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扩权强县改革的提出在上世纪90年代,市管县体制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成为我国地方行政体制的主要形式.市管县体制是指由地级市管辖原属于地区管辖的若干县、中心城市,带动周围农村、实行城乡合治的一种行政管理体制.该体制的实行对于增强大中城市实力、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曾经起到过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市管县"体制的一些弊端也凸现出来:一是大部分的经济、社会决策权归地级市所有,县级政府的公共行政职能受到压抑,直接影响了县级行政的效能;二是"小马拉大车",一些经济实力较弱的城市无法起到辐射、带动周边的作用,反而在与下辖经济强县的博弈中耗费了公共行政资源;三是管理层次过多造成了行政成本和社会成本过高;四是市对县的"刮、卡、要"现象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2.
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始终是一个中心话题,而在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城市化也总是一个论述的中心。事实上,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的发展并不是两条毫无关系的平行轨迹。在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城市化推进对第一产业的优化、第二产业的提升以及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同样需要以城市为载体,以城市化为依托,并对城市化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武汉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圈经济发展水平状况,并从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调整出发,提出了发展特色武汉城市圈经济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陕西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困难及原因分析 (一)农业产业化面临资源与制度的双重约束,发展水平低 1.2004年陕西实现GDP为2883.51亿元,居于全国内陆31个省市的第22位,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居于比较低的位置,加快经济发展是地方政府的工作中心.建立在孱弱经济基础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战略以及支配型的市管县行政体制诱导极其有限的资源过度配置于中心城市,客观上抑制了县乡经济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高新区地方政府主导的政府创新资金,过度强化了地区竞争,弱化了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导致了各地高新区产业严重趋同和产业集聚规模非有效,以致资本市场和市场中介无效率,不利于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因此有必要转变政府创新资金的运作模式,打破政府创新资金的区域垄断和发挥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从而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推动产业结构按市场规律演进升级。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会通过人力资本集聚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基于此,本文选择2003~2018年我国31个省际面板数据予以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城市化通过人力资本集聚提高了全国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指数;人力资本集聚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作用在东部最大,对产业结构高级化作用在中部最大;城市化对人力资本集聚作用在中部最大;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化作用在东部最大。因此,长期产业结构调整应强调城市化的主体地位,强化人力资本集聚,有效发挥人力资本集聚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6.
运用2008~2019年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年鉴数据,测度物流产业与高技术产业的专业化集聚水平及两产业的协同集聚水平,然后利用多元线性模型分析产业协同集聚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长三角整体物流产业与高技术产业的集聚水平较高,但各地区具有较大差异;上海市的物流产业与高技术产业协同集聚水平一直处于长三角地区的最前沿;同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资本投入强度及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对物流产业与高技术产业的协同集聚水平具有提升作用,而对外开放水平、政府干预、科研投入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对产业协同集聚的作用则相反。  相似文献   

7.
“市管县”是我国地方政府地级市和县(县级市)的一种特殊管辖关系。全文从历史,现实和未来走向三个维度研究“市管县”体制的形成变化和未来发展,首先介绍了我国地方政治体制沿革和“市管县”的历史。进而着力分析“市管县”制度的利弊得失,最后给出地方政府机构改革趋势的预测,即实行“省直辖县”制度,并针对不同的地区特点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8.
张程 《企业导报》2014,(19):95-96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河南省经济建设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并在此发展过程中,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实现了经济建设重心不断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的转变。本文正是运用VAR模型对1978年-2012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来试图阐释河南省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转移与产业结构变迁的动态演化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政策解释。  相似文献   

9.
南浔经济开发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问题和面临机遇.本文通过分析南浔开发区产业的现状,提出了开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路和目标,采取措施来促使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利用浙江省11个地级市2004—2017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区位熵估算浙江省物流产业集聚水平,通过时间序列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了物流产业集聚对浙江省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平均物流产业集聚水平低于全国水平,物流产业集聚对浙江省经济发展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因此需科学规划和加强物流园区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制定产业配套政策,促进浙江省[1]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聚现象反映了现代工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趋势,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和提升区域竞争力。人才在产业集聚规模效应中起着引领和支持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政府职能转变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的全能主义政府,以及行政分权、放权让利,直到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模式。总的来看,地方政府职能的变化与调整受到传统经济体制的制约和影响;地方政府职能的调整主要是依据政府系统内部的变化,尤其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变化来进行;地方政府职能的变化主要是通过政府机构的变动与政府职权的调整及政府管理方式的改革来体现。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广的“市领导县”体制产生了一种“地域性城市”,初衷旨在转轨经济背景下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本文基于浙江、黑龙江、甘肃三省的县级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评估这种“市领导县”体制的确立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市领导县”体制削弱了县域经济增长率2.19个百分点,同时也削弱了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5.05个百分点。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削弱作用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之后变得更严重,并且对距离地级市越近的县更加明显,而且不论地级市与所辖县是何种“强弱”组合,地级市都在抽取辖县资源,而不是支持辖县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陈建群 《企业导报》2012,(18):156-158
"十一五"时期,南安市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产业结构调整也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粗放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多、企业创新能力较弱、高薪技术产业发展不够快、投资结构不平衡、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突出等问题,面临推进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紧迫。正确分析南安市产业结构调整状况和存在问题,思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应对策略,对推动南安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创业创新型经济强市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产业集聚,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近期我们对江都市特钢生产加工产业进行了调研,并就加速特钢产业发展,打造千亿产业群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6.
“要把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这是党的十七大对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经过近15年的发展,上海市市北工业园区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强化园区形态和环境建设,推进产业集聚,加快园区服务理念和功能的转型,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中乡村产业结构调整探析——以赣南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工作要调整乡村产业结构。赣南乡村产业结构目前存在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现代化程度偏低、产业资源优势发挥不足、支柱产业与其他产业关联不强等不合理问题,其主要制约因素是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不够、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产业分工与合作不合理、劳动力素质低等。调整赣南乡村产业结构的思路是:加大政府调控力度、实现农业现代化、因地制宜选择主导产业、积极培植第二、三产业、重点发展生态产业、加强劳动力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我想就此谈三点看法:第一,必须充分认识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共十八大对于未来一个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出了战略部署,并且强调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这是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能否紧紧抓住今后十几年的大好发展机遇,有所作为,关系到经济结构由短期的适应性调整向全面、艰巨的战略性调整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初步确立向比较完善转变,对外开放从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发展到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全面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的方向转变。只有实现这些根本性转变,才能达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加快人口城市化的步伐,形成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提升工业化的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工业化与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两个车轮”如果…  相似文献   

20.
当前,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可持续,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全面转型,但是市场机制并没有有效地促使经济增长由数量扩张型向效益提高型转变,所以我们需要在政府行为的视角下从政府行为、政府职能转变及制度体系等各个层面进行全方位的调整和创新。政府迫切需要逐步从当前与民争利的经济发展型政府向公共利益的社会服务型政府转变。从行政干预过多的全能型政府向让市场发挥作用的有限政府转变。然而,中国以GDP为中心的考核体系决定了官员为了地方GDP的增长而不惜诉诸区域间的恶性经济竞争及放任企业对环境的污染等行为。要实现政府管理经济职能的根本转变,就必须实现对地方政府考核方式的转变。同时,必须尽早制定和安排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战略部署,颁布具有强激励效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振兴政策,重点激励节能减排技术、环境保护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的创新和引进,从制度层面促使经济发展方式的全面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