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东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48例,经CT扫描确诊后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减压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进行治疗,治疗完成后对比治疗前后以及两组之间的道格拉斯(GCS)评分和治疗效果,以此为标准探讨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治疗完成后两组的 GCS 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两组之间进行比较观察组在术后15d的GCS评分以及痊愈率和死亡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的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TBI)患者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保留颞浅动脉去骨瓣减压术对临床疗效、预后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新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sTB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5)与对照组(n=35)。对照组给予保留颞浅动脉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保留颞浅动脉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预后及GFAP、NSE水平。结果 观察组(97.14%)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77.14%)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GFAP、NSE水平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保留颞浅动脉去骨瓣减压术应用于sTBI患者治疗中,可促进临床疗效提高,降低GFAP、NSE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近期疗效。方法将我科2009年3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标准大骨瓣减压术)83例和对照组(常规骨瓣手术)77例,术后根据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可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是救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胸腰椎骨折行选择性后路减压短节段钉棒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2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选择性后路减压短节段钉棒固定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后接受6~12个月的随访,结果证实其术后恢复效果良好,大部分患者ASIA分级结果恢复至E级。结论选择性后路减压短节段钉棒固定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胸腰椎骨折临床治疗方法,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思路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基底节脑出血行显微手术治疗患者70例,所有患者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显微手术方式,分析思路和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中术后死亡10例,病死率为14.3%(10/70)。血肿30~40 ml,采用小骨窗开颅为28例,死亡1例;血肿多于40 ml,采用颞瓣开颅,清除血肿后放回骨瓣共27例,死亡3例;合并脑疝者采用扩大翼点入路,常规去骨瓣减压共15例,死亡6例。术后患者住院时间为13~30 d,平均(18.7±1.2)d。结论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要尽早进行手术,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外科术后整体护理的效果,以便更好地指导骨外科术后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康复环境。方法本组研究围绕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间于我院骨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展开,所有患者均于术后接受整理护理。在术后随访过程中记录并统计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本组128例接受骨科手术的患者中,117例患者经过科学的整体护理之后痊愈出院,术后11例患者术后发生不同程度或类型的并发症,总体康复率为94.02%,术后康复满意度为90.63%。结论以患者为中心,从心里护理到生理护理的全方位整体护理方案有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环钻减压联合骨泥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2012年收治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30例30髋,采用环钻减压病灶刮除加骨泥加压植骨治疗,记录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中,痊愈10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结论换钻减压联合骨泥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单侧开窗双侧减压后外侧植骨或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将其分成两组,A组采用单侧开窗双侧减压后外侧植骨内固定术;B组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24个月植骨融合率及临床疗效评价的差异。结果 94例患者均获25~56个月随访,平均26.9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个月随访时植骨融合率无显著差异(P>0.05);A组术后优良率为83.33%,B组术后优良率为80.4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开窗双侧减压后外侧植骨或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术均是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但前者手术出血少,手术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邻近关节退变情况将其分为退变组和无退变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各项观察指标。结果 21例(25.6%)患者术后出现邻近节段退变,根据其退变程度评分标准,其中,1分9例,2分11例,3分1例;经过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后,与无退变组相比,退变组D值明显偏低,两者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偏高,临床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手术效果,统计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患者中柱平均高度、疼痛评分、椎体功能评分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2例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27.8%。结论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术后易发生骨水泥渗漏,应加强预防,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将对颅脑外伤患者进行临床对比分析,以探讨颅脑外伤后进展性脑出血的临床特点以及有效治疗措施。方法颅脑外伤患者在入院初期均进行脑部CT检查,于颅脑外伤患者入院后48h之内再次进行脑部CT复查。临床治疗主要采用开颅方法清除患者颅内血肿现象,若有需要应在进行开颅清除血肿的同时去除骨瓣进行减压,若颅脑外伤后进展性脑出血患者病情轻微或有特殊情况不易进行开颅手术,应进行保守治疗。结果患者经脑部CT复查以及各项检查后,有24例颅脑外伤患者发生颅脑外伤后进展性脑出血症状;72例颅脑外伤患者未出现颅脑外伤后进展性脑出血症状。24例发生颅脑外伤后进展性脑出血患者中,有8例进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治疗;13例进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的同时去除骨瓣进行减压措施;3例进行保守治疗。结论患者若发生颅脑外伤后进展性脑出血,应进行及时的诊断与处理,是颅脑外伤后进展性脑出血患者预后是否良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术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神经生长因子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肿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再出血率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术联合神经生长因子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效果和认知功能,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再出血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塞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脑梗塞患者104例,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改善幅度好于对照组,组间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氯吡格雷和氟伐他汀治疗脑梗塞疗效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纯的内科治疗,而试验组则进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情恢复情况及1个月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微创术后适应证等。结果试验组术后临床症状恢复情况良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效果理想、创伤小、恢复时间短且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腺癌术后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胰腺癌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手术治疗,着重对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5例胰腺癌患者术后经过系统的护理干预,均未发生重度感染等并发症,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全部康复出院,患者护理满意度达91.4%(32/35)。结论对胰腺癌患者术后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促进其早日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加早期康复综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为今后临床治疗急性脑梗塞提供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从2006年1月至2013年4月在内科住院治疗的100例本市急性脑梗塞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苷及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实验组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上同时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愈25例,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治愈12例,总有效率为92%,两组比较显效率差异明显。结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在运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早期康复综合治疗可显著提高显效率,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术前及术后护理的经验.方法 对2000~2011 年收治的52 例颅内血肿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手术前、后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2 例患者均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存活48 例,死亡3 例,植物生存1 例.结论 积极做好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术前病情观察、术前准备及术后的护理,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可提高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病残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其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09年10月至2013年6月由于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而入院治疗的老年患者46例,均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观察患者术后恢复、生活质量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46例患者手术顺利,且主诉在48 h内疼痛症状明显减轻,骨折形状恢复良好,术后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术后症状明显减轻,且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1年4月于阳江市人民医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采用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治疗后3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3 d、3周的NIHSS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71.43%)(P<0.05)。治疗后24 h、3 d、3周两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NIHSS评分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24 h、3 d、3周NIHSS评分与对照组相同时间比较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血管再通率(89.29%)高于对照组(71.43%)(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提高临床效果,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采用手术治疗跟骨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12月入院治疗的跟骨爆裂性骨折患者60例80足,对所有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术后护理及恢复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80足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0个月,切口一期愈合73足,延迟愈合5足,切口皮缘坏死2足,经切除坏死皮肤、二期缝合后治愈,骨折全部骨性愈合。足部功能总优良率为86.25%。结论对跟骨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是治疗跟骨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最佳选择,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