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张勇 《乡镇经济》2010,1(1):40-43
毛泽东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批判继承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崭新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与超越,是毛泽东执政思想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2.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根本宗旨的指引下逐渐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人的主体性思想的继承和创新,也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精髓的传承和发展。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形成了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系统分析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逻辑理路,有助于我们时刻不忘立身之本、把稳思想之舵、补足精神之钙。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及思想家,他的人民当家作主思想对于当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对人民当家作主概念进行界定,其次分析理论依据包括马列主义的人民观,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现实依据包括跳出历史周期律,防止干部队伍腐化。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最高价值观是以人民为主体的价值观,这其中包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价值取向,其中隐含了中国共产党应成为服务型政党的思想;中国共产党的价值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要实现党的远大目标,必须为着现阶段的目标而奋斗,其归根结底是为了人的发展人的利益;价值观实现的真正意义在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毛泽东关于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思想对于当今党的价值观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治国理论的核心。邓小平站在历史唯物主义高度,批判了传统民本思想的阶级狭隘性和唯心主义成分,既继承了传统民本思想中的合理因素,又立足于社会实践,形成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民本思想,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现实超越。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关于人民利益观的集中体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利益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在市场经济利益多元化格局下,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为最大多数人谋利益;必须不断探索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利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民生思想,中国共产党人结合着中国的具体实际,对马克思的民生思想进行了丰富与发展。具体表现为: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为民思想;邓小平"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富民思想;江泽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利民思想;胡锦涛"以民为本"的惠民思想。马克思民生思想对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民本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走群众路线、发扬民主等一系列包含民本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毛泽东的民本思想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来源,深入学习和研究它,对于帮助我们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爱平 《魅力中国》2011,(11):277-278,226
青少年时期的叶剑英就深受“民本思想”的影响,并坚定了为人民群众“求翻身、得解放”而奋斗的决心,在“民本思想”的驱动下,叶剑英放弃了高官厚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长期革命生涯中,积极实践“民主思想”。多次在革命的成败关头,为了人民的利益,不考虑个人荣辱,不顾个人安危,任劳任怨,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之一。党要经得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就必须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方能立以不败之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只有在实践"三个代表"中才能促成主体创造性的极大发挥。中国共产党要"代表"而非"代替"人民的利益。只有去努力激发、调动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给人民群众创造性的发挥、发展营造优越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将人民群众作为历史主体、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才能真正实践好"三个代表"。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永远是我们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分别从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历史任务出发,提出了各自的社会建设思想。总体来看,他们的社会建设思想既前后相继。更有发展创新,体现了我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2.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对中国经济发展阶段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思考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本文比较研究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发现从邓小平理论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存在一个清晰的发展脉络: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新发展理念、从“为人民谋福利”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两个飞跃”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到党-政府-市场关系重构、从局部渐进式改革到系统整体性改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最终体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四中全会又在此基础上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的执政目标,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决议》用"十个坚持"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其中,坚持党的领导是"十个坚持"的硬核.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坚持党对...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共产党的首创。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经历了艰辛的认识过程,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探索与前进、改革开放时期的奠基与转型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建立与完善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深化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地走向了成熟与完善,最终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经济新常态下,加快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和构建职权明确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市场经济新体制,进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建国初期中共强大政治动员能力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在建国初期有效实施了政治动员,保证了新生的的人民政权和社会大局的稳定,为新中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这种强大的政治动员能力,来源于中共政治组织自身的内部特点,中共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中共的政治动员特点,通过对这种动员能力的分析,为新时期中共政治动员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考察和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和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地设想了未来社会的所有制形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的所有制思想运用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中,从理论到实践、从主要借鉴别国经验到自主探索、从固守传统模式到结合时代特征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成功地探索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把马克思的所有制思想发展到全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国际上具有深远的影响。新中国建国初期受各种势力的影响,中国国际关系比较紧张,毛泽东实事求是地提出了具有战略指导作用的思想,这在很大程度上巩固了我国国家主权的独立,维护了国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体现了我们党特有的品质,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当前,张家口的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起点之上,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只有继续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才能谱写张垣发展的壮丽篇章。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人才资源作为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对其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是当前及今后北京南部新区人才高地建设的重要战略步骤。通过对科学人才观的学习和理解,以及对人才资源管理生态系统的分析,结合新区人才工作总体目标定位的实际需求,提出最终实现北京南部新区人才高地建设的策略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