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随着并购活动愈演愈烈,并购商誉在并购活动中越来越重要。采用不同的支付方式并购也会对并购商誉与企业绩效也会产生不同影响。本文采用我国2013-2017年发生并购的上市A股公司的数据研究不同支付方式下并购商誉与企业绩效二者关系得出下结论:(1)并购商誉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现金支付方式下,并购商誉对企业绩效的正影响比非现金支付方式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并购作为企业迅速扩张的一种途径,使企业得以在短时间内实现扩大规模、业务转型等目标。然而大多数并购都伴随着高商誉及高减值,商誉减值对上市公司的运营及资本市场的稳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深入探讨商誉减值的成因及经济效果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以国创高新并购深圳云房为例,探讨商誉减值的成因,并运用事件研究法评估企业商誉减值的短期市场反应,选择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对商誉减值的长期绩效进行综合分析,分析商誉减值的经济效果,以求降低商誉减值对企业及资本市场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企业并购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上市企业并购累计商誉额逐年增加,隐藏着巨大的商誉风险。文章通过分析传媒产业某一企业商誉减值暴雷现象,分析了上市企业高额商誉形成的原因,论述了商誉减值的危害,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为了降低企业并购中的商誉减值风险,要规范重组交易,可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向对象支付并购价格。同时做到在不泄露商业机密的前提下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财务经营信息,做到信息对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活动越来越活跃。2012—2016年,我国A股市场一共发生并购项目19 811起,并购总额10.8万亿元,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16年,在A股市场上拥有商誉资产的公司超过半数,并购带来的商誉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元,商誉已成为A股上市公司的重要资产。但与此同时,我国上市公司商誉减值严重,减值风险巨大,2012—2016年,我国商誉减值金额五年内增加10倍。上市公司如何防范并购带来的巨额商誉减值风险,成为亟待研究的问题。文章以GIMC公司2017年巨额商誉减值为例,通过文献分析、调查访谈、公司年报数据,以及各种渠道收集的关于GIMC公司并购信息的研究,分析了GIMC公司巨额商誉减值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影视文娱行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巨额资本进入,也导致此类轻资产行业发生了大量并购事件。并购标的的高溢价造成了企业商誉规模巨大,而商誉减值也成为影响企业的重要因素。传媒业频频高溢价并购的原因、大额商誉的减值风险以及高商誉对企业信用的影响都值得思考。针对这些问题,文章基于长城影视视角,对传媒业并购商誉以及商誉减值的风险展开研究,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6.
2018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资本市场风险事件频频发生,很多企业陷入经营与财务困境,商誉减值会引发业绩爆雷,尤其是处于传媒、医药、计算机、机械、汽车等12个产业板块的上市公司,更要防止并购商誉演变为"伤誉",谨防业绩变脸。近日,证监会发布了《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对商誉减值的会计监管风险进行提示。针对上市公司商誉的现状,从商誉的确认与计量、财务影响及对策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并购重组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上市公司累计并购商誉逐年增长,为商誉减值风险埋下了隐患。描述了我国上市公司商誉减值的现状,分析了上市公司高额商誉形成的原因,论述了商誉减值带来的危害,并在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要降低上市公司商誉减值的风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从会计准则方面改进商誉的计量方式;对于有高溢价倾向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来说,需要在财务顾问方面加强约束;为了对并购标的方产生更大的约束力并降低并购方的风险,可以通过设立分期支付方式向并购标的方支付并购价款;须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做到在不泄露商业机密的前提下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财务经营信息。  相似文献   

8.
资本市场并购热潮带来的高商誉受到包括监管机构在内的越来越多报表使用者的关注,2019年许多上市公司因商誉减值导致的业绩暴雷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商誉减值已经成为很多上市公司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文章站在产业投资企业的角度,对商誉的内涵、后续计量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此为出发点分析归纳了商誉减值的成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企业管理建议,对企业防范商誉减值风险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上市公司因商誉减值而导致业绩“暴雷”的事件频繁发生。通过对阅文集团并购新丽传媒这一案例进行研究,发现高估值并购、业绩承诺未达标、管理层可能存在盈余管理动机等都是该公司出现商誉减值风险的成因,可以通过理性评估被并购方资产、合理确定业绩承诺、改进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等措施来防范商誉减值风险,为后续国内企业并购中的商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资本市场并购形成的高商誉引起了各方广泛讨论,尤其是经济下行下商誉减值问题已经成为市场关注焦点。本文针对实务中商誉减值测试不规范行为,从价值类型、资产组划分、折现率选用、减值信息披露等十个方面进行了探析,以期引导市场主体正确进行减值测试,降低商誉减值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陈勃 《商业会计》2021,(5):43-46
近年来,我国的并购热潮带来了巨量的商誉,而商誉减值准备的计提影响着公司利润、投资者利益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在商誉确认、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和信息披露等方面,我国现有的商誉会计制度还存在着规则不健全、规定不合理、落实不到位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我国应通过制订专门的商誉会计准则、采用系统摊销与减值相结合的后续计量方法、完善信息披露和监管措施等方式,对现有商誉会计制度体系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并购重组成为公司扩展自身版图的重要方式。商誉减值作为并购重组中绕不开的话题,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由于现行的商誉后续计量方法赋予了企业管理者较大的自主权,导致如今资本市场上商誉泡沫一触即溃,引起了实务界和学术界的重视。结合现状以坚瑞沃能公司为案例,分析了现行商誉减值测试后续计量方法下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改善资本市场上积重难返的商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商誉作为一项企业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在数量上日益巨大。通过分析中国并购市场的发展形势和现有商誉数值,被收购公司由于并购市场的活跃和资本市场的繁荣被过高的估值,导致市场上商誉占净资产的比例加速上升,使企业商誉难以长久维持,有极大的商誉减值风险。公司对待高溢价并购带来的困境,通常会采用将商誉转入无形资产、将一次并购拆分多次、对赌协议和大量计提商誉减值的手段来操纵商誉控制利润。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资本市场高估值、高溢价的收购,商誉规模快速递增,随着被收购资产业绩变脸,产生的商誉减值将会影响上市公司净利润,拖累公司业绩。以2017—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年报数据中的公司为样本,分析商誉和其减值的价值相关性。结果表明商誉和其减值对股价具有显著相关的关系。通过对价值相关性和减值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研究,有助于投资者识别财务报告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成为经济转型升级重要途径。2019年A股并购重组持续高涨的同时,高估值、高商誉、高业绩承诺的并购重组"后遗症"凸显,并购标的业绩不达标,业绩补偿无法兑现,很多上市公司对商誉计提大额减值,业绩变脸导致亏损。大规模商誉减值扭曲了资本市场的价值体现,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极大损害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本文从2017年COSO委员会发布《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及国内相关内部控制理论入手,从内控角度分析"三高"并购产生的根源。最后从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建立风险管控体系、消除信息不对称及加强内部监督几方面提出改善策略,帮助参与并购重组的公司克服并购的盲目性,降低并购风险,达到并购协调效应。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并购重组已经成为了上市公司的家常便饭,这固然能够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但是伴随着并购往往是高额商誉的产生,给上市公司业绩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以上市公司商誉的现状和减值情况为基础,对商誉减值存在的风险以及实行商誉摊销的影响进行分析,从不同方面提出了降低商誉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A股市场存在巨额商誉,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减值风险频发,对资本市场造成很大的震荡。本文从商誉以及商誉减值的理论着手;其次分析A股上市企业巨额商誉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最后分别从监管、信息披露和会计处理的角度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企业并购呈现出数量与规模同时增长的趋势,随之而来的是巨额商誉的产生以及高减值风险的形成。一系列巨额商誉减值案例引发了资本市场的剧烈震荡,使商誉受到投资者及监管机构等多方的密切关注。基于此,文章从信息不对称的视角,通过研究坚瑞沃能并购沃特玛的案例,分析巨额商誉的产生及其经济后果。在并购前,主要表现为并购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此时,高额业绩承诺是导致巨额商誉产生的重要原因。在并购后,主要表现为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大股东具有信息优势而提前减持股份,而中小股东只能遭受巨额损失的严重经济后果。  相似文献   

19.
梁亚停 《江苏商论》2023,(12):133-136
近年来,新冠疫情和地缘政治趋势导致各种经济失调,由此刺激国内并购交易数量不断上升。而企业合并往往伴随着“高估值+高业绩承诺”现象,导致上市公司的账面商誉大幅增加,商誉减值问题日益严重,大额商誉计提减值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的利润。本文介绍了蓝帆医疗并购柏盛国际的过程、商誉以及商誉减值的形成,剖析了相关合并商誉减值的原因,解析了商誉减值对蓝帆医疗经营的影响,最终形成了本文的相关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20.
巨额商誉减值会给市场带来较大影响及产生严重经济后果,因此如何识别商誉减值风险是投资者及监管部门需要重视的问题。文章以汉邦高科巨额商誉减值为案例,通过构建风险识别框架对巨额商誉减值风险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防范措施。研究发现,可以从并购主并方背景调查过失、并购方式不合理及盈余管理需求等内部因素,以及中介机构、投资市场表现及制度和监管缺位等外部因素两方面识别企业并购后的商誉减值风险。鉴于此,提出应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强化企业与中介机构的联动作用、完善政策制度及提升监管力度等治理措施,将商誉减值风险降至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