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货币理论的的发展始终围绕"货币中性"这一命题进行,由货币中性发展到货币理论和经济理论的统一再到货币主义的崛起,对货币中性理论的认识关系到对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认识与定位。基于凯恩斯货币理论引致的虚拟经济安全问题考量关系到我国经济安全这一重要命题。凯恩斯的投机动机理论揭示了货币在经济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如果投机动机成为货币的要义,那么投机就会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主流,引发潜在的风险。这就需要界定好监管的范围和程度,要引导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服务而不是将资本市场变成利润中心,投机并不是经济活动的全部。在加强经济安全监管方面,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良性的经济体系需要国家的干预。  相似文献   

2.
2007年底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令众多经济学家在深刻反思主流宏观经济学理论困境的同时,也使凯恩斯经济学重新回归经济学主流阵地。本文认为凯恩斯对货币的“自己的利息率”的系统阐述为解决资本理论中的异质资本品加总问题提供了重要方法,由此推导出不同于新古典一般均衡的货币均衡理论。基于货币均衡的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既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以社会关系为核心的研究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也是解释现实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统计变量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3.
凯恩斯一生主要从事于货币金融的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他在经济理论上的成就与他在货币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始终是密切相联的。他1936年的《通论》一书所实现的西方经济理论的“革命”及其所建立的宏观经济理论体系也是与其在货币理论上的观点的转变密切相关的。研究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这一形成特点,不仅可以加深对凯恩斯经济理论的认识,而  相似文献   

4.
货币需求理论和货币供给理论是当代西方货币理论的主体。西方货币需求理论主要有费雪,马歇尔和庇古等经济学家完善起来的古典理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的现代数量论;70年代后,许多经济学家又从各个方面深入地研究了货币供给,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摸式的逐步确立,我国的金融领域的不断深化发展,我国学者也对货币需求和供给理论进行了积极地研究。本文就货币需求理论和货币供给理论来介绍我国的理论界的一些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货币是中性还是非中性?--兼论我国就业问题的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熊彼特的非常信用理论、内生-外生货币理论、托宾的货币增长论、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货币税模型、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等西方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货币作用机制观的剖析,论证货币政策在促进就业与经济增长中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对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战略设想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货币对实物经济活动的影响是否中性的问题是西方货币理论的主要争论点之一。西方经济学的不同流派对货币是否中性问题的探讨实质上推动了货币理论的发展。同时,这一问题导致人们对货币政策的不同理解。一般来说,货币中性论者认为货币政策应注意最终目标的控制;货币非中性论者则认为货币政策应注重中间目标的控制。目前,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对这一问题仍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我国在借鉴西方货币政策时应该注意到这一理论分歧。  相似文献   

7.
后凯恩斯主义内生货币理论坚持从贷款到存款的因果关系。其中,结构主义则强调了经济行为主体的流动性偏好问题。本文结合结构主义的理论内容,考察了中国经济发展和金融结构演进中内生货币的特点及经济主体流动性偏好的激活过程。与之相适应,中央银行设计了合乎经济发展特点和金融结构的货币调控框架。  相似文献   

8.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作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点,成为经济学界讨论的热点话题,研究中有种争论即货币政策是否是中性的。关于此争论,根据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分两条思路进行分析,其一:存贷款基准利率与存款准备金的调整→货币乘数→货币供应量→消费,其二: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货币供给量变动→投资。以2008—2012年我国实行的货币政策为例,研究发现我国货币政策是非中性的,货币乘数是稳定的,货币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作用不大,并且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应当逆风向实施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9.
一、货币需求理论货币主义认为,名义收入是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货币供给是受政府政策和货币当局影响的外生变量,“货币的变化经常有一个独立的源泉,它们不是对经济活动的简单反应”,因此,“货币数量论首先是货币需求的理  相似文献   

10.
何自强 《商业研究》2012,(1):113-118
布坎南认为只有基本货币制度确立后,货币政策、货币数量等纯粹的技术性分析才能真正发挥效力。布坎南货币宪法的理论根源除了来自对凯恩斯主义的反思、利维坦预设和契约论与方法论个人主义外,最深层次上可以追溯到个体内在的矛盾性。在国际金融危机后,布坎南货币宪法思想对稳定币值和金融秩序有重要作用,挖掘布坎南货币宪法思想可以为通胀压力下我国货币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所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周丰滨  成磊 《北方经贸》2001,(3):121-122
现代货币主义代表人物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出的“现代货币数量论”,重新强调货币政策的首要作用。现代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论”。其现点是,物价变动和经济活动最根本地是由于货币供应变动而引起的,经济和物价水平的最好稳定办法就是按照不变的适度把货币放到经济体系中。并主张通货膨胀、经济萧条和经济增长都可以而且应当唯一地通过货币供应的管理来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2.
<正> 在国际金融学中,国际收支理论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它从宏观的角度分析决定一国国际收支的因素及其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政策。其中关于国际收支调节过程的理论,在西方可分为三大流派:其一为着重货币在调节过程中作用的理论;其二为强调相对价格,即汇率在调节过程中作用的理论;其三为注重国民所得与支出关系对国际收支影响的理论。它们分别被称为“货币论”、弹性论”和“吸收论”。本文拟就其中的“货币论”作一番简扼的评介。  相似文献   

13.
本文沿袭经济货币化思路,将虚拟经济领域的货币需求和实体经济领域的货币需求作为一个整体,进一步扩展了费雪交易方程式,以求建立更符合中国经济现实的货币需求模型。通过这个模型可以看出,货币数量论只是此模型在特定经济条件的特殊形式。只有当货币化进程完成,虚拟经济领域的货币需求处于稳定状态时,货币数量论的结论才是成立的。这即是所谓的"中国货币之谜"的谜底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连小超 《华商》2008,(16):5-6
马克思认为"利率"由借贷资本的供求决定,而凯恩斯认为"利率"由货币的供求来决定,两者到底孰是孰非?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人们更经常接触到的往往是货币利率,无论是银行信贷、还是政府的宏观调控都离不开凯恩斯由货币供求决定的利率。这是否说明在现代凯恩斯的"利率决定于货币的供求"的观点的正确,而马克思的"利率由借贷资本供求决定"的观点过时了?因此,本文试图对马克思利息理论与凯恩斯利息理论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5.
货币如水,滋润着经济生活的每个角落。几乎人人都喜欢以货币形式持有一部分财富,凯恩斯把这种动机形象地描述为流动性偏好。所以继欧元之后,人们又呼唤“亚元”甚至“地球元”。  相似文献   

16.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也是货币的时间价值。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投资的成本,进而影响投资的大小。投资直接影响总产出和总收入,对刺激经济的发展及提高我国的经济水平有重要作用。根据凯恩斯理论: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取决于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  相似文献   

17.
西方各主流学派关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理论,主要有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理论,货币主义的现代货币数量论,通货膨胀目标制,以汇率为中介目标的货币理论等几种。我国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确保选择的中介目标能够满足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的要求,以提高中介目标的有效性,保证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M2/GDP水平不断升高,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奇特现象。M2/GDP的持续上升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将从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中的货币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三方面分别考察经济因素变化对M2/GDP比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借助时间序列的分析方法,着重考察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货币增长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以分析长期内货币政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货币量的增长率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格兰杰因果关系;Fisher—Seater的货币长期中性检验表明,虽然短期内名义货币量的增长率的确对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有影响,但是在长期内货币中性的假定依然成立。因此,试图通过扩张的货币政策实现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是不可能的。货币政策的目标应该是维持物价稳定,为经济提供一个良好的货币环境。  相似文献   

20.
新凯恩斯主义是八十年代出现的主张国家干预的新学派,是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前沿。它的新颖之处在于,用“粘性”理论取代了其他凯恩斯学派的“刚性”理论,并从经济当事人利益最大化和理性预期的角度对这种粘性做出合理的解释,进一步用价格生理论和工资粘性理论解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波动和非自愿失业现象,从而弥补了原凯恩斯主义的微观基础,促进了国家干预主庖的复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