条件的影响,经营毫无特色,未能吸引到稳定的顾客群,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笔者在此向各位有兴趣开酒吧的朋友亮个点子:何不开个英语酒吧?也就是以英语文化为特色背景的酒吧。英语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的升学、留学、求职、晋升等发展机会有很大的影响。现在人们学习英语,越  相似文献   

9.
中国第三产业比重已超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之和,女性凭借性别优势大量进入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提高了女性的整体就业率.在女性员工比例整体高于男性的服务业中,女性员工在岗位分配和薪酬水平上是否享有与男性员工同等的待遇还需实证检验.本研究依据人力资本理论和雇主歧视理论提出假设,通过对广东5家五星级酒店在岗的1233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探究高星级酒店员工在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岗位级别和薪酬水平上的性别差异,并进一步探究岗位级别变量在员工性别差异、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经验三因素与薪酬水平之间的关系中潜在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在酒店业员工性别差异与薪酬水平关系中岗位级别起完全中介作用,即中国酒店业男女员工同岗同酬,不存在薪酬歧视,但存在明显的职业歧视,具体表现为岗位级别越高则薪酬越高,而女性员工主要集中在基层岗位,在中高层岗位所占比例明显少于男性,从而导致女性平均薪酬低于男性员工;酒店基层服务员、主管及部门副经理岗位的女性员工工作经验比男性员工丰富,但晋升为中基层管理者难度更大.受传统性别角色观念影响,酒店内部存在部门岗位分割,女性员工较少在保安部、厨房及工程部门工作;酒店基层及中层女性管理者的受教育水平明显高于同等岗位级别的男性管理者, "前市场歧视"不明显.总而言之,职业歧视和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能有效解释酒店业员工在岗位选择、薪酬水平和职业发展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刘璞 《新远见》2010,(10):97-103
在就业压力日渐增大、就业竞争逐步加剧的现状下,社会中有关女性就业歧视的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要实现男女平等,必须首先保护女性就业权益,努力创造和谐的女性就业环境。现阶段应从加强女性就业法律保障途径和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两方面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价值工程》2017,(18):231-232
本文系统地从文化根源、经济因素、法律视角以及人力资本投资角度,深刻挖掘海南省女性就业难的成因,通过采用理论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探索解决女性就业歧视问题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女性劳动力参与率较高,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我国女性就业的特点出发,分析了我国女性就业中存在的五种歧视,并从营造女性就业的社会环境、开拓就业渠道、完善社会保障等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捕风捉影     
香港:七成女性遭遇职场歧视据香港《文汇报》报道,香港的一项社会调查发现,逾70%受访者认为女性的身份会影响其薪酬及晋升机会,更有1/4受访女性因传统观念影响,不希望在事业上取得成就。  相似文献   

14.
“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后,未来不仅能优化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供给,还能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但是眼下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情况下对女性就业的歧视也会明显的影响女性的职业发展.如何应对企业对女性就业歧视是全面二孩政策实施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需要从法律和社会的角度考虑,政府在公共政策上进行正确与明智的引导,增加“父育假”,平衡男女员工的生育成本,渗透男性在家庭中的育儿责任,法律也应向育龄女性照顾和倾斜.  相似文献   

15.
赵霞 《人力资源》2024,(2):28-29
<正>三孩政策下女性劳动权益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通过提出建立女性生育成本分摊机制、制定《反就业歧视法》、完善司法救济制度三个方面的保护对策,以期切实维护女性平等就业权,提高女性生育意愿,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光头酒吧在英国伦敦闹市区,有一家普通的小酒吧,酒吧的店主、厨师、侍员全是清一色的“秃子”,所以人们称之为“光头酒吧”。飞鸟酒吧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有一家酒吧,饲养了30多只美丽的小鸟。走进酒吧,你会陶醉在悦耳的鸟语声中。顾客进餐完毕,这些鸟便将桌上的剩菜一扫而光。读书酒吧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乔保德城,有20间酒吧以世界大文豪的名字命名,顾客可以选择以自己崇拜的作家命名的酒吧,一边饮酒一边读书。毒蛇酒吧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有一家“毒蛇酒吧”,这里的佳肴美酒无一不与毒蛇有关,如毒蛇酒、毒蛇汤等。酒吧开张以来,一直生意兴隆…  相似文献   

17.
略论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近年来就业市场中供大于求情况下女性权益保障中的一项重大难题。女大学生就业歧视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存在。本文试从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现状,影响女大学生就业原因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就在下一时期如何破解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以期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正>女性进入职场本身已经丝毫引不起人们的注意了。尽管今天还有对于女性就业和女性升迁的某种歧视,也还有对于女性与某些类别的岗位是否匹配的疑虑。但是总的来说,人们已经接受一个事实,那就是女性与男性的职业特点只是有差异,而不是简单的总体而言谁比谁强的问题。零点调查在2005年对成年城市居民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的人相信,在女性领导的  相似文献   

19.
眼下,虽说毕业已有好长一段时间了,但一些未能找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依然奔波于各大人才招聘会,为求职辛苦奔波着。熙熙攘攘的求职人潮,传递着当前就业市场的巨大竞争压力。而一些用人单位拒绝“期货”的“经验歧视”却像一道无法跨越的门槛,将那些心急火燎的大学生拒之门外,也让本已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20.
女性创业中的性别歧视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对女性的歧视不仅反映在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而且同样反映在她们参与经济活动的过程中。与在就业领域一样,女性在创业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如人力资本、发展战略、社会网络、创业团队等方面,几乎都面临一定程度的性别歧视。性别歧视给女性创业设置了层层障碍,文章的最后就如何消除女性创业的性别歧视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