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国家运用多种手段向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企图将我国国民思想逐渐西化,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论"等错误思潮的蔓延,使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受到巨大挑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对于民族精神的塑造、人们价值观念的形成都有着积极的影响。中华民族并不缺少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当代人应该本着守土有责的态度,自觉地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学好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抵制西方国家对我国文化领域的冲击,切实维护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从何为新媒体、网络舆情的含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论的对象三个方面出发,对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情做出了较完善的说明;接着分析西藏大学生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呈现出的特点,并指出其对西藏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最后提出了一些引导西藏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的主要意识形态。在今天互联网和新媒体的环境下,多元社会思潮借助"互联网+"时代信息,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对意识形态安全带来冲击,要求新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是必须进一步提升对社会思潮传播的安全防范意识,分析当前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中国梦,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4.
郑伟 《黑河学刊》2013,(3):64-67
"普世价值"概念的争论在近几年日渐升温,在东西方意识形态领域更是强烈。改革正如"普世价值"的正反之争,各方观点优劣过于明显,而当前我国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则应以现实为主,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充分吸取前苏联及东欧国家改革的经验教训,积极而稳健地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速社会转型与民主进步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5.
当前,后现代主义、网络文化及政治现代化等文化和思潮影响大学生的价值思考和定位、价值思维和行为、价值思辩和选择。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多元文化和传统文化教育、社会思潮学习教育,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同自信、践行自信、选择自信。  相似文献   

6.
社会转型期,西方敌对势力对华的意识形态战略正经历从传统媒体向互联网新媒体的转型,利用互联网进行思想渗透和价值植入,冲击高校青年学生的政治信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新特点,适应技术环境发展带来的新变化,契合网络信息传播规律,积极主动占领网络文化阵地,依托校园网络平台,增强网络信息技术自觉,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路径,培育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文化自觉,践行中国梦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7.
围绕普世价值的争论频繁的出现在许多报刊、网络中,一时间形成讨论的热潮.本文将以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透视普世价值本质并深入分析到底是否存在西方国家宣扬的普世价值,西方国家宣扬的普世价值有何意义,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如何抵御西方宣扬的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8.
富恩强 《魅力中国》2010,(32):229-229
目前,关于“普世价值”的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普世价值原指可以适用于绝大多数人的价值观,且具有积极的性质。但是,当下盛行的普世价值已经被扭曲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核。价值”,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输出其价值观念的工具。普世价值对我国高校师生思想上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虽然总体上并不占主流,但是其潜在的影响也不客我们忽视,我们应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措施削弱其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多元文化的一个独特存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中国文化环境中的个体,文化自信是应对这个多元而善变的世界的根本。基于此,从培育高度文化自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要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培育高度文化自信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培育高度文化自信的互汲,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育高度文化自信的实施路径四个向度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0.
在2016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这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理论拓展,也彰显了其突出的时代价值。本文以"四个自信"为研究视角,紧密结合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探究从工作理念、工作制度、工作载体、教学体系等层面进行改革创新,引导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的同时,不断增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西方三权分立体制的本体论分析,表明基于“人性阴暗意识的不正确性、政治普世价值的不完全性、权力分立制衡的不完善性、竞争政党制度的不科学性”四个维度构建的三权分立体制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完美.同时指出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必须认清西方政治制度的体制性弊端,打破对西方国家的体制和道路崇拜,增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接触媒体习惯发生了深刻变化,网络等新媒体与人们变得密不可分,社会思潮也通过新媒体扩大了其影响力,这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了双重冲击。多种社会思潮挤压了主流价值观的传播空间,分流了其受众。在这种形势下,通过网络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用科学方法鉴别社会思潮等手段,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变得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正一、研究缘起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有着坚实丰富的物质基础,此外与世界各国的政治文化的交流也在不断深化。然而,当今日新月异的"自媒体"时代以及各种暗流涌动的西方社会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宪政民主"及所谓西方普世价值等)给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诸多挑战。早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大学校园中的思想早已混沌。当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重点研究网络民族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政治认知产生的影响,政治认知作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前提和基础,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顺利进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思想意识的网络民族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政治认知产生了多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本文从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网络民族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政治认知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桑江 《改革与开放》2016,(16):30-31
西方“普世价值”论思潮包裹着学术话语外衣,以大众话语的传播形式,鼓吹具有浓厚西方制度烙印的政治话语、政治制度,在我国一度走向衰落后,又呈现出了“回暖”趋势.在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警惕和制止这种思潮的泛滥,认清其欺骗性、危害性,防止其对群众的渗透.集中力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应对其带来的严竣挑战.  相似文献   

16.
王栋 《改革与开放》2013,(15):68-69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进步,微博、论坛已成为大学生发表舆论的重要场所,高校网络舆情日渐凸显的影响力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对秦皇岛市四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总结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从多个角度系统分析了高校网络舆情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建立高校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加强网络舆情引导队伍建设、重视网络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舆情领袖"和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等六个方面论述了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新媒体传播发展的背景下社会思潮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发挥着极大的影响力。大学生群体处于思想意识形态和道德价值判断的形成期,面对多元化、复杂化的社会思潮的冲击难以独立对其进行正确的是非判断与科学的价值衡量。对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人身观、世界观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本文分析了新媒体传播视角下社会思潮传播的特点以及新媒体传播视角下社会思潮传播的影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对新媒体传播视角下引领高校社会思潮传播的路径进行了系统化、科学化的探究。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网络泛娱乐主义思潮愈演愈烈,产生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隐患——主流意识形态边缘化、公众政治意识淡薄、网络文化走向低俗等等。如若不及时引起重视,泛娱乐主义将会在无形中解构我们的文化价值观念,在娱乐消遣中,人们以类似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代替了理性思考和理性判断,其消极后果不堪设想。要及时建立相应的应对机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和谐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时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并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文章紧紧围绕这个重要问题,论述了在新时代完成新使命,要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推进新的"伟大工程"的统领,要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把"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认真听从中央统一指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断培育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  相似文献   

20.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每一个青年人都要努力成为有理论、有思想的接班人,如此我党才能不断有新鲜血液注入,永葆青春活力。文章从认知发展规律和价值内化规律出发,依照"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提出六大对策,即:增加接触,增进了解;加强宣传,引导学习;深入学习,全面掌握;加强校园党组织建设和空间发展;主导舆论高地并扩大覆盖范围;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增强自信,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动宣传员、积极践行者和坚定捍卫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