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波通讯》2007,(10):30-30
姚剧,属吴语系滩簧类地方剧种,沿袭用余姚方言演唱。其前身为"余姚滩簧",简称"姚滩",又曾被称为"鹦哥戏"。起源于十八世纪上叶;形成于十八世纪中叶;脱胎于当地雀冬冬、白话佬等民间说唱艺术和车子灯、旱船、采茶篮等民间歌舞;始行于浙东余姚和慈溪市中西部及上虞市曹娥江以东地区。据史料考查,最早姚滩班社为清乾隆年间余姚横河匡堰(今属慈溪)艺人虞才华为班主的"才华班"。  相似文献   

2.
友燕玲 《宁波通讯》2013,(22):70-73
10月15日晚,宁波逸夫剧院上演了一场原汁原味的宁波滩簧小戏汇演。“七十二小戏”是1939年以前上海的宁波滩簧主要演出剧目,被视为甬剧传统剧目的早期代表。曾经流传很广。因为历史的原因,这些小戏在戏曲舞台上几乎消失殆尽。  相似文献   

3.
甬剧是用宁波方言演唱的地方戏曲剧种,属于唱说滩簧声腔。它最早在宁波及附近地区演唱,当时称"串客",1890年"串客班"到上海演出后又称"宁波滩簧",1924年"宁波滩簧"在上海遭禁演后称"四明文戏",1938年上演时装大戏后又称"甬剧"和"改良甬剧",直到1950年,这一剧种才正式定名为"甬剧"。  相似文献   

4.
戏曲唱腔的起源是南戏和宋杂剧,南戏初期的"村坊小曲"和宋杂剧大曲为戏曲唱腔的最早形式。宋代、元代南戏、杂剧是戏曲唱腔的形成期,明代的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是戏曲唱腔的发展期,清代的高腔、昆腔、弦索、乱弹及梆子、皮黄等清腔是戏曲唱腔的繁荣期。  相似文献   

5.
正10月11日-12日,第八届中国(宁波)农民电影节暨首届戏曲电影展在余姚拉开帷幕。与此同时,全国农村电影发行放映工作座谈会、2016年优秀国产新片推介会、中国戏曲电影宁波峰会、"小康中国,富美农村"主题放映启动仪式等,都在这里举行。如此密集而盛大的电影交流与智慧碰撞,为什么选在余姚展开?余姚市电影公司总经理王建波说:"这与余姚的人文与区位优势有关。余姚的电影事业发展可圈可点,特色鲜明,在全国的县域电影版图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相似文献   

6.
又名莲花文书、犁铧文书,约诞生于同治、光绪年间,流传于宁波、舟山和台州一带。起初,只是一人坐着自拉自唱,后发展为演员在台上较大表演圈内边走边演、分口饰演各种角色的形式。其主伴乐器为四弦胡琴,曲调多吸收宁波滩簧、四明南词和一些地方小调。新老书目有《三斗陆老虎》、《白鹤图》等百部左右,著名艺人有应兰芳、许斌章和朱桂英等。  相似文献   

7.
《重庆与世界》2017,(18):25-28
王守仁(1472年10月5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相似文献   

8.
2014年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中国大运河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包括27段河道遗产,以及分布于31个遗产区内的运河水工遗存、运河附属遗存、运河相关遗产等58处遗产。宁波也以“两段一点”一浙东运河(上虞一余姚)余姚部分、浙东运河(宁波段)、宁波三江口(含庆安会馆)3个遗产区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9.
正唐诗之路最早由新昌人竺岳兵于1991年提出。随后"浙东唐诗之路"专有名称被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于1993年发文正式批准,"浙东唐诗之路"也由此成为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又一条文化古道。根据《浙江省诗路文化带发展规划》,"浙东唐诗之路"的涵盖范围表述为"主要以曹娥江—剡溪—椒(灵)江为主线,包括宁波(奉化、余姚)—舟山支线,覆盖宁波、绍兴、舟山、台州等部分行  相似文献   

10.
理力 《宁波通讯》2010,(5):49-49
<正>宁波明代著名的哲学家、军事家、教育家王阳明是"心学"的缔造者,而"心学"的最重要的理论就是要"知行合一",通过他的传道授业解惑,成就了梨洲学派的黄宗羲、泰州学派的王艮等一代宗师,并通过余姚人朱舜水东渡日本,  相似文献   

11.
余姚中心城区(余姚城区四个街道)、姚北片区(主要包括朗霞、低塘两个街道)是余慈中心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余慈统筹战略的指导下,协调好两片区区域关系,推进姚北片区科学发展,加快服务余姚中心城区,是深入推进余慈统筹发展、建设现代和谐宜居城市、构建宁波都市区北部中心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1月4日,余姚成功获批浙江省首批、宁波首个"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试点示范县(市),这不仅是浙江省、宁波市对余姚制造业实力的肯定,更是对余姚长期坚持实业立市、工业强市的认可,也是推动余姚制造向余姚智造跨越的全新起点,是余姚争夺未来制造业高地的重大战略机遇,将在余姚工业经济发展史上留下浓厚的一笔。  相似文献   

13.
正滩簧剧种之间因为存在表演风格上的共性,时常相互移植上演剧目,比如《庵堂认母》《秋香送茶》等很多滩簧剧种都能演出。《呆大烧香》却是其中为数不多的由甬剧艺人自己创作,且深受观众喜爱的剧目,解放前曾在上海、宁波、舟山等地广泛流传。由于历史原因,该剧没能在舞台上保留下来,仅存由甬剧老艺人孙荣芳口述的剧本。当时的演出风貌虽已无法再现,但从文字本中我们依旧能感受到早期甬剧滩簧的特色:"讲述底层人民的生活和情  相似文献   

14.
滕帆 《宁波通讯》2014,(23):31-31
<正>小微企业是宁波经济发展中最为活跃的一个版块,未来宁波经济转型发展还是要很大程度上依赖小微企业。但当前宁波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情况十分突出。2014年笔者在余姚金融办支持下对余姚中小微企业进行了较大范围的调研,产生融资难、融资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企业运营不规范,银行不敢贷;二是小微企业抵押担保选择面窄,经济下行又使得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企业同样不  相似文献   

15.
《宁波经济》2008,(6):30-31
世博会是一次展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发展最新成就的盛会。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通过展览的示范效应,促进上海及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这也是宁波产业发展的一次历史性机遇。花卉苗木、土特产品:宁波农业的商机花卉苗木找准定位拓市场。宁波近些年来,花卉苗木发展迅速,形成较大的规模,在北仑、慈溪和四明山区等地建成九大花卉苗木生产基地,并形成影响较大的特色产品,如北仑的杜鹃、鄞州的桂花、余姚的红枫和樱花等。据初  相似文献   

16.
<正>宁波素有"文教之邦"之称,以儒学为主体的文化教育起于汉唐。《后汉书·黄昌传》记载东汉时已有余姚学宫,《慈溪县志》记载三国东吴时慈溪鸣鹤场有虞都尉讲舍。这一时期教育主体形式是家族教育,以虞氏为代表的家族崇文尚经,门风严谨,家学承延十几代。据统计,虞氏家族有二十余人留下了著作,其中虞翻的  相似文献   

17.
正中共宁波支部的成立,是宁波历史上的大事件。回顾宁波近代以来的革命史,从太平军在慈城击毙"常胜军"头目美国人华尔,到镇海守军重伤法国舰队司令孤拔,从甬江两岸黑水党抗英斗争,到宁海王锡桐领导反洋教起义,从鄞县东乡人民抗暴斗争、双刀会起义、余姚"十八局"起义,到马宗汉等宁波籍人士参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领导的反清武装起义,宁波人民前仆后继,一次又一次英勇抗击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  相似文献   

18.
陆埠佛雕     
余飞逸 《宁波通讯》2013,(22):62-63
陆埠佛雕起源于魏晋时代.流行于唐代,鼎盛于清代。东晋成康二年(336)余姚建龙泉寺后,境内及周边宁波地区佛寺大增,而陆埠一带建庙之风尤甚.当地有“三里一庙”之说。明清时期为陆埠佛雕鼎盛时期.最多时佛雕艺人达四百余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余姚在农业方面依靠宁波最早的证明商标“余姚瀑布仙茗”取得了行业的进步。鉴于余姚特色农产品众多,通过注册证明商标、实施品牌战略拉动余姚特色农业发展成为可能。本文试从余姚新培育农产品证明商标的可能性角度破题,分析余姚申请证明商标可能存在的困难,针对性地提出培育与完善余姚农产品证明商标,推进农业品牌战略实施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毛思洁 《宁波通讯》2014,(11):31-32
<正>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五水共治"和宁波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治水强基"三年行动计划,对去年遭受过特大洪涝灾害的余姚来说,像是量身定制,其中,姚江治理更是重头戏。截至目前,余姚"五水共治"进展如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