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针对人民币汇率决定中的货币因素进行研究,主要就是研究货币供应量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本文查找了相关数据,根据国际收支说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从中,可以得出一些结论:在实行盯住汇率制度期间,货币供应量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不怎么显著;而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之后,货币供应量对人民币汇率存在着显著影响,并且它在人民币汇率决定过程中的贡献越来越大,这与该阶段货币政策存在独立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关于人民币汇率制度前景的思考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青 《市场周刊》2004,(8):60-61
当全球面临通货紧缩时,世界再次聚焦人民币,猜测人民币汇率能否顶住升值压力。研究从分析人民币汇率制度究竟是怎样的入手,进一步思考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中的汇率决定因素的变化与人民币汇率波动、人民币汇率变更与金融稳定、人民币汇率与什么挂钩这些问题,提出了消除人民币升值恐惧症。  相似文献   

3.
西方汇率制度选择理论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慧刚 《商业研究》2005,(20):56-59
汇率制度是联系国内经济和国外经济的“纽带”,西方汇率制度选择理论众说纷纭。各种汇率制度选择理论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提供了诸多启示:“两极汇率制度”在我国不可行;实行弹性化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是大势所趋;汇率目标区制度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4.
2005年7月21日,我国正式启动"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为核心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综合改革,此次汇率制度改革对我国对外贸易、产业结构及商业银行等领域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围绕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资产负债配置及业务等方面的影响,对当前学术界和理论界各种观点进行了全面梳理,试图就深刻理解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进行分析,为商业银行对此次汇率制度改革的应对措施提供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5.
张志柏 《商业研究》2008,(1):163-167
1994年第一季度至2006年第一季度的人民币名义汇率及其决定因素来建立一个VAR行为均衡汇率模型。实证结果发现,在样本期内,人民币名义汇率失调的幅度始终在3%以内,这给出了人民币汇率水平合理性的一种理论解释。实证分析还表明,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时机是恰当的,升值的幅度是适宜的,升值的方向是正确的,未来一段时期内人民币的升值应继续按照"渐进、微调"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均衡汇率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群 《商业研究》2008,(4):83-87
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对于完善我国汇率理论,指导汇率调整和汇率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人民币连续升值的背景下尤为必要。近年来,人民币均衡汇率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相关研究文献不断涌现。对国内外人民币均衡汇率已有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以明确该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将对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铺垫。  相似文献   

7.
论人民币升值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币升值已经对我国的企业尤其是以出口为主的企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人民币升值有引发经济危机的危险。应对人民币升值,我国应从调整优化出口贸易结构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上下功夫。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最主要的是要完善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加快外汇市场建设,增加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弹性,要使强制结售汇制向自由结售汇制转变,最终使外汇的供求成为真实的市场供求,让市场决定人民币汇率的变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政策灵活性的视角出发,用相关理论分析了两种不同汇率制度下汇率波动程度对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而比较了1994年和2005年我国先后两次汇改后汇率制度改革效果.并通过相关实证检验,表明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具备更灵活的汇率形成机制和传导机制,建议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别对比了"811"汇改前后人民币利率平价的成立情况,探究我国2015年汇改制度改革的政策有效性。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尚未达到较高的发达水平,人民币在外汇市场的交易市场化程度较低,因此我们采用非抛补利率平价对人民币的汇率决定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汇改之后利率平价基本成立,而在汇改之前则不成立,说明"811"汇改政策对我国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在实证分析过程中,我们进一步探究了中美两国利率对汇率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中美利率对汇率的影响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对称性,其中美国的影响程度是中国的四倍。因此我国虽然汇率制度的市场化程度在"811"之后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与美国等金融市场较为发达的国家比较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别对比了"811"汇改前后人民币利率平价的成立情况,探究我国2015年汇改制度改革的政策有效性。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尚未达到较高的发达水平,人民币在外汇市场的交易市场化程度较低,因此我们采用非抛补利率平价对人民币的汇率决定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汇改之后利率平价基本成立,而在汇改之前则不成立,说明"811"汇改政策对我国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在实证分析过程中,我们进一步探究了中美两国利率对汇率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中美利率对汇率的影响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对称性,其中美国的影响程度是中国的四倍。因此我国虽然汇率制度的市场化程度在"811"之后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与美国等金融市场较为发达的国家比较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