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公共自行车作为城市绿色交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角色,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使得城市公共自行车呈现有桩和无桩共享单车混合运营的状态,两种不同运营模式的商业模式值得探究,为此,本文首先梳理了我国城市自行车发展现状;其次,对两种不同运用模式的城市公共自行车商业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提出多运营模式城市公共自行车协同发展的对策。通过研究为我国城市公共自行车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城市内部短距离交通出行问题,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单车以其低碳环保、方便快捷的优点得到了快速发展。两者在惠民的同时也遇到了挑战:是合作还是竞争。本文通过研究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单车的共存发展模式,运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方法,探讨如何有效促进公共自行车与共享单车的协调发展,促进自行车系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绿色生活、绿色出行的倡导下,共享单车进入了我们的生活,然而共享单车的发展频频受阻,加之该项目基本不盈利,这股热潮来得风风火火,去得也风风火火,那么热潮退去后,共享单车该何去何从。永安行是首个也是唯一将PPP模式和共享单车结合的企业,也是经营共享单车项目唯一盈利的企业,文章就永安行的共享单车项目进行研究,分析永安行的运营模式,并就此探究共享单车的出路。  相似文献   

4.
2017年,"共享单车"崭露头角,一跃成为短途出行的热门工具。单车给居民带来便利的同时,引发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南京市作为我国的新一线城市,在单车服务系统的配置上处于领先地位,颇具代表性与研究价值。本文从单车服务系统的发展历程入手,分析共享单车与公共自行车两种单车服务的特点,并对南京市实地调研结果反映的问题进行剖析,探究"共享单车与公共自行车协同互补"的可行性,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共享单车市场与公共自行车的运行管理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搜集共享单车的相关数据并进行投放量分析,将共享单车的骑行便捷性与公共自行车通过设置站点而易于管理的特点结合起来,从而得到这两者的最优化资源配置。预测共享单车的投放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会逐步演变,在人群密集、人口流量较大的地方将设立站点;在人口密度小的地区沿用如今的随意停放模式。基于以上的预测建立两种分析模型,在模型一中,考虑到人流量以及需求之间的关系,通过统计人群流量大的区域如公交站与地铁站附近的单车数量,进行数据分析并设立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而估算出各个地点的单车投放量。在模型二中,首先以南京市市区的面积来估算市中心的单车密度,由市中心向外发散,单车密度具有随距离增大而减小的特点进行计算得出结果;接着改进模型,将模型中发散的情形进一步转换为连续的情形,并将两种模型相互比较。最后从年龄以及性别的角度简单测算南京市市民对共享单车的需求率。  相似文献   

6.
随着公共自行车的出现和公众"健康生活,绿色出行"观念的进一步普及,以摩拜、哈罗为代表的共享单车企业开始迅速生长。新兴的共享单车企业在方便大众之余,也形成了"共享经济"的新领域,创造了一个以押金、融资为主的巨大的资金市场。概述了共享单车企业在"共享单车"业务流程中财务风险的存在形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帮助共享单车企业进行风险防范以及应对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7.
在互联网环境下,共享单车顾客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和公共自行车顾客满意度测评指标有明显的不一样,为了提升互联网环境下共享单车的用户满意度,增强用户对共享单车的友好体验,本文试图对顾客满意度评价指标和公共自行车用户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给出了互联网环境下共享单车顾客满意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且评价体系包含4个共享单车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产品,价格,服务,便利;通过分析,发现对满意度影响最大的是便利因素。运用共享单车评价体系对摩拜单车进行顾客满意度的实证分析,证实了模糊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并利用实证结果给出了提升共享单车满意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通称"共享单车")是企业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场所提供消费者共享使用的自行车,是一种分时租赁模式。共享单车从2016年起获得飞速发展,深受消费者欢迎。但共享单车作为市场参与主体素质的一面镜子,呈现出了诸多失信问题,如用户违规使用、企业管理缺失、第三人恶意侵权等。因此分析了失信问题频发的根因在于失信成本不够高,对于市场上的理性经济人,当失信的收益大于失信的成本,其失信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约束失信行为需要有一套有效的失信惩戒、守信激励机制配合,而该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完备的信用信息,而我国的统一的信用平台建设尚不完善且未建立一个与企业、社会公众互通共享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共享单车作为21世纪新的代步方式,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追捧。特别是校园单车,受到极大追捧。那么,如何保证大学生能够在不用购车的情况下,又能享受和共享单车相同或者更好体验的骑行方式呢?文章主要介绍校园单车驿站联盟这一全新的大学生骑行模式以及自行车服务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共享经济新势力,共享单车通过"互联网+"实现了自行车的共享和智能管理,致力于解决用户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本文以ofo共享单车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对ofo共享单车的经营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共享单车的营销策略,并提出相关的意见与建议,进而促进共享单车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共享观念的不断普及、移动支付的广泛应用和政府"互联网+"模式的大力推广,共享单车产业逐渐兴起并发展壮大,历经了从有桩到无桩、从投币支付到移动支付的改变。这些改变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推动了"低碳环保"的观念普及,但也存在种种问题亟待解决。文章采用大量的统计数据、调查问卷,对中学生使用共享单车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出共享单车的优点和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达到促进共享单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无桩"共享单车自2014年诞生以来,迅速扩张到各个城市和居民的生活中。共享单车有效解决了居民出行中"最后一公里"问题,弥补公共交通系统不足。在服务模式大体相似的情况下,市场中共享单车参与者众多,以摩拜单车和ofo单车为典型代表的龙头企业获得投资资本的青睐,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其处在共享经济学、物联网以及环保新经济的风口上。未来共享单车能走多远,很大程度取决于企业、个人和政府对于车辆的智能化管理。  相似文献   

13.
共享单车作为新兴共享经济的代表产物,近些年来在各大城市迅速普及,它主要在公交、地铁站点、学校、商业区、居民区提供自行车共享服务,解决了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但是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模式,共享单车带来新体验的同时也对学术界提出了问题,共享单车的初始确认、后续计量、押金以及盈利模式等会计核算问题仍然没有定论。本文就从以上会计核算问题出发,对值得商榷的问题进行讨论,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对共享单车以及"互联网+"模式下其他类似共享业务的会计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研究方法、参考标准以及适用范围三方面综述与国际碳排放核算体系、碳排放影响因子分析方法和基准线碳排放量确定方法相关的文献,结合对公共自行车碳减放核算模型发展过程的梳理,认为共享单车的碳减排核算模型可以基于CCER方法论,参考公共自行车碳减排核算模型中排放因子、基准线的确定方法得到。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共享经济"的兴起,公共自行车普及率大幅提高,公共自行车系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概述了中国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发展历程,对三种经营模式,即企业主导经营模式、政府主导经营模式以及复合营运模式进行探析,最后对中国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共享单车扩充了人们在短途出行交通工具上的选择,并刺激和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短途出行行为。文章在梳理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参考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满意度模型,探讨了自行车质量、方便灵活、系统服务和设计布局等因素对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方便灵活和系统服务两个变量显著影响了现阶段消费者对ofo的满意度,其中系统服务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方便灵活是次要因素,而自行车质量和设计布局两个因素则没有显著的影响。这一结论与公共自行车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有着非常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共享单车在中国普及,极大的便利了中国公民的交通出行。不仅如此,中国共享单车企业也开始试水海外市场。本文首先分析了共享单车在中国成功普及内在与外在因素,然后从政府政策、信息技术水平以及社会观念等方面对荷兰市场进行分析,探讨在"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共享单车模式进入荷兰市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和移动支付的普及,共享单车便捷性大幅提高。不仅摆脱了固定停车桩的束缚,还解决了计费和支付问题。在一二线城市针对短距离出行,共享单车既便利,又有助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由此短期内吸引大量资本进入,迅速崛起,为共享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点燃了新火种。随着共享单车商业模式日渐清晰,市场开始回归运营本质,更多关注于其盈利模式。本文以摩拜和OFO共享单车盈利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共享单车的发展现状,根据目前共享单车的盈利驱动因素和价值网中各成员间的相互关系,从价值创造、传递、获取、实现角度构建了共享单车价值网模型,针对共享单车企业创业期、发展期、成熟期提出有效的盈利模式,从而实现共享单车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交通问题中的"最后一公里",提供一种绿色、低碳、健康、环保的出行方式,减少交通堵塞,车辆噪音和尾气排放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国内外先后推出"公共自行车系统"(Public Bicycle System),简称PBS。通过对国外典型PBS的发展概况和运营模式进行分析,希望对我国正快速发展的共享单车的运营和管理等方面带来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海韵 《中国商论》2020,(9):77-78
近年来,共享单车的出现打破了常规的出行方式,成为新型共享经济模式的载体。因为快捷的取车及停放模式,让共享单车在中国经历了快速地崛起,一些企业甚至进入了海外市场。但自2017年起,高额折损费用、不完善的运营模式等因素使得海内外市场的情况不容乐观。因此本文将引入PEST分析,从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技术方面剖析共享单车的可持续发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