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晓杰 《经济与管理》2009,23(11):14-18
从世界范围来看,农业补贴的核心是粮食补贴。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从我国现行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分析来看,在提高粮食产量和增加种粮农民收入上,生产性专项补贴与农资综合直补比直接补贴更有成效,直补政策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更具优势。我国应该合理整合各项补贴政策,发挥其协同效应,以保障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两大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2004年以来,国家对种粮农民相继出台了免征农业税、发放粮食直接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体现了国家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高度重视,惠及亿万农民。虽然粮食直补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由于这一政策在实施初期存在准备不足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复杂性,致使这一工作仍然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在未来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笔者结合近年来从事粮食补贴工作的实践,对粮食补贴政策执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粮食直补政策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直接补贴是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粮食增产、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之一.虽然粮食直补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明显的效果,但由于这一政策还处于实施初期,因此,仍然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在未来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同时,粮食直补只是农业支持与保护体系政策中的一项措施,要真正达到粮食安全目标,还有赖于相关配套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粮食直补政策是国家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是促进"三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4年实施以来,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在研究中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观点。为了对粮食直补政策进行全面正确的评价,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一是粮食直补政策概念的界定;二是粮食直补政策实施的现状分析;三是完善我国粮食直补政策的思路;四是完善我国粮食直补政策的对策建议;五是粮食直补政策的改革取向。总的观点是,在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进行改革。改革的取向是,补贴对象向粮食主产区、农业经济合作社以及种粮大户、粮食生产企业、农业现代化进行转移。  相似文献   

5.
粮食问题一直是我国农业政策的核心,我国从2004年开始逐步将粮食补贴从流通领域补贴转为直接补贴,本文通过模型分析的方法,量化分析我国农业直接补贴的政策效应,分析了粮食直接补贴对粮食产量、粮食价格、农民收入等方面的影响,并对我国粮食直补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实行种粮直接补贴政策,完成了我国农业补贴政策从"黄箱"到"绿箱"的历史演进,加快了与WTO农业贸易规则接轨的步伐。自种粮直补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农业虽然取得很大成效,但亦存在诸多问题。为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民生,文章认为应从完善种粮直补体系,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等方面不断完善此项政策。  相似文献   

7.
第一,粮食直补。为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从实际效果出发,建议将其转变为脱钩补贴,纳入"绿箱"直接收入支付,为"黄箱"补贴实施保留政策空间。同时,要进一步增加粮食直补资金总量。第二,农资综合补贴。按照"价补统筹、动态调整、只增不减"原则,实施动态调整机制,新增补贴资金重点向粮食主产区倾斜,着力提高主产  相似文献   

8.
该文以江苏为例分析了当前对农民收入实行直补的紧迫性,推行这一政策必须考虑财政承受能力、补贴效率、配套政策等因素,认为当前将粮食风险基金及价格补贴转用于直补农民的同时,应基本免除农民税费负担。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以黑龙江省农户调查问卷为基础,全面分析粮食直补政策与农户种植意愿的关系具有普遍意义。通过分析发现:样本农户对粮食直补政策比较满意,粮食直补政策可以推动农户的种粮积极性,对农户的种植决策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市场价格、是否有种粮补贴和家庭需要是农户在决策是否种粮时的主要因素;保护价收购、种粮直接补贴和低息贷款是提高种粮积极性主要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效应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直补政策确实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粮食生产。当前粮食直补的政策效应逐步降低,其原因在于将粮食直补政策游离于改造农业经营的微观基础、发展现代农业目标之外,单一的普惠制补贴方式凝固了传统的小农经济经营模式,弱化了补贴政策效应。为此,粮食直补政策的目标设计要综合考虑粮食总产、单产、商品率、农民收益以及经营方式等因素,将直补政策纳入发展现代农业全局,坚持直补资金存量稳定、增量倾斜,将普惠制与特惠制相结合,在保持政策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增强政策的激励作用,以提高土地产出率为目标,努力提高单产,稳定总产。  相似文献   

11.
粮食直接补贴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光焰 《经济经纬》2005,(1):117-120
粮食直接补贴是我国2004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直补经过四个阶段的探索和改革,在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取得良好效应。但改革是对政府、企业、农民三者之间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在补贴方法、标准、资金等制度设计和操作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需要研究的问题。因此,进一步深化改革,尤其是建立产销区间的直补资金转移机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第一,分类试点对农民直接补贴办法,扩大补贴试点范围。目前部分地区开展对农民直接补贴试点,与传统对流通环节补贴相比,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但是,应该看到,目前对农民直接补贴的方式很多,有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对农民收入的直接补贴。因为部分补贴还是与农产品(粮食)的产量挂钩,只是补贴的方式发生了变化而已。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性差异较大, 要求全国按一种模式开展试点是不科学的,应允许有地区差别。通过在不同地区开展不同模式的直补试点,进行多方案比较,发现问题,不断完善,然后将较完善的方案推广到其他地区。对于一些以非农产业为主的地区,地方财政实力较好,可以考虑对农民进行直接收入补贴(即不与产量挂钩);而对于以农业为主的粮食主产区,因其粮食生产对全国粮食安全的关系重大,应实施  相似文献   

13.
《经济导刊》2006,(3):26-27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主题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提出了“要建立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制度”。这个文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农民增收的一号文件,提出了9个方面22条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文件从农业内部、农村内部和农村外部三个层次,提出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有关政策,决定降低农业税率3个百分点、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种粮收入在农民全年收入中占有很大比例.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和免征农业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使黑龙江省广大种粮农民得到了很多实惠.但是,农资价格的持续上涨,使得农民投入不断增加,国家税改政策和粮价上涨给农民增收带来的收益,正在被以种子、化肥为主的农资价格上涨所冲销,使农民种粮效益降低.通过对黑龙江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波动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分析,对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进行了探讨,旨在为黑龙江省农民增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吴成福 《经济经纬》2006,(6):101-103
发达国家的粮食补贴方式有许多可资借鉴的先进经验。我国现行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存在着与WTO规则不符、标准单一、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粮食直补政策,我们应做好如下工作:建立符合WTO农业协议的补贴方式;构建农民收入支持体系;建立监督机制,切实提高政策的执行效率等。  相似文献   

16.
1.稳定粮食直补工作政策。农民种粮便可以得到补贴,这是农民增收的一条可靠途径。只有这项政策长期坚持下去,农民才会觉得种粮有利可图,才会加大对土地的投入,从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2.建议国家加大对农业投入品的调控,特别是对化肥、种子等重要投入品,要有行政干预,避免农民的增收步伐因生产成本的过度增长而变得缓慢。同时,积极扩展直接补贴范围,建立包括以价差为基础的保证农民收入稳定性的价格补贴,降低种粮成本的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补贴和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的农机具补贴等,将来还可以探讨建立“休耕”和“轮耕”等…  相似文献   

17.
普惠式的养老金筹资的结构不同。过去的老农保主要都是农民自己缴费.实际上是自我储蓄的模式。而新农保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是三个筹资渠道。特别是中央财政对地方进行补助,这个补助又是直接补贴到农民的头上。我认为它是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的惠农政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实行粮食直补政策目的在于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充分发挥粮食直补政策对农业现代化的导向作用,要引导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粮食直补资金要向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倾斜,向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应用倾斜,向优质粮食品种倾斜,粮食直补政策要支持农民参加农业保险。  相似文献   

19.
一、凌云县强农惠农资金政策落实情况凌云县农民从2007年开始,逐步享受到了退耕还林补助、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两免一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村特困家庭医疗救助等共43项补贴补助,补贴项目从2007年开始的22项增加到了现在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粮食直补政策实施以来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最近对这一政策的效应看法出现分歧,一些同志认为其政策效应正在递减,应该用新的政策加以替代。这对粮食直补政策的去留非常重要,本文因此进行了专门分析研究。首先确定测试"效应递减"的指标,然后依次考察了粮食直补政策积极作用的发展变化,探索了"效应递减"生产的原因,分析了直补政策与价格支持的利弊,文章最后提出维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