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定“双碳”目标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现“双碳”目标,电力行业“脱碳”是关键,绿色金融则是“市场化手段”,绿色金融与电力市场协同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从服务“双碳”目标的电力市场与绿色金融协同发展角度出发,梳理了“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电力市场的发展现状,重点剖析了绿色金融与电力市场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及交互影响机理,通过分析绿色金融支持电力市场发展现状,厘清绿色金融支持电力市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助力电力行业加速低碳转型以及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在2020年提出“双碳”目标,调整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改革不可抵挡的新方向。钢铁企业作为“双碳”目标下改革的重点,其意义和影响不言而喻,其中,管理会计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作用不容忽视。以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探究管理会计影响“双碳”目标实现的作用机理,探索管理会计职能拓展在宝钢股份有限公司的应用,并进一步拓展“双碳”目标下管理会计职能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电力市场化改革全面提速,在“双碳”目标、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大背景下,市场建设目标向“保安全、促转型、提效率”转变,新能源如何参与交易是当下的热点、焦点。A电力交易中心全面分析分布式光伏发展形势,梳理自身在市场准入、交易组织、价格机制、计量结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立足A省实际,设计近、远期两种交易机制,提出相关保障措施及建议,切实解决光伏发电消纳及盈利痛点,旨在促进分布式光伏产业健康发展,加速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服务“双碳”目标落地。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普遍改善,但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资源和能源消耗,污染物和碳排放明显增加。“双碳”目标能够促进乡村振兴绿色发展,使农业农村发挥减碳和汇碳能力,“双碳”目标与乡村振兴二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本文阐述了中国推进“双碳”目标的紧迫性以及“双碳”目标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性,分析了国外农村发展的经验,并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一、将财会监督引入绿色低碳发展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国率先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并带头承诺具有挑战性的“碳达峰和碳中和”(下称“双碳”)目标,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顶层设计和多边治理实践。对内,我国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经济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开展区域层面和行业层面的国家减排行动。2021年以来,我国不仅将“双碳”目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且正式开启全国碳市场的上线交易,将重点行业和企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制之下,通过碳排放权配额的分配、温室气体排放的核查、碳排放权配额清缴和碳排放权交易等减排机制,将减排责任和阶段性减排目标压实到各减排主体。  相似文献   

6.
摘 要: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双碳”目标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对生态碳抵消提出了极高要求。在“双碳”目标建设中,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贡献了巨额生态碳汇,而森林保险能有效分散森林经营风险,扩大森林固碳规模,对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森林保险赋能“双碳”目标的作用机制,总结了组织制度不完善、法律法规缺位、保费补贴不均衡、产品体系存在缺陷、经营能力差和保险费率固定等问题。本文借鉴国外森林保险赋能“双碳”目标的经验,从政府层面提出优化多方合作机制、加快森林保险立法、完善差异化补贴制度等政策建议;从保险企业层面提出构建科学产品体系、利用保险科技打通业务流程、强化费率差异化水平等措施建议,以期推动我国森林保险创新发展,助力“双碳”目标稳定实现。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电力产业必然面临着打破垄断、实行市场化改革的竞争局面。“十一五”期间,电力市场化改革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为适应这种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我国电力企业应该在回顾电力体制改革历程的基础上实行符合电力市场化特征的财务战略体制。  相似文献   

8.
绿色金融有助于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双碳”目标的达成也有赖于绿色金融的资金支持。我国作为碳排放量第一大国,且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建设发展时期,探讨如何以绿色金融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十分必要。本文在理清绿色金融支持“双碳”目标的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找出现阶段我国绿色金融在支持“双碳”目标上面临的需求和障碍,然后从政策保障、市场体系、组织体系三个层面提出以绿色金融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针对性举措和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战略性“双碳”目标的提出,加速产业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完善了绿色金融产品体系。本文以“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的发展为研究对象,结合实现“双碳”目标内在要求,梳理了绿色金融的内涵、发展阶段以及发展现状,从中发现绿色金融标准不统一、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绿色金融业务普及不足、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本文通过吸取国际经验并结合本国国情,提出了统一绿色金融标准、不断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大力推进绿色信贷等绿色金融政策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重要的助推器。本文以原银监会颁布《绿色信贷指引》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以2003—2018年39个工业行业数据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绿色信贷政策对中国重污染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降低了重污染行业的绿色技术进步率,但显著提高了重污染行业的绿色效率,最终显著提高了重污染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本文基于行业视角的中国经济实践证据丰富了绿色信贷政策效果研究,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重要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1.货币政策、审慎监管与跨周期调节2.人民币国际化、数字人民币相关问题3.新发展格局下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研究4.宏观政策与经济稳健运行5.完善利率传导机制、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利率风险防控6.“双循环”格局下我国金融风险防控研究7.数字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8.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研究9.金融支持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研究.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专业化、市场化的风险治理机制,保险具有风险补偿、社会治理和资金融通等功能作用,可以围绕控制碳排放和增加碳吸收两大环节,从负债端和资产端同时发力,在推动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本文提出了完善保险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顶层设计,不断增强政策的系统性和指导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市场化一直是我国经济改革的发展方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发展目标。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新常态时期,正确认识和理解新常态下的经济转型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增长减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樊纲等(2011)提出的中国市场化指数,在构建经济增长方式衡量指标的基础上对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运用面板门槛计量模型揭示出了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特征,而市场化程度则是这一特征产生的重要来源。与此同时,市场化进程还决定着经济转型是带来“阵痛”效应还是产生“红利”效应。  相似文献   

14.
碳达峰、碳中和(“双碳”)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微观主体。推动中小企业稳健经营和低碳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应有之义。本文分析了“双碳”目标对现货产业变革、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及中小企业产生的影响,梳理研究了期货和衍生品市场服务中小企业的现状与方式。研究发现,许多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资金及产品个性化等原因无法直接参与期货市场。参与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交易可以满足中小企业风险管理需求,助力中小企业平稳实现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15.
碳达峰与碳中和共同组成了我国“3060”战略的“双碳”目标。但“双碳”目标的实现还存在着许多关键性的难点,这亟待现代化的“保险+金融”服务体系构建,以助力我国完成碳达峰与碳中和的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我国“保险+金融”服务体系构建在助力“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经验,对应地给出了“保险+金融”服务体系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6.
碳定价机制是有效的市场化减排工具,近年来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发展迅速。本文分析了碳定价机制的概念类型、作用机理、定价方法、影响因素、实践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1+3+4+5”的中国碳定价体系建设初步构想,即实现“1”个核心目标,支撑“双碳”目标实现;协同“3”个运行机制,即价格发现、传导和调节机制;突出“4”个功能导向,即产业结构调整、绿色投资引导、低碳创新激励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统筹好“5”大关键要素,即工具类型、覆盖范围、定价方法、监测报告、运行监管。在具体实施路径上,建议立足国情,形成以配额定价、项目减排量定价、碳普惠定价为主体,以生产者绿色积分、低碳产品溢价、内部碳定价为补充,以跨国家跨区域联动定价机制、资源环境要素协同定价机制为探索的多元化、多层次的碳定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杨洁  石依婷 《武汉金融》2023,(5):51-58+20
发展数字经济是开展新一轮产业变革与科技革命的必然之举,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引擎。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探究发展数字经济能否改善区域碳排放水平,并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于碳减排与碳增效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减少区域碳排放量,提升碳生产率。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有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激发公众环保意识从而改善区域碳排放水平。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资源型省份以及政府支持水平较高省份的碳排放量和碳生产率的影响更为显著。本文建议采取差异化、动态化的数字经济发展政策,为低碳减排赋能。  相似文献   

18.
闫贵壮  何畅 《中国金融》2022,(11):29-30
<正>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支持。2021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开展的方向。为贯彻落实国家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国内商业银行纷纷加速碳金融产品及服务的创新,在支持传统高碳行业转型升级、推动国内碳交易市场平台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碳中和目标下的绿色金融创新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对强化国家科技力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也为绿色金融的发展带来了新动力。在央行工作会议重点提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和“十四五”阶段经济转型的背景下,针对目前绿色技术和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普遍存在的缺少相关标准、激励创新机制、融资难等系列问题,建议丰富绿色金融投融资渠道和产品创新体系,完善绿色金融标准,构建市场化的绿色技术创新的金融体系,发展激励创新制度和国际合作框架,积极推进碳金融创新,建设绿色基础设施,推动地方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和气候融资试点,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绿色金融创新发展路径进行探讨,为“十四五”期间绿色低碳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姚方 《中国金融家》2022,(8):105-106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在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双碳”战略背景下,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作为防范化解区域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可充分发挥其区域资源禀赋、盘活资产、化解风险等独有的功能优势,支持实体经济低碳化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