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标准的出口"自我选择效应"的测算方法忽略了集聚效应和产品差异性,这将造成因补偿进入国外市场沉淀成本而导致的出口"自我选择效应"的测算产生偏差。选取2004—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运用Probit回归证实了这一观点,并得出结论:同质性产品市场对出口的"自我选择效应"影响显著为正;除集体控股和外商控股以外的其他企业,农村集聚效应对出口的"自我选择效应"影响显著为负,且此负影响小于同质性产品市场对出口"自我选择效应"的正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利用1999-2007年我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分析了出口工资溢价与企业出口行为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出口企业相对于非出口企业存在着显著的工资溢价;具有较高工资水平的企业自我选择进入出口市场,进入出口市场后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工资水平。研究证实了出口工资溢价是自我选择效应和出口学习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为理解出口和工资溢价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3.
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学习效应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但鲜有文献同时分析企业这两种行为的学习效果,为此我们运用2004~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层面的数据,以既出口也对外投资的企业为样本,同时分析企业出口和OFDI的学习效应。首先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为样本企业(处理组)寻找合适的控制组企业,并计算平均处理效应(ATT),结果显示对外投资企业的处理组生产率明显高于控制组,即企业OFDI学习效应明显,而企业出口的学习效应不显著。并进一步运用倍差法(DID)分析出口及对外投资对生产率的影响,倍差法结果仍然显示企业对外投资具有明显的学习效应,出口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不显著,有时甚至为负。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2000-2009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海量匹配数据,发现在新的产品-市场组合出口中,超过一半的中国企业在出口一年后便退出市场,同时高达75%的企业出口生存时间不超过3年,充分暴露出中国企业在出口市场退出率高、生存时间短的特点。基于此,本文从以往出口经验角度探寻延长我国企业出口生存时间的途径,结果表明:相同组合和相同产品的出口经验能显著提高企业的出口生存时间,且前者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后者;相同市场出口经验对企业出口生存时间的作用为负,意味着我国企业应遵循以产品为轴心的国际市场扩张战略;基于产品差异性的分组检验发现,以往经验对出口异质性产品企业生存时间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5.
出口到底给中国企业生产率带来何种作用效应,既有文献的结论存在诸多矛盾之处。在着重考虑已有文献并未考虑到的企业TFP测算方法、企业进口以及出口贸易方式这3个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本文重新检验出口对中国企业生产率的作用效应,结果发现:除了纯加工贸易类型企业外,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行为仍呈现自我选择效应;从新进入出口市场企业的角度来看,中国企业的出口活动中存在显著的"出口中学习"效应,这为出口对中国企业生产率所具有的促进效应提供了支持证据;从出口密集度的角度来看,企业的出口活动中存在"生产率损失"或"生产率抑制"效应,这又反映出口对中国企业生产率可能具有的负面效应。本文的检验结果及其解释,为理解出口对中国企业生产率的作用效应、判断出口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综合作用效应提供了更为合理的微观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6.
企业恰当利用出口经验的学习效应可减少出口新产品和开拓新市场所需支付的沉没成本,从而推动自身的出口广化。本文基于2000-2005年中国海关数据库中企业-产品-目的国层面的出口数据,运用线性概率模型考察出口经验对企业出口广化的促进机制,发现企业自身和其他企业以往的出口经验对企业当期出口广化存在倒 U型的影响,且这种影响因企业所有制属性和贸易方式的不同而存在结构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产品和市场的二维视角,利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通过双重差分PSM方法对出口学习效应进行再验证,考察了多产品出口、单产品出口、多市场出口和单市场出口模式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出口模式下出口学习效应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多市场和多产品出口对企业具有生产率提升效应,但在出口当年不明显,出口后第二和第三年生产率有显著改善,这说明企业需要一定时间来学习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知识;单产品出口和单市场出口企业生产率则没有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8.
研究出口的国内外区域特征及形成机制将为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保障出口持续平稳发展提供经验证据.本文基于2000-2005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统计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考察了中国出口企业的地理分布规律,发现中国出口在快速增长过程中呈现出口地集聚和目的国集中的显著特征.本文从出口溢出效应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理论解释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可以通过相应的政策引导出口企业调整在国内的区位分布,从而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2005-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构建了反映制造业企业经营绩效的生产率指标、规模指标和财务指标体系,区分高技术、中高技术、中低技术和低技术四种产业类型,采用PSM方法,全方位对比了新出口企业与相匹配的非出口企业的绩效优势.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整体上不存在“自选择效应”和“学习效应”,低生产率企业出口倾向更高,出口带来了显著的就业扩张效应和收入提高效应,但并未带来生产率的提高和资产回报率的改善;区分不同产业类型来看,中高技术出口企业存在显著的“学习效应”,绩效表现明显优于其他类型企业,低技术出口企业绩效表现最差.基于本文的研究,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一是稳步推进外贸结构升级;二是将中高技术产业作为培育中国出口竞争优势的重点领域;三是加大对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考虑以环境成本和贪腐成本为代表的非期望产出情况下,核算了中国省级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结合2000-2006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从出口企业、出口产品、出口市场和出口价格4个维度研究了政府治理对中国企业出口边际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治理虽然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集约边际,却也显著抑制了企业出口扩展边际,政府治理对中国出口增长的带动更多体现在"量"而非"质"上;这一结论在考虑企业资本密集度、所有制属性和贸易方式后呈现出显著的差别化特征;政府治理能力和企业生产率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纳入政企间的交互影响后,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11.
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是造成当前国内区域经济增长差距的重要原因。本文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路径和外商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运用计量方法,选取1990-2008年河南省的年度时间数据,检验了FDI、出口贸易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相互关系,对FDI、出口的经济效应以及FDI的贸易效应进行分析。在FDI、出口和全省GDP的时间序列都为一阶单整序列且存在显著协整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协整方程和基于向量自回归方程的因果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出口和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双向因果关系,且出口乘数效应明显;而FDI的产出效应和贸易效应均为负,因果检验表明只存在由出口到F D I的单向因果关系。本文最后总结上述结论的经济意义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中国52个出口加工区作为集聚-出口政策的分析对象,利用1998-2008年中国工业企业和城市数据,检验集聚-出口双促进政策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上述双促进政策对企业生产率有着积极影响,其中出口选择效应随着集聚效应呈现出互补效应;拥有加工区的城市具有更强的集聚、出口溢出效应。但是,集聚-出口双促进政策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替代效应,这些城市的内部竞争削弱了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出口加工区的成立本身对出口企业生产率有显著的贡献,但加工区内企业并未获得集聚-出口双促进政策红利,集聚政策仍然是企业生产率提高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以广东省为研究对象,检验了集群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基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运用Heckman选择模型对集群内外企业的出口行为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集群内企业出口参与决策"生产率悖论"的存在;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该悖论的原因来自于产业集群引发的出口溢出效应,其中示范/模仿效应和人力资本流动效应对集群企业出口的二元边际均有改善作用;出口信息溢出效应则只提高了企业出口的扩展边际,而对集约边际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了考察外部因素对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升级的影响,本文从双边贸易的视角构造"中国—贸易伙伴"双边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标,并将出口市场因素纳入考虑,分析中国在贸易伙伴的出口市场份额与贸易伙伴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升级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57个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出口技术复杂度顺贸易伙伴出口技术复杂度梯度增长;贸易伙伴市场份额的提升和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对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总体作用为负,该结论存在出口市场与行业的异质性; OECD经济体和非OECD经济体出口市场份额的提升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产生了抑制作用;非OECD经济体出口市场份额的提升有利于中国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技术升级; OECD经济体出口市场份额和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对资源密集型行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出口学习效应影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内在机制,并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商品贸易数据库和商务部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的匹配数据,通过构建Pr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企业出口学习效应能够促进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出口学习效应通过形成企业技术优势提高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概率;加工贸易不利于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相对于私营企业和其它本土企业,国有和外资企业出口学习效应在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中的作用不明显;出口到发达国家以及具有更多研发投入的企业,出口学习效应对对外直接投资的作用更为明显。在采用了Relogit模型后,这些结果依然稳健。  相似文献   

16.
文化贸易出口持续期与文化产品出口品质之间存在何种影响效应?文章基于1996-2013年联合国贸易统计数据库,通过构建文化贸易出口品质和出口持续期指标,实证分析发现:由于文化消费的"理性成瘾"和消费惯性特征,文化贸易出口持续期对出口品质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在不同文化产品类别和出口持续期样本中,上述影响效应存在显著的差异,在"退出"、"进入"和"只存在一年"等样本呈现显著的负向抑制效应。此外,文化产品的进口规模、出口目的国文化差异与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均与文化出口品质存在显著的影响。本文多种稳健性回归估计验证了上述结论。基于此,如何有效提升中国文化贸易的出口持续期,发挥其对出口品质的促进效应,可能是提高中国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构建循环结构联立方程模型,探究融资约束视角下出口和创新对民营企业自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民营企业出口和创新是提高其自生能力的直接有效途径,出口和创新与企业自生能力间存在显著的自我加强效应;融资约束缓解虽然不能直接作用于企业自生能力提升,但通过出口和创新路径间接地促进了企业自生能力的提升,融资约束缓解与出口和创新间也存在自我加强效应。由于企业自生能力提升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系数显著且四倍于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因此,提升民营企业自生能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为此,需要在制度上保证不同所有制企业依法平等地使用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2000-2006年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实证研究企业出口决策中的邻近效应。与已有研究不同,本文同时考虑了邻近企业的出口信号和邻近企业数量两个变量来表征邻近效应,并且探讨了邻近效应的空间衰减和行业衰减特性。结果表明:邻近在位出口企业的出口信号对潜在出口企业具有正向影响,邻近在位出口企业的数量增加则会抑制潜在出口企业的出口意愿;在位企业的出口信号和数量都显著降低了新出口企业在出口市场上的表现即更低的初次出口额和更高的退出概率;邻近企业的出口信号存在明显的空间衰减,行业衰减不明显;邻近出口企业的竞争效应在空间衰减上不显著,但是在省级空间尺度上,其行业衰减显著。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分析衡阳出口企业的工资溢价。研究发现:衡阳出口企业存在明显的工资溢价,但不同所有制企业存在较大差异;运用分位数回归发现,随着分位数水平上升,衡阳出口企业工资溢价效应逐渐下降,且出口企业工资溢价较多地在低出口密集度企业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20.
大量文献研究了技术对出口的作用,而研究出口对技术作用的文献稀缺,本文针对出口的技术反推机制,探究出口反过来对出口企业技术的作用情况.首先进行理论梳理,出口的技术反推机制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其次使用中国工业企业统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总样本以及国有、集体、独立法人、私人所有和外商企业出口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存在着完整的倒U型关系,表明它们的出口在达到阀值之前存在着显著的技术反推机制,超过阀值之后则减弱技术创新;但港澳台企业出口的技术反推机制始终不存在.本文还进一步估算了总样本、国有、集体、独立法人、私人所有和外商企业的出口比重阀值,分别为35.54%、44.68%、45.74%、45.92%、44.54%和34.31%.目前国有、集体、独立法人和私人所有企业的平均出口比重大幅度低于各自的阀值,它们的出口能显著地推动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