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市管县也叫市带县,即城市领导县(包括农村)。作为我国行政管理的一种体制,市管县始于50年代。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催生行政体制的改革,目前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都程度不同地实行市管县体制。这种体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统而言之,实行市管县体制,是实现城乡一体、共同繁荣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政府层级改革与省直管县实现路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近年来,我国的浙江、江苏、广东等十多个省将一部分归属于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和社会管理权直接赋予县,这种"强县扩权"和"省直管县"之举,直指20世纪80年代兴起继而约定俗成的"市管县"体制,而且目前还有扩大之势.笔者认为,从财政体制过渡到行政体制的省直管县,时城乡统筹、发展县域经济、提高行政绩效均有益处,应是中国地方政府层级改革的前进方向.改革的路径可考虑渐进式分类展开,并通过行政区划的改革配合,用约20年的时间调整到位.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行政管理环境和手段的变化,"市管县"所带来的各种矛质逐渐显露.通过对市管县体制的变迁、作用、困境的叙述,总结当前省管县体制改革实践经验及综合分析国内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科学认识省管县体制改革,探索扩权强县在人事、财政、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市管县”是我国地方政府地级市和县(县级市)的一种特殊管辖关系。全文从历史,现实和未来走向三个维度研究“市管县”体制的形成变化和未来发展,首先介绍了我国地方政治体制沿革和“市管县”的历史。进而着力分析“市管县”制度的利弊得失,最后给出地方政府机构改革趋势的预测,即实行“省直辖县”制度,并针对不同的地区特点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广的“市领导县”体制产生了一种“地域性城市”,初衷旨在转轨经济背景下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本文基于浙江、黑龙江、甘肃三省的县级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评估这种“市领导县”体制的确立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市领导县”体制削弱了县域经济增长率2.19个百分点,同时也削弱了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5.05个百分点。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削弱作用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之后变得更严重,并且对距离地级市越近的县更加明显,而且不论地级市与所辖县是何种“强弱”组合,地级市都在抽取辖县资源,而不是支持辖县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唐山市于1985年5月撤消唐山地区行政建制实行市管县体制,现辖10县5区2个农场,总面积13,472平方公里,总人口623万,其中城市人口133万。五年来,随着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的深入发展,不断完善新体制,逐步理顺城乡关系,围绕开发资源、推进城乡协作、建设开放型的经济区,积极发展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横向经济联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城市化和工业化高水平协同发展,而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市管县体制是推动这一历史进程的重要制度安排。基于夜间灯光和经济统计数据,本文使用渐进式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PSM+DID)等方法评估1993—2007年市管县体制确立过程中新设市辖区的发展绩效。结果显示:第一,市管县体制的确立对新设市辖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第二,市管县改革一方面促使新市辖区政府职能发生转变,另一方面促使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实现了地级市中心城区的产业升级和经济集聚。市管县体制的确立使新地级市政府成为完整的行政主体,其经济发展主动性显著提升,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在政府和市场双重力量下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完成了中等城市化初始集聚过程,形成了产城相互促进的发展路径,这构成了中国特有的城市化逻辑。  相似文献   

8.
市管县体制是计划体制的产物,它的推行对于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和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历史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该体制也产生了市县之间的矛盾加深、“小马拉大车“现象严重存在等若干弊端.鉴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政治体制改革日益深入,市管县体制改革也成了现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为了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增强县级财政保障能力、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江西省从2005年起,在维持现行行政隶属关系、确保各级既得利益的基础上,按照"八个到县、两个不变"的要求,率先在21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进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2007年试点县增加到59个,2009年将全省80个县全部纳入改革范围。实践看来,江西实行"省直管县"后,的确克服了"市管县"体制存在的某些缺陷,展示了其优越性和生命力,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  相似文献   

10.
县域城市是指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城镇,即县城镇,简称"县城".它是包括农村在内的所在地区经济、政治、文化、信息交流中心,是连接城乡供需和商品交换、扩大农村对外开放的桥梁和纽带,是县域经济的集聚极和辐射极.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先后采取推进县级综合改革、实施强县带动战略、支持欠发达县进行改革开放试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省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有了长足进步,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走特色经济之路,是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依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规定,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确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产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房屋权属管理工作。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地级市都设区,管辖区域相对较大,加上前几年撤县建区、建设开发区等原因,地级市的管辖范围进一步扩大。因此在房屋权属管理工作中,委托下辖区房管部门的登记机构(下称受托机构)进行房屋权属管理成为国内许多地级市的房屋权属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转型期,城市公共产品的供需矛盾会因城市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带动功能和辐射作用而放大,对城乡关系、城市生活和区域发展形成影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政府理应更多地通过提供公共产品,缩小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促进城市内部和谐,推动区域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报告发展了自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县权改革思想,明确提出的"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将正在稳步推进的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到行政体制改革层面,并将"有条件的地方,可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的"依法"两字去除。尽管我国宪法上没有地级市,但长期以来,我国是按照中央——省——市——县——乡五级行政体制来建立各种相关制度的,目前国家的法律、法规规定了一些必须由市级管理的事权,在许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中,地级市的管理权限得到了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小城市发展概况及特点建国后的44年,是我国城市发展史上变化最大的时期。1949年我国只有135个城市,1977年底全国城市增加到190个,到1991年底,城市总数发展到479个,比建国初期增加了2.54倍。从城市的分布地区看,东部191个,中部194个,西部94个;从城市的行政级别看,直辖市3个,地级市187个,县级市289个;从城市的管辖区域看,3个直辖市和167个地级市实行市领导县体制,管县的地级市占地级市总数的90%;从城市的规模看,大城市59个(市区非农业人口在50万人以上),中等城市117个(市区非农业人口  相似文献   

16.
初探地市区域协调政府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地级市按照省、县、乡镇三级行政区划体系的划分,应为"准行政区划",实际上为省属一级行政区划,其行政地位介于省与县之间,属于地方政权.与之相应的地市区域则是指我国以区域性中小地级城市为中心,由行政区划、经济联系、地理位置、地域性文化传统等因素共同影响而形成的相对完整独立稳定连续的时空结构.地市区域处于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空间体系的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在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7.
"市管县"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对应的一种地方行政建制,在计划经济时代的确发挥了指导、命令的上传下达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逐步完善,"市管县"已逐渐成为限制县域经济发展的"紧箍咒","省直管县"成为地方呼唤权力获得更大生存与发展空间的一种美好愿望。个别省份的试验已经取得较大成就,"省直管县"逐渐被认为是我国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地级市按照省、县、乡镇三级行政区划体系的划分,应为"准行政区划",实际上为省属一级行政区划,其行政地位介于省与县之间,属于地方政权.与之相应的地市区域则是指我国以区域性中小地级城市为中心,由行政区划、经济联系、地理位置、地域性文化传统等因素共同影响而形成的相对完整独立稳定连续的时空结构.地市区域处于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空间体系的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在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的一些省份尝试将一部分归属于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和社会管理权直接下放给县,这种尝试拉开了我国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序幕。省直管县体制改革促进了城乡统筹、县域经济发展和行政绩效提高,应是中国地方政府层级改革的前进方向。但改革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和解决,才能最终实现从财政体制的"省直管县"到行政体制的"省直管县"的过渡。  相似文献   

20.
2009年,勃利县要围绕"打造优势产业、建设龙江强县",全力实施"358"规划,全力推进对上争取和项目建设,扎实开展煤电化基地县、绿色农畜产品强县、山水园林城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奋力开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