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秦天康 《魅力中国》2013,(26):71-72
跨国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实行全球战略和公司内部“一体化”,不仅促进了公司外部贸易的发展,也促进了公司内部贸易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成为当今世界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贸易与传统的国际贸易之间存在较大区别,内部贸易在获利动机和交易性质等方面表现出自身的显著特征。目前,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已成为世界经济活动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对全球经济及各国经济产生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跨国公司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以及网络化进程,对世界各国经济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我国目前面临的许多问题都与跨国公司有关。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外商投资规模扩大的情况下,加强对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对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含义、特征作了详细描述,并对跨国公司内部贸易进行了现实分析,提出了相关对策来应对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对我国经济利益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 战后,特别是7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一个显著特点是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急剧增长。据统计,美国外贸的近半数是在跨国公司与其海外子公司之间进行的。随着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地位的日趋提高,对其深入研究更显重要。本文以美国为例,重点研究以下三个基本问题: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和美国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比率的关系;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和美国跨国公司与非所属国内外公司的贸易关系;美国非所属国内公司利用美国跨国公司的内部市场(即销售渠道)与其贸易业绩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它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内部贸易的理论基础,原因及格局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对这一现象作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因为它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内部贸易的理论基础 ,原因及格局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对这一现象作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论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公司集团内部贸易已成为战后国际贸易及其理论研究的新课题。踞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并在整个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对国际贸易体系和贸易方式而且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调查研究报告》2002,(24):1-18
中国对日贸易平衡情况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明显改善,对韩国贸易始终是逆差,并且规模持续上升;对日、韩同时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或农产品领域,这对日本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对韩国却并不明显;与中韩贸易相比,中日之间产业内贸易程度比较低,具有典型的垂直分工特征;中国对日、韩贸易中加工贸易居多,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成为主导方式。  相似文献   

8.
<正> 80年代以来,国际技术贸易发展的规模不断扩大,1965年国际技术贸易额为25亿美元,1975年也仅只110亿美元,到1985年就达到600亿美元,1989年更迅猛达到1100亿美元。以1975~1985年增长率计算,年均增长率为16.3%,远远超过一般商品贸易的增长速度。在国际技术市场上,美、日、欧垄断的局面继续存在,但美国的地位进一步被削弱,日欧的地位明显增强;世界软件技术贸易的地位也大大增强。以计算机软件贸易为例,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提供的资料,80年代初该项贸易总额为50~80亿美元,到80年代末已达300~500亿美元。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在国际技术贸易中的地位进一步加强,跨国公司内部高科技产业的贸易比例不断提高。长期以来,跨国公  相似文献   

9.
跨国公司是直接投资的载体和媒介。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服务贸易在跨国公司业务份额的比重逐渐加跨国公司已经成为服务贸易的主体。本文介绍了服务贸易新的发展态势,尤其对服务贸易中的技术贸易和人力资本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分析了服务贸易对跨国公司的推进作用,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在发展服务贸易和处理跨国公司的服务贸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飞速发展,吸引了众多经济学者来关注其背后的动因。本文通过对公司内贸易决定因素研究现状的回顾,构建了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最后通过一个产业回归模型来验证假说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因欧美金融危机而放缓,但并不影响跨国公司价值链的全球扩张和战略调整,反而促使跨国公司更加重视运用公司内贸易手段来强化其全球价值链的内部约束与控制,从而使价值链扩张、公司内贸易与成本优势、差异化优势联系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12.
贸易投资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趋势。跨国公司通过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和利用资源,使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围绕着跨国公司国际生产的价值链,相互依存,共生增长。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理论也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发展,融为一体。贸易投资一体化不仅可以对贸易波动产生的风险的进行分散,而且FDI通过其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作用,促进了出口贸易的发展,进而促进了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东亚的区域内贸易发展及其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入21世纪以来,东亚出现了签署各种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协定的浪潮。本文从东亚贸易发展角度切入,寻找东亚走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事实依据。东亚贸易近年来的发展源于东亚区域内贸易的扩大,而区域内贸易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IT关联产品、特别是中间品贸易。本文试图从工程间分工、模块化和跨国公司战略三个方面,诠释东亚区域内贸易发展的动力机制。本文认为,东亚贸易中区域内中间品贸易依赖于终极品的域外出口的格局,不利于东亚贸易的自律发展。积极促进终极品的区域内贸易,应该是东亚贸易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中美纺织品贸易博弈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纺织贸易争端是中美双方争取自身贸易利益的博弈过程。我国纺织服装品业的应对策略是:加强对加勒比地区、非洲、东南亚等与欧、美有优惠贸易安排的国家的投资与合作;塑造和推广自有服装品牌;完善产业内部协调机制;充分运用 WTO 规则应对各种限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李雪 《辽宁经济》2004,(10):42-42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实行出口导向的外资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特别是1993年以后,中国连续8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引资国。联合国贸发会发表的42003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2002年中国大陆吸引外资达530亿美元,创下年度引资全球第一的历史记录,新一轮的投资热潮正向中国涌来。由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既发生在子公  相似文献   

16.
包华芳 《中国经贸》2014,(12):236-236
随着资本涌入贸易领域,各种贸易企业纷纷建立,虽然促进了贸易经济的繁荣,但同时也加剧了竞争,为了更好的适应激烈竞争的贸易环境,各类企业纷纷开始重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建设。本文简要阐述内部控制对风险防范的重要性,进而从四个方面论述做好贸易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旨在做好企业内部控制,从而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海外经济评论》2007,(36):28-29
最近,由于部分产品质量不过关或者不符安全标准,“中国制造”的品牌在美欧以及全球市场都受到冷遇,也使中国与主要贸易体之间的贸易纠纷,显得更加突出和复杂。  相似文献   

18.
陈丽丽 《山东经济》2009,25(6):61-65
本文首次在产业内贸易运用Lall(2001)的技术含量分类标准,分别测算北美自由贸易区静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GL)和动态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MIIT)。结果显示:一是北美自由贸易区对经济水平差异大的美墨两国和经济水平相似的美加两国的影响不同。二是GL贸易调整成本和边际产业内贸易调整成本两者不一致。三是美加之间贸易调整总体上小于美墨之间的贸易调整成本。  相似文献   

19.
日美贸易摩擦与战略贸易论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刘力战略贸易论是本世纪70年代末产生的一种最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学说,这一学说以现实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为前提,主张国家采取所谓的“战略性贸易政策”,以改善市场运行的结果,实现本国经济福利最大化。战略贸易论产生之...  相似文献   

20.
传统意义上的国际贸易,是建立在生产要素在贸易国之间不能流动基础之上的,贸易利益完全归贸易国所有。随着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要素在贸易国之间不能流动的前提消失,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由于同为跨国公司主导而一体化了。贸易投资在一体化条件下,国际贸易利益不再只属于贸易国,而是分割为几部分由东道国以及母国的有关主体分享,而且,属于东道国部分会因与跨国公司利益的不一致性而难以顺利实现。我国吸收了大量外商直接投资,外资企业外贸倾向大,但由于利益分割等原因,外资企业进出口贸易的利益并非全属于我国,而且也存在贸易利益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