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一、公司治理的新核心:风险管理 传统的公司治理是以股东和董事会中心主义为特征的治理模式。传统的公司治理注重外部治理,主要通过产品市场,审计师的工作及兼并收购等方式来实现,没有体现公司治理的核心所在。这就导致“安然”、“世通”、“中航油”等会计造假丑闻事件逐一浮出水面。这些事件的发生,暴露了传统公司治理的弊端,美国COSO委员会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提出企业风险管理ERM的概念,风险管理成为公司治理的新核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中航油巨亏事件为例,分析了跨国企业的衍生交易、风险管理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航油巨亏事件的根本动囚是对衍生金融工具认识不足,以致没能很好遵循国际会计准则惯例并导致投资风险的增加。同时,中航油自身在企业风险管理上的弱化,又逐渐滋生了公司治理的内生性问题,即内控机制和监控机制的缺乏。因此,对企业风险的有效管理和公司治理的有效监督是解决当前跨国企业投资风险的最佳办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航油、中储棉、国储铜等事件的相继上演,让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暴露无遗。为此,监管部门于2006年出台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等一系列法规。此外,2006年7月15日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也在北京正式成立。但制度法规的出台并不代表企业已经认识到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本文以国储铜事件为例,剖析其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并就如何完善内部控制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强  朱雪尘 《英才》2005,(3):17-17
如果此事发生在2年前,或者发生在20年前,我们或许根本不知道。中储棉成立于2003年3月,注册资本10 亿元,然而成立2年不到,便因经营决策失误产生5亿元巨额亏损。对于此事,众说纷纭,然而当我们冷静下来思考便会发现:从中航油事件到中储棉事件并非偶然,他只是众多政策性公司中必然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航油","三鹿事件","中储棉"等事件相继发生,暴露出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着巨大的问题,引起人们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思考,同时也认识到了内部控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本文将从企业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来分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东方企业文化》2005,(2):13-14
不久前的中航油事件,加上最近的中储棉事件,都从侧面说明了身为央企的妙处.  相似文献   

7.
<正>自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给世界及我国企业的经营带来越来越多的风险。早在2004年,中航油、中储棉等公司相继发生重大财务危机  相似文献   

8.
5.5亿美元的亏损,让在新加坡上市的中航油倒下了.人为的制度破坏、制度执行的乏力、国家风险控制体系的缺失等一系列原因,最终导致了中航油事件的出现.在人们反思未终之时,中储棉事件又浮出水面,成为2005年初众家媒体追逐的焦点.因此,如何加强央企的风险意识让人们陷入沉思.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在经济全球化下,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这就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震荡可以迅速波及全球,加快了经济风险全球化传播速度.最近几年发生了几起重大事件,如中航油新加坡公司违规越权炒作造成5.54亿美元巨额损失,以及中储棉公司违规操作造成的10亿元巨亏事件.  相似文献   

10.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增速开始出现下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越来越大。法律风险一旦发生,企业自身难以掌控,往往带来相当严重的后果,有时甚至是颠覆性的灾难。近年来,中航油、中储棉、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明星企业都大案频发,其主要原因就是他们都撞到了法律风险的暗礁上。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2月.中国航油集团惟一的海外公司——中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因石油衍生产品交易总计亏损5.54亿美元。这个被誉为走出去棋盘上“过河尖兵”的明星企业突然间就走到了破产的绝境。与中航油事件几乎同期发生的伊利股份高管被拘风波、创维数码董事局主席被捕以及深圳石化原董事长被捕等事件.或多或少都与企业风险管理缺失有关。公司经营中的风险是导致这些事件的主要因素.风险管理的失败是导致企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唐韵 《经营者》2005,(2):38-39
中储棉、中航油为什么能拿国有资产进行豪赌?分析其中的缘由,“垄断、制衡、推责、埋单”这四个关键词,基本上能概括这两家“航母型”公司的行为逻辑。  相似文献   

13.
<正>不久前的中航油事件,加上最近的中储棉事件,都从 侧面说明了身为央企的妙处。 身为央企,有国家给你贷款,还可以给你担保;做金 融的,呆帐太多,国家还给你注资,而且动辙就是几百亿 美元;做企业经营的,你亏损了,哪怕是亏得一塌糊涂, 国家还给你销帐。  相似文献   

14.
内部审计在改善公司治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和战略审计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实现企业价值增值。本文分别从公司治理、企业内部控制、企业风险管理和企业战略计划制定四个方面,阐述了内部审计如何实现企业价值增值,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形势下,内控制度对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利润的提高、风险的规避显得尤为重要。全面把握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也是当代成功企业必备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公司如安然、世通、三九集团、中航油等事件的不断发生,如何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商海中抓住机遇,规避风险,保障企业目标的实现.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企业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张利华 《审计月刊》2005,(12):36-37
2004年11月29日,新加坡上市公司中航油因错判油价走势,在石油期货投资上累计亏损5.5亿美元,决定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作为一个成功进行海外收购被称为“买了个石油帝国”的企业,违规的石油期货交易不仅让充满潜力的中航油轰然倒下,也暴露了我国国有企业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方面的巨大缺陷。  相似文献   

17.
一、序言 近年来,国内外发生了很多起大企业财务造假丑闻以及由于内部和风险管理失效而导致企业经营失败的案例。国际上,有安然、世通、施乐公司、巴林银行事件等;在国内,亚细亚、中航油、银广厦等类似事件不断出现。这些事件的发生,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18.
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结合分析——中航油事件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利华 《价值工程》2006,25(3):98-100
中航油事件表明,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只有结合起来,才能有效的防范企业面临的风险。本文分析了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相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两者结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近日在中央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强调,中航油事件发生充分说明了加强对中央企业中境外企业监管的重要性。今后,国资委将加强对驻外中资企业监管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从中航油事件透视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11月30日,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航油”)因石油衍生品交易出现5.5亿美元巨额亏损而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由此中航油巨额亏损事件浮出水面。笔者认为,虽然衍生金融工具的套期保值和投机功能相伴而生,在规避风险的同时其杠杆作用也会给企业带来风险,但严禁企业从事衍生金融工具的投机业务是不现实的,关键是要对其进行适时的会计控制,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同时逐步完善企业的内部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