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天一阁范氏族谱已有部分失传。见存于天一阁的尚有《四明范氏宗谱》等5种,是为研究天一阁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2.
斯文 《走向世界》2013,(9X):18-19
<正>"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听着空中不断炸响的爆竹,看着周围忙忙碌碌置办年货的人群,很自然地想起了鲁迅小说《祝福》中的这句话。在我的老家招远东北乡,大年三十这天,红彤彤的春联贴到了门上,五颜六色的年画挂到了墙上,正房正间的北墙上,挂上了只有过春节才能挂的宗谱,乡下人叫"请宗谱"。宗谱上了墙,便意味着将祖先请回了家,要和后人们一起过春节了。在祖先面前,任何不恭和过分的嬉戏都被视为禁忌,轻则招来大  相似文献   

3.
涪陵“点易洞”,1981年被收入《中国名胜词典》。点易洞是一个人工开凿的石洞。据宋人王象之《舆地记胜》和《涪州志》记载,北宋绍圣四年,古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程颐被贬官,到达涪陵,在此人工开凿的山洞,点注《易经》。  相似文献   

4.
江河水 《宁波通讯》2014,(18):50-55
<正>桥应该是江南水乡最有特色的代表性景物。鄞江的桥颇具江南水乡的桥梁特色,样式繁多,有单孔石拱桥如光溪桥、蜈蚣桥,有三孔石平桥如六贵桥,还有屋盖式风雨廊桥如悬慈桥以及亭阁式的梅园大桥等。如果你到过鄞江,便知道这里该就是元人马致远笔下的"小桥流水人家"吧。在这各式桥梁中最有名的当是位于它山堰下游约一华里处的鄞江桥,曾被冠以"廊桥圆梦"。鄞江桥传承了古镇的历史文脉,与四乡百姓的烟火生活息息相关。鄞江之上的鄞江桥,据考证始建于宋。当时称为"大德桥",又称"大德公桥"。宋代此桥,非常简易,只是以木桩为桥脚,上铺竹条编织物的竹木桥。鄞江上的这座简易竹木桥,虽时遭洪水冲击而毁坏,但因简单,所以修复也较为容易。  相似文献   

5.
北宋画家李公麟所做的《阳关图》取意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阳关图》的产生引发了一系列的题画之作,现以题画学、语图理论为支撑,探析《阳关图》与其题画诗之间的语图研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宁波通讯》2013,(8):2+1
鄞州区横溪镇位于鄞州区南翼,镶嵌于鄞东平原与金峨山麓之间,属山区半山区,据《鄞县通志》记载:固有溪横亘镇上,故得其名。镇域东邻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南毗奉化市,西接姜山镇,北枕云龙镇,曾是鄞州的五大建制镇之一。有"鄞南福地,灵秀横溪"之美誉,距宁波市区22公里。面积92平方公里,由1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个社区组建而成。全镇在册人口27860队,外来人口17869人。镇域交通  相似文献   

7.
殷雪 《黑河学刊》2014,(2):67-68
北宋画家李公麟所做的《阳关图》取意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阳关图》的产生引发了一系列的题画之作,现以题画学、语图理论为支撑,探析《阳关图》与其题画诗之间的语图研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正>闻龙《茶笺》——孝子茶书亦难得在各种茶书中,有关闻龙(1551—1631)的简介不过300来字,生卒、生平不详。据宁波天一阁博物馆收藏的民国十一年(1922)《鄞西石马塘闻氏家乘》记载,闻龙系鄞西闻氏天官房四房十一世后裔,谱名闻继龙,因  相似文献   

9.
清代道光年间,陕西蒲城知县蔡信芳离任时,百姓拦道挽留,哭声震天的场景让他大为感动,作《罢郡》一诗来抒发情感:"罢郡轻舟回江南,不带关中一点棉。回看群黎终有愧,长亭一别心黯然。"据《蒲城县志》载,蔡信芳,字芝轩,湖南善化人,进士出身。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授陕西  相似文献   

10.
<正>西岙村,古称西洲,位于宁海县长街镇北端。宋代时西岙有1000多户人家,居住有"陈、郑、周、王、"等十六姓,村内仅打铜店就多达36爿,可见古村规模之庞大,经济之繁荣。是宁海及浙东地区最古老的村庄之一。西岙,山明水秀,人杰地灵,历代文人辈出,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宋时有楹联:父御史、子御史、父子三御史;兄进士、弟进士、兄弟四进士。此后元、明、清各代人才辈出。南宋为西岙村鼎盛时期,因年代久远故现存古民居较少,尚存陈氏十一世祖文纬公故居,其官居右司郎中,退老而归所建。四姓祠堂是陈、郑、  相似文献   

11.
河南"开胸验肺事件"发生后,诸多评论认为,《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存在漏洞。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日前回应称,他未听说该办法会进行修订。(据7月30日《新京报》)张海超的"开胸验肺"极端之举,在官方、媒体舆论以及  相似文献   

12.
柳宗元工于诗文,亦工于书法,但惜其字不传,史有记载,这庶几成了学界的共识。2006年,学者柳哲在查阅江苏无锡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所编《锡山徐氏宗谱》善本时,在《宗谱》卷七的懿王像背面,发现了有"柳宗元敬题"的《懿王像赞》这一书法艺术作品。经过论证,他认定这是柳宗元的手迹。文章据此对柳哲先生所持观点,详加辨析。首先,从赞序文体的内容、特点进行分析,阐明《懿王像赞》结构极不规范,与柳宗元的文风相去甚远。其次,分析像赞书写的字的结体、笔意,缺乏章草的特点,阐明不可能出自精于章草的柳宗元之手。最后,据史料记载,唐代不见有款印现象。阐明像赞的款书"柳宗元敬题"和"柳氏"、"宗元之印"款印连钤,均不符合规范,由此证实,像赞不是柳宗元手迹,是伪作。  相似文献   

13.
<正>在老宁波人的记忆中,宁波有一东一西两座千年古桥,东边为江东的张斌桥,西边为鄞州的鄞江廊桥。张斌桥始建于900多年前的北宋,于上世纪80年代末被拆除;鄞江廊桥始建于1000多年前的唐代,于上世纪70年代末被拆除。3月29日上午,重建后的两座古桥同日落成,重现人们视野之中。3月29日上午,浙东名桥——张斌桥在阔别26年后,在鄞州区下应街道西江古村迁建落成。  相似文献   

14.
袁捷 《魅力中国》2013,(22):129-129
《尚书》自古以来就以佶屈聱牙、古奥难懂著称,因此学者多据《史记》与之相关的篇章对读,以期解读上古职官典要、名物制度及先秦两汉之语言变化发展的规律。但是《尚书》与《史记》也有不少相互抵牾的地方,历来就有学者对其辨析和考证。自宋昊械开始怀疑伪古文《尚书》之后,经后世学者不断努力,至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出后,孔传之伪,遂成定论。而司马贞能早识《五帝本纪》与伪孔传之异,并大胆怀疑,可谓慧眼独到。本文是笔者在将《史记.五帝本纪》与《尚书.免典》对读的过程中注重录其与伪古文《尚书》相异的部分而成,现不揣浅陋,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走向世界》2015,(13):68-69
翡翠不但具有典型的外在美,更具有丰富的内涵。翡翠以绿为名贵,色泽明丽,艳而不浮;如春林吐芳,生机盎然,预示着生命之树常青,象征着国运、家运欣欣向荣。翡翠,也称翡翠玉、翠玉、硬玉、缅甸玉,是玉的一种。古往今来,在五彩斑斓的玉石世界里,翡翠后来居上,被称为"玉石之王"。翡翠之名由来已久,北宋欧阳修《归田录》载:"余家有一玉罂,形制甚古而精巧,始得之梅圣俞,以为碧玉。在颍州时,尝以示  相似文献   

16.
梁枝文 《中国西部》2014,(35):22-25
<正>菊花独具魅力的文化内涵,使其身影浸淫于各种文化载体。包括古代的书法、绘画、音乐和近现代的电影、音乐、摄影等各种形式。据不完全统计,以菊花为要素的影视作品有《菊花茶》《满城尽带黄金甲》《山菊花》《菊花醉》《阳台上的野菊花》等,以菊为题材的音乐有《菊花台》《菊花香》《野菊花》《冰菊物语》《菊英泪》等。  相似文献   

17.
范钦,字尧卿,号东明,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殿试取为二甲第三十八名,是四明范氏自明以来考取的第一个进士。戎马倥偬的范钦爱书如命,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前后修建天一阁。"天一阁"之名,是借郑玄《易经注》"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语,取以水制火之意。书楼共两层,楼上为一个统间,合"天一"之数;楼下分为六间,合"地六"之数,象征"天一地六"。  相似文献   

18.
茶生于天地之间,采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生在纳溪的人都有喝茶的习惯,尤其爱喝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大赞过的纳溪特早茶——"二月茶"。,纳溪茶文化源远流长纳溪,自古以来就是茶树原产地之一,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晋代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记有"纳溪、梅岭产茶"之句。  相似文献   

19.
<正>甘肃庆阳地处黄土高原的中心地带,海拔约2000米,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源地。周朝的祖先初在庆阳繁衍生息,后来由于受到犬戎的威胁,被迫南迁至岐山,也就是现在的陕西宝鸡带。据史书记载,周的先祖不曾率族人"奔戎狄(今庆阳)之间",与其子鞠陶、孙公刘等"教民稼穑""务耕种,行地宜",启了先周农耕文化之先河,史称"周道之兴自此始",巍巍周祖陵矗立于庆城东山之巅,殿宇巍峨。另据《史记》记载,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在此曾与中医鼻祖岐伯论医,有《黄帝内经》行世,"岐黄故里"也由此得名。和沿海省份相比,庆阳是个穷地方,但在甘肃省内,和河西走廊的绿洲城市相比,庆阳的人居条件堪称优越。因此,几千年来,庆阳人常说,"八百里秦川,不  相似文献   

20.
沉默是金     
沉默意味着什么?沉默在中国特定的情势下就是韬光养晦——案例一:据2006年2月12日新浪娱乐:网上恶搞《无极》的视频短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显然已经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