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值收获季节,有关粮食问题的消息揪住世界目光:俄罗斯粮食禁运引发国际市场粮价上涨、粮食危机再现?全球粮食安全隐患凸显、俄粮食出口禁令生效,全球小麦价格已推高一倍、中国夏粮总产2462亿斤,同比下降0.3%,七年来首次减产……中国有句老话: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纵观历史,历次粮食危机罪魁祸首大都是气候异常导致的各种自然灾害。持续整个夏天的旱灾,致使俄罗斯粮食减产三分之一。俄罗斯是世界上第三大小麦种植国、第四大小麦出口国,在普京总理签署出口禁令的  相似文献   

2.
市场未统粮先统,市场已放粮未放.随着粮食市场化改革的逐步到位,是我国计划经济的终结和市场经济全面建立的重要标志.2000年,我国南方几个省份已率先在全国放开了粮食收购价格,去年和今年我国北方地区部分省将粮食主要品种的收购退出了收购保护价范围,从而彻底打破了我国粮食购销市场的原有模式,粮食企业从此进入了市场化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3.
在粮食产量、进口量"双增"的同时,我国粮食库存总量近年来亦达到历史高位。我国粮食正遭遇产量多、进口多、库存多"三多并存"新课题。2004年至2015年,我国的粮食产量连续实现"十二连增"。低价进口粮再破亿吨,国内每7斤粮食有1斤系进口粮食。在粮食产量、进口量"双增"的同时,我国粮食库存总量近年来亦达到历史高位。我国粮食正遭遇产量多、进  相似文献   

4.
建立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对增强国家的粮食宏观调控能力,稳定粮食市场,防灾备荒,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将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和实现"粮食商品化、经营市场化"的必要条件。自1990年我国建立粮食专项粮食储备以来,对调节粮食市场供求,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保证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已发挥出一定作用。但如何管好用活粮食储备,建立起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粮  相似文献   

5.
杨建梅 《中亚信息》2007,(10):42-43
哈萨克斯坦农业部部长艾哈迈占·叶西莫夫在2007年10月2日召开的政府会议上说,由于今年粮食丰收,哈萨克斯坦的粮食出口量将不少于1000万t。他说:"国家对粮食的需求量是900万t,而今年收获了2200万t粮食,所以我认为,至少可以出口1000万t粮食。"2006年粮  相似文献   

6.
哈萨克斯坦总理卡里姆·马西莫夫2008年8月16日在农业部的会议上说,哈萨克斯坦自2008年9月1日起将按照原计划取消粮食出口禁令。他还强调指出,为了保障国内市场对粮  相似文献   

7.
实现粮食供需平衡,满足粮食消费需求,始终是各级政府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的头等大事。近十几年来,山西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中心,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大力发展节水旱作农业,实施科技兴农战略,重粮兴粮,促进了粮食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省粮食供求关系得到明显改  相似文献   

8.
“八连增”之下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任重道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夏收将至,中国粮食生产在去年实现"八连增"后,今年乃至以后如何续写粮食连续增产连增传奇?在复杂的国内、国际粮食安全环境下,我国粮食安全又该如何持续保障?我们特编发一组关乎粮食安全的理论文章,以飨读者。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和粮食价格高位运行的背景下,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大幅提高了国内的粮  相似文献   

9.
粮食类商品供给总量减少需求稳定增长 2003年我国粮食总产预计减产1.4%,其中,夏粮已减产2.4%,秋粮预计略增.1-6月小麦进口同比下降63.2%,预计全年小麦进口90万吨左右,全年小麦供给总量8930万吨左右,比上年度减少148万吨,全年小麦需求缺口需要动用库存1680万吨加以弥补;早稻种植面积减少4.9%,1月~6月大米出口增长74.5%.由于国际市场大米库存急剧下降,价格上涨明显,全年大米出口有望超过230万吨.2003我国优质小麦的夏收面积比2002年增长了21.2%,优质早稻和优质玉米的种植面积也继续增加.优质粮食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居民口粮消费继续扩大,低档粮食需求减少,工业粮食需求和饲料用粮需求保持基本稳定.近几年我国粮食总产稳中有减,粮食市场供求关系逐步好转,但目前我国粮食库存量过大,短期内粮食总量供过于求的格局不变.  相似文献   

10.
建立健全粮食储备体系,能够帮助广大农民顺利卖粮,激发农民卖粮积极性,科学调剂粮食价格,提高粮食安全,推进粮食经济健康发展。本文首先对粮食储备进行了概述,提出了健全粮食储备体系,推进粮食经济发展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粮食补贴该补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粮食补贴的目标是确保粮食经济安全、帮助农民增收、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为确保粮补目标的实现,必须要考虑粮食补贴该补谁。  相似文献   

12.
我国粮食物流:主要问题、国际借鉴与对策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凡慧 《改革与战略》2009,25(8):184-186
我国粮食物流存在着仓库设施陈旧、布局不均、运输方式落后、资源分散等问题。关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实行粮食散运,物流标准化和自动化程度高。我们应认识粮食物流的重要性,明确战略重点,建设物流节点,改进粮食物流的技术装备,推广散粮运输,以此建立我国现代粮食物流体系。  相似文献   

13.
最近获悉,云南在连续3年旱灾的不利条件下,全省粮食生产实现了"十连增",再创粮食播种面积、总产、单产和人均有粮四个历史新高,目前全省粮食自给率达到了90%左右,粮食总产量列全国第14位,粮食生产能力接近全国粮食主产省标准。据了解,2011年,云南省粮食播种面积由2002年的6240.9万亩增加到6696万亩;粮食总产由1424.7万吨增加到1755.6万吨;粮食单产由228.3公斤增加到262.2公斤;人均有粮由328.8公斤增加到384.1公斤。2012年全省各地州(市)认真落实了对种粮农民的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在我省的粮食生产区又出现了所谓的“卖粮难”现象。“卖粮难”的出现决非偶然,如不认真加以解决,势必压制粮农生产的积极性,阻碍我省粮食生产的稳定协调发展,甚至有可能会出现新的波折。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十九世纪上半期的中国粮食亩产及总产量问题。研究的思路是:首先,根据历史记载并参考近代的调查统计,分别讨论水稻、旱粮在不同农作方式下各自的亩产水平及其占用耕地的比例,并以之为依据,计算粮食的总平均亩产;然后,对当时粮食生产用地的面积做出估计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全国的粮食总产量。较之作者先前的研究,本文在史料的根据上有较多补充,结论亦有所修正。  相似文献   

16.
经过二十余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有了显著提高,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粮食产量的大幅度增长。目前,我国已具备了年生产粮食9800~10000亿斤的能力。1995年以来连续四年的粮食丰收,使粮食供求由长期短缺向总量大体平衡转变,时而还表现为丰年有余。同时,国家为了保护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果断地实施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强了粮食流通市场的管理,采取了以保护价收购农民剩余粮食等措施。但在这些政策及措施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始料不及的问题,也就是农民一味地追求产量高的劣质粮生产,优质粮生产明显不足。这不仅使国家财政受到…  相似文献   

17.
何智 《湖南经济》2003,(11):54-54
我国加入WTO以后,对大米等主要农产品实行关税配额管理,对成员国市场的准入量不断增加,关税税率到2005年降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以下。由于国内粮价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准入量基本会变成现实进口量,将对粮油企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同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粮食购销市场化成为必然趋势,粮食企业自主收购、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多种所有制经济主体陆续进入粮食购销市场,粮食市场多元化竞争格局逐步形成。国有粮食企业的现行体制、机制极大地束缚了企业自身发展,只有进行全面改革,才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整体推进粮…  相似文献   

18.
王林祥  刘波 《浙江经济》2014,(14):46-47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要求,我们对开化县"粮食银行"发展运行情况开展专题调研。经调研,开化县"粮食银行"是破解农户晒粮储粮难、粮食加工企业收粮难,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加快粮食周转轮换,实现政府稳粮、农户受益、企业获利、各方共赢的新型粮食经营模式。发展模式引发关注开化县民营粮油加工企业——浙江中兴粮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兴粮油公司")是集粮油研发、生产、收储、加工、  相似文献   

19.
难点之一、市场管理缺乏刚性,购销主体尚未形成。国务院颁布的《粮食收购条例》明文规定,严禁非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及个体经营者、私人企业到农村直接收购农民手中的粮食。这一规定对粮改、特别是粮食市场管理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中,个体粮贩直接从农民手中收购粮食的现象却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一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服务不周,坐等卖粮户上门。而个体粮贩上门收购,农民省出到粮站售粮花费的时间、运输费用等,虽然收购价格低一点,也愿意将粮食卖给个体粮贩。二是个体粮贩用低价购销的手段挤占市场。据了解,一般以低于粮食购销企业0.02元至0.04元的价格进行销购。而粮食购销企业则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收购价格进行收购和顺价销售,市场占有率低、竞争力差。三是粮食市场管理尚未形成合力,对个体粮贩的查处力度缺乏刚性。加之县以上粮食交易市场不健全,粮食的主渠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由于粮食市场管理无序,增加了粮食企业顺价销售和农发行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的难度。  相似文献   

20.
李百超 《唐山经济》2004,(10):19-21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对粮食生产一直给予高度重视,“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粮食既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叹是国计民生的支撑。“一个粮食,一个钢铁,有了这两样东西就什么事情都好办了”。所谓“家中有粮,心中不慌,近些年由于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粮食单产大幅度增加。粮食市场呈现供过于求,曾一度出现卖粮难的现象,挫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农业生产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