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林 《中国市场》2009,(14):26-27
地震灾害是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灾害之一。在国外,地震保险已成为各国地震灾害风险应对的重要途径。与发达国家相比,保险这种社会化的风险损失承担机制在我国地震灾害风险应对方面远未发挥出作用。日本是世界上地震灾害较为频发的国家。其地震保险运行模式独具特色,值得我们借鉴。通过对我国现行地震保险模式分析,借鉴日本的地震保险模式,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地震保险体系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汶川的一场地震,使灾区同胞的生命、房屋、财产顷刻间化为乌有。如果,有一份保险,那么一场灾难过后至少我们会有一份补偿款可以重建家园。地震,让人们的保险意识高度警觉起来。然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并非投了保险遇到地震这样的天灾就一定能获赔。地震等造成房屋、车辆等财产损失,一般都属于免赔范围;地震中人员伤亡,大部分可以通过人寿保险、意外险保险得到保障,但也有一部分不能通过保险获得理赔。了解了这些,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险种,为自己增加保障。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多发国,但地震保险却始终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本文从开展地震保险的必要性出发,分析我国地震保险没有得到足够发展的原因,并提出了一定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建立地震保险制度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保险作为一种资源储备和经济补偿的手段,其作用和效率不容忽视.本文立足于我国地震保险发展现状,对国外有代表性的地震保险制度进行了比较性研究,分析了我国建立地震保险制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商》2015,(37)
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地震风险一直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特别是近几年破坏性地震频繁发生,地震保险作为一种新型的分担经济损失的工具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人民的重视。地震保险不仅可以补偿经济损失,充分利用社会救灾物资,减少公共财政的不稳定性风险,还可以解决当前我国地震灾害损失补偿过程中的效率低和徇私舞弊的现象,最终达到稳定社会的作用。但目前我国地震保险仍然存在不足,根据具体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使保险的社会"稳定器"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同时响应保险业"新国十条"的号召。  相似文献   

6.
地震保险的定价问题一直是地震保险能否良好运行的关键。文章通过分析地震保险费率定价的特性,结合日美两国的定价策略和结果,对费率定价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最后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销售与管理》2008,(7):78-78
“5.12”地震将保险的关注引向空前的高度。一是保险业如何赔付,二是人们沉睡的投保意识被唤醒后,想知道地震后如何“理”保险。  相似文献   

8.
地震保险已成为地震灾害损失补偿和风险分散的重要途径。但传统的巨灾地震保险作为社会化的风险损失承担机制在具有优势的同时也具有其一定的弊端和限制。而作为传统保险补充的再保险,是地震损失风险转移的主要措施,已成为世界上分散巨灾风险的一项金融保险创新。在利用1996~2003年地震直接经济损失在1500万美元以上的数据精算后,我们初步分析出近几十年的全球地震损失分布和次数,并在此基础上利用CAPM的债券定价原理和二叉树模型,计算出地震灾害债券的收益率和价格。  相似文献   

9.
日本地震保险制度及其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本叶  孙黎 《商业研究》2011,(9):116-120
日本地震保险制度是世界上比较先进和完善的地震保险制度,今年的"3.11东日本大地震"更是让日本地震保险制度备受关注,研究日本地震保险制度对探索中国巨灾保险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介绍日本地震保险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日本地震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特点和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对我国发展巨灾保险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0.
每逢巨大灾害过后,人们的保险意识就会被唤醒.2008年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地震及其次生灾害,损失巨大.此时的人们比以往更珍惜生命和重视自己的财产安全,作为保障手段之一的地震险,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受关注.很多意图通过保险来化解损失的人们却发现.市场上难寻专门为地震买单的产品.这就要求我国有必要充分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建立我们自己的地震保险制度,以抵御地震灾害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巨灾风险管理:再保险的角色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如何对中国巨灾风险进行管理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文章从中国巨灾风险与其管理现状出发,借鉴美国全国洪水保险计划、美国加利福尼亚地震局、日本家庭地震保险体制和英国洪水保险体制的经验,结合中国再保险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重视支持巨灾风险管理、建立多层风险分担机制、鼓励公众参与巨灾保险、大力培育再保险市场主体、加强和完善政府保险监管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8年5月12号我国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如何将地震带给受灾地区的损失降到最低成为很多人关心的问题,而地震保险对重建家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然而中国的保险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地震保险制度建设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3.
汶川地震中被毁损的预售商品房面临着国家的救助、合同的变更、责任的承担等法律问题。在地震中预售商品房毁损的责任承担应当根据相关责任人的过错合理归责。商品房预售合同的有效性界定、解除及其后果,要依据重建政策依法处置。此外,要健全国家救助制度,完善地震保险等风险转移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市场》2008,(29):42-4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福重日前撰文表示,地震的不确定性和损害的连带性,使得为地震保险无利可图,但是地震等极端灾害总会发生,而一旦发生,就对社会经济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住房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安居始能乐业,否则,将严重影响社会的安定秩序。  相似文献   

15.
《商》2015,(48)
日本创造了由政府和民间保险公司分担的二级再保险模式。我国也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然而我国在地震或其他巨灾发生后,保险并没有很好的充当风险分散者和损失补偿者的作用,主要是依靠财政救济和民间捐助等措施,所以我国的巨灾保险体系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与困难。通过对日本二级再保险模式的分析,在结合我国实际的情况下,总结经验,并且针对政府、保险公司以及二者合作提出建议,更好更快的建立健全我国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巨灾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16.
对于我国,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却没有建立相应的灾前融资体系,灾难一旦发生,灾区只能依靠政府救济和国内外捐款,所以这样脆弱而又不稳定的灾难融资状况亟需改善。即政府必须充分发挥能动作用,结合商业保险市场经济效率上的优势,建立以强制的政策性巨灾保险为主体,并以政府再保险为后盾、商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证券化为再分出机制的灾前风险融资体系。采取以居民住宅保险为主险,将地震、洪涝、干旱、暴风雨、暴风雪、传染病、野外火灾等其他频发的高破坏性风险作为附加险的综合性险种,政府从政策上对城市和农村地区居民的巨灾的保险保费制定差别化的补贴规定。  相似文献   

17.
浅析我国巨灾保险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巨灾风险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保险业应在巨灾风险管理中发挥应有的功能。起到“减震器”的作用。2008年我国南方雪灾及四川地震暴露出我国现行巨灾保险制度存在的重大缺陷——巨灾造成损失的保险赔偿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绝大部分损失靠政府的补贴和扶持,国内防范巨灾风险的基本保险险种几乎是空白。因此,巨灾保险制度的构建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巨灾抵御能力较弱.巨灾保险供需缺口巨大,构建巨灾风险分散机制迫在眉睫。本文从巨灾风险的内涵及其特点出发.借鉴国外巨灾风险管理技术.拟对我国这样一个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多发国家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的构建提供对策思路,为减少巨灾造成的损失提供较好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9.
周庆华 《消费导刊》2009,(23):243-244
本文对保险的内涵和保险的功能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从保险与风险,保险与储蓄、保险与风险管理、保险与概率论及"大数法则"等四个方面论述了保险的内涵,从经济补偿、资金融通、社会管理等三个方面论述了保险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黄友爱 《商场现代化》2007,(23):242-243
农业保险长期以来存在政府缺位、难以形成有效需求、农业保险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在建立多主体、多层次、多元化广东农业保险模式的过程中,政府支持是开展农业保险的关键和前提、商业保险是农业保险市场化运作的核心、制订农业保险法律制度是农业保险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农业保险融资工具和保险文化的创新是发展农业保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