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上建立了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完全且完美信息动态博弈模型,采用逆推归纳法归纳总结了各种条件下人民币汇率博弈中构成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的策略组合,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促成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条件.结论是:人民币汇率的调整以及调整的幅度和速度,主要取决于以中国政府为代表的一方与以美国政府为代表的另一方的相互利益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逆推归纳法,分析了在房地产市场营销中消费者同时选择时的房地产营销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得出开发商优惠条件差别越大,消费者的支付水平越高;当优惠条件差别一定时,随着随机扰动因素影响的增大,消费者的支付水平随之降低,也会给开发商带来不利影响。最后给出了本问题的完美均衡解。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广东省清远市"三连"地区(即连州、连南、连山)地方特色民族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的研究,提出了符合地区发展实际的整体战略构想.利用博弈模型实证了"三连"地区联手打造旅游品牌的必要性,从两种市场失灵的角度分析了三个地区面临的内部问题,并用市场增进理论和内部化理论构建了其内部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从博弈论的视角,制度形成与变迁的研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传统博弈论的研究方法,假设博弈方是完全理性的,并且具有共同知识;另一种是从演化博弈论的角度进行分析,假设博弈方都是有限理性的,是一种过程理性,均衡结果也是不断变化的。制度就是博弈的均衡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均衡结果会发生变化,制度同样会受到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发生变迁。本文主要从演化博弈的角度分析制度的变迁,通过习俗演进形成制度和风险上的均衡两个模型来说明问题。这些博弈方法都只是粗浅地描述了制度的形成与变迁,在实践操作中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对着经济学新的分支的发展,以及其他学科的融入,关于制度形成和变迁问题的研究将会形成更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供应商与零售商的动态非对称演化博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博弈理论关于参与人完全理性的假设,难以应用于现实工作中。而基于有限理性的演化博弈理论则克服了这些缺陷。从激励的角度建立信息不对称环境下供应商与零售商的非对称演化博弈模型,采用复制动态机制对博弈模型进行详细分析,得出模型的三个局部平衡点不是演化稳定策略;而另外两个平衡点哪个是模型最终的演化稳定策略是由五个假设因素决定。  相似文献   

6.
首先从政策分析者、政策制定者与政策执行者三种角度,以交通限号为例,在其决策的基础上构建决策模型,从政治和道义两个层面进行打分,分析其决策是否理性与负责。然后运用街头官僚理论,把政策制定与执行者结合起来,与政策分析者(智囊团)进行博弈,最终得出双方都将陷入囚徒困境,使得整个决策过程有可能无效率。  相似文献   

7.
张翩翩 《商》2013,(12):306-306
权变思想来源于儒家经典思想,强调了变通灵活整体看问题的重要性。本文解释了权变一词的含义,并揭示出了权变思想如何应用在营销和管理方面。从个人和企业整体两个角度分析了权变思想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博弈和演化博弈的方法,从成本—收益分析的角度来分析寻租行为,给出了"全寻租"和"全寻利"的条件,指出了在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这一"混合条件"下,从纳什(Nash)均衡的角度看,"寻租"与"寻利"必然同时存在。在有限理性的条件下,运用模仿者动态模型,给出了经济转型期社会中寻租者的演化稳定策略。最后,根据博弈分析的结果,认为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建立使寻租者无利可图的制度环境,才能减少乃至杜绝寻租现象。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资产证券化市场参与者的行为进行博弈分析,探讨理性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行为特征,推理出资产证券化发展中两种可能状况.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资产证券化市场参与者的行为进行博弈分析,探讨理性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行为特征,推理出资产证券化发展中两种可能状况。  相似文献   

11.
12.
A logo is a critical visual element that uniquely identifies a brand and can affect consumers' brand perceptions. Naturalness reflects the degree to which a sign depicts objects from the natural and sensitive world. The logo strategy literature identifies naturalness as a universal and critical design dimension influencing consumers' cognitive, affective and behavioural reactions. In practice, both high and low natural logos are frequently used by brands. However,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effects of logo naturalness is limited. This research thus investigates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logos on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brand personality.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in four experiments using a set of 10 manipulated logos as stimuli.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high (vs. low) natural logos positively affect the perception of brand sincerity personality and that this effect occurs because high natural logos are easier to process and elicit stronger impressions of authenticity. Moreover, we demonstrate that the positive effect of logo naturalness is enhanced among brands with products made from natural-made (vs. human-made) ingredients. These findings therefore suggest that brands should avoid using low natural logos if their sincerity perception is critical or if most of their products contain high levels of natural ingredients. Hence, our results reinforce the visual design and branding theories and offer marketing practitioners actionable insights.  相似文献   

13.
经历了几年的高速超常规发展之后,今年的中国车市突然踩下了刹车。厂家、商家一时不知所措。连锁反应引起汽车这根链条上所有环节的痛苦。上海大众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4.
15.
茅于轼 《大经贸》2001,(7):12-14
茅于轼要为中小企业正名。在国外,政府"帮小"不"帮大",在我国,政府是"帮大"不"帮小",中小企业甚至往往成为打击和刁难的对象。这几年,政府花大力气关闭五小企业,理由是技术落后、破坏环境、恶性竞争。茅于轼认为,三条理由似是而非,都站不住脚。而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原则,就必须善待中小企业。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把"国富"与"民富"对立和并提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国富"与"民富"之间并非完全互相排斥,而是矛盾统一的关系。就"国富"来说,经过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实力也就是"国富"大大增强,但人均GDP不是很高,不能说国家已经很富;就"民富"来说,国民有富有穷,不能一概而论。我国从未明确宣布或实行过所谓"国富优先"的政策,倒是明确宣布并实行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只是多年的实践证明,"让一部分人先富"的目标在很短的历史时期内迅速完成,而"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却迟迟没有自动实现。文章指出,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最核心的问题不是"国富"与"民富"的矛盾,而是贫富差距急剧扩大与两极分化趋势日益明显的矛盾。克服和扭转贫富差距扩大和两极分化的趋势,不是将"国富优先"转变为"民富优先",而是要明确宣布"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已经完成任务,将之转变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完成"先富"向"共富"的过渡;要从所有制结构,从强化公有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着手加以解决,只要保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贫富差距就不会发展到两极分化的程度,从而最终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相似文献   

17.
"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是"异名同质"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社会上将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两者合一研究的文章很多,有的观点则将两者归为“异名同质”问题。本文从物流与供应链的概念、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研究的对象及内容出发,针对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是“异名同质”的认识提出质疑,认为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目标的一致性并不能证明二者工作性质的一致性;既要看到二者部分管理内容的重合性,也要看到管理范围的局限性:“企业物流一体化”向“供应链一体化”的转变,是对物流服务对象的认识。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既有相互联系、相互包容的一面,也有其各自的运行规律,分清两者之间的区别不仅对设置与专业发展相关的课程、培养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企业清晰管理组织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国外所“本土化”与国内所“国际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呈现出国外所“本土化”和国内所“国际化”的趋势。“四大”本土化是其生存的基础,也给中国的会计市场带来巨大的影响,其实质是在瓜分中国市场。面对国外所的“本土化”,中国的内资所适时地提出了“国际化”的发展思路,从而与国外所抗衡。  相似文献   

19.
商品大米在流通环节中,普遍精度“过碾”和精磨“过度”。本文对此究其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性,呼吁坚持精度标准,适度精磨,提高碾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对于中国船舶究竟是该先做大再做强,还是先做强再做大,抑或是以大促强的问题,业内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中国船舶工业过分重视扩大生产规模,而在做强上努力不够.同时也有学者认为,"以大促强"是现阶段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对此,笔者谈一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