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江南论坛》2014,(12):I0002-I0003
正近年来,无锡市惠山区玉祁街道以建设经济升级持续发展拥有竞争力的实力玉祁、城乡一体优化发展富有吸引力的美丽玉祁、民生提升统筹发展具有凝聚力的幸福玉祁、社会文明融洽发展兼有亲和力的人文玉祁为目标,锐意进取,创业创新,全力打造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升级版。实力玉祁以创新转型为抓手,引导和扶持企业加大后劲投入,突出转型升级;搭建和健全企业技术服务平台,突出成果转化;提升和优化企业投资环境,突出土地集约集聚利用,加快"筑巢引凤",促进招财引智。以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民旅游消费的兴起,各地正在出现一轮竞相发掘、保护和建设历史文化景观的热潮。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满足了物质层面的消费需求之后开始转向注重精神文明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说明在经历了经济上的快速发展阶段后人们又回过头来看到了历史文化对一个民族、一个地区  相似文献   

3.
《江南论坛》2013,(12):I0004-I0005
近年来,无锡市惠山区玉祁街道突出经济转型、城镇改造、民生改善、党建创新,以建设经济升级持续发展拥有竞争力的实力玉祁、城乡一体优化发展富有吸引力的美丽玉祁、民生提升统筹发展具有凝聚力的幸福玉祁、社会文明融洽发展兼有亲和力的人文玉祁为目标,锐意进取,创业创新,努力打造城镇建设示范升级版。  相似文献   

4.
市镇经济的研究可以说是过去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的中心环节。我们说明清社会是一个充满变化的社会,几乎都会把目光集中到市镇的发展和壮大上。有人还梳理出秦汉的定期市、魏晋隋唐的草市、宋元的草市镇、明清市镇的中国古代市镇发展脉络来。可见市镇是中国传统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基本标志。如果说,全汉升先生在2 0世纪3 0年代发表在《食货》上的《中国庙市之史的考察》首开市镇研究先河的话,到如今已历70余年了。无论是总结这70余年的学术史,还是继续深化市镇经济研究。任放先生所著《明清长江中游市镇经济研究》(该书属陈锋先生主编《1 5至…  相似文献   

5.
于亮 《商周刊》2013,(21):54-54
创新已经成为衡量一个组织未来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谁率先创新谁就拥有下一轮生存发展的优先权。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环节,是企业开展经济核算的基层单位,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企业任何生产经营活动或管理工作,其落脚点就是班组。只有每个班组都充满生机和活力,企业才会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又好又快地发展。因此,建设高水平的班组,对企业的生存与长足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发展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人口大规模向市镇转移,市镇的发展也随之突飞猛进,作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在持续发展的同时对区域水力资源开发利用和社会的防灾减灾提出了新的要求,市镇水利建设随城市的发展也被赋以新的含义。在这种情况下,市镇水文学作为专门研究区域化影响的城市环境内外水文过程的学科,对在新形势下的市镇水利建设起到积好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謇奠定了苏中市镇近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基础,建成一批工业、港口和盐垦等市镇,大大推动了苏中市镇现代化进程。张謇为市镇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即以发展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农业促进市镇的产生和发展,带动传统市镇向近代市镇转型。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报告对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又面临一次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在这里 ,结合十六大精神学习 ,就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谈三点体会 :一、精神文明建设是实现第一要务的保证和动力。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注重发展 ,坚持发展 ,加快发展 ,是我们党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长期指导思想 ,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所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车之两轮”、“鸟之两翼” ,两者紧密联系 ,缺一不可 ,互为条件 ,互为目的。物…  相似文献   

9.
《江南论坛》2012,(12):I0004-I0005
随着平湖新城的知名度的提升,无锡市惠山区玉祁街道这个素以工业见长的经济强镇,又吹响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发展的号角,谱写出一曲产业转型发展的凯歌。以善创业、敢创新、勇创优的实际行动,使街道面貌日新月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民生事业不断提升。玉祁,这座千年古镇正日益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0.
平湖市是浙江省接轨上海第一站,是上海南翼开放型经济强市,杭州湾畔现代化港口新市,江南水乡文化旅游名市。当前,平湖市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如何扎实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已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具体体现。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一定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以改善城乡环境、提高城乡居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着力培育新市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11.
清代前期的市镇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日本、美国、大陆、台湾的学者相继对市镇展开了研究。八十年代以来,更有后起的中外学者,专门对市镇经济进行了区域性的宏观研究,主要涉及江南、福建、河南、湖北、江西、广东、四川、河北、广西等省,同时,也对大量市镇,尤其是各省著名市镇进行了个案微观研究。中外学者的这些研究,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准备对清代前期的市镇结构和经济特征,市镇与集、市、墟、场。店;与省、府、州、县城的异同,以及市镇概念等问题进行探讨。一市镇的结构和经济特征清代前期的一些市镇具备完整…  相似文献   

12.
《江南论坛》2010,(12):I0004-I0005
这里,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唐末五代以前,迄今已有4000多年; 这里,人文荟萃,孕育了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薛暮桥等多位学者名家…… 这里,厚积薄发,创造出“原生型”乡镇经济总量超两百亿的神话…… 这,就是玉祁,锡西大地上一颗熠熠闪烁的璀璨明珠。  相似文献   

13.
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文化由价值观、行为准则和信仰组成。把企业的每个职工都引导到同一方向,使企业具有凝聚力是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文化的目的。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文化定义为企业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和信仰,日常行为对企业环境的影响,它既有形式上的符号规则又有非形式上的符号规则,它能影响企业的发展变化和管理者有效地控制企业的发展变化,并且强调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成功发展的重要性。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文化是由企业本身产生的,一个企业不会固有一种文化作为z的企业文化,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所讨论的市镇 ,是指明清时期介于县城和村落之间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商业实体。尽管众多学者从不同侧面对明清长江中游的市镇进行了研究 ,但系统研究该地区市镇类型的论著尚未发现。大体上 ,可从市镇的历史沿革、地理环境、人口规模、经济功能等四个方面 ,划分明清长江中游地区的市镇类型。明清长江中游地区的市镇类型十分完备。市镇类型的划分 ,有助于我们从不同角度考察市镇的发展历程 ,并对市镇在区域市场网络中的作用和特点作出准确的历史评估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1年第1期刊登了日本学者滨岛敦俊先生的《明清江南城隍考——商品经济的发达与农民信仰》一文(以下简称滨文)。滨文对清代市镇城隍庙的发展详加考察,以揭示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市镇的兴起与农民信仰变迁间的关系。这是十分有意义的笔者阅读了滨文后得益甚多,然尚有一些疑问,特撰此文,以作补证。一、关于镇城隍庙产生的根源滨文认为“本来只有县级以上才有的城隍庙,发展到下层的聚落,其根源是这一地区的商业化和在这基础上的市镇——小城市的发展。”“城隍庙的产生,可以理解为江南农村在宗教上对这…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大量勃兴、发展,形成了一个繁密的市镇网络,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注意,并作了有益的探讨与研究.但是,迄今为止,多数仍停留在江南这个大区域的宏观研究上,似乎还缺乏对某一典型市镇作细致深入的剖析.明清时期江南著名的五大镇(盛泽、震泽、王江泾、濮院、双林)中濮院镇更具典型性.笔者想以该镇作一剖析,以窥见江南市镇的一般规律.不当之处尚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指正.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六千多年的沧海桑田,连云港在其独特的地域环境中孕育、发展了富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城市文化,成为传承连云港城市精神的载体,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连云港人当前,伴随着以连云港为龙头的江苏沿海开发的深度实施,“一心三极”城市建设框架的全面拉开,“T”型产业发展布局的加速提升,“一体两翼”港口建设的迅猛推进,连云港已经在建设国际性海滨城市的发展战略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明清长江中游市镇经济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是任放先生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丰富而成的经济史力作,亦为陈锋先生主编之《15至20世纪长江流域经济、社会与文化变迁书系》中的一部。任放先生对400余部方志及大量的档案资料进行细致的整理、爬梳,对明清长江中游的市镇做了多角度的考察,不仅充实了前人的研究,更提出了一些对市镇经济研究大有益助的见解,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相似文献   

19.
吴晓波 《经贸实践》2014,(11):30-31
中国在下一轮发展中,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高潮,就是城镇化建设。这将是建立在信息化、智慧化平台上的新型城镇化,它将催生更多的基于全球智慧即插即用的创新型小微企业。另外,中国在今后10年的发展中,预计将有5亿至6亿人口会成为中产阶级,老龄化进程亦会加快。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人类独有的生存方式。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它是从这个民族的古老祖先传承下来.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的创新,又始终保持着祖先的基因和特质,由此而形成了一个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或凝聚力。高校文化建设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需要结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