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兰 《黑河学刊》2009,(7):82-83
根据"母语迁移"理论,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母语的使用习惯会直接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并对其起到积极促进或消极干扰作用。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写作体现的不仅是写作者的英语句法和词汇能力,同时它也反映了写作者的英语的社会语用能力。应对汉英两种语言所体现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进行对比。英语学习者只有了解英汉语篇思维模式的差异,才能在写作中的语篇层面,自觉地遵循英语的思维特点整理思路,达到英语写作中词汇、句型、语篇的完美组合。  相似文献   

2.
第二语言习得所指的是对于母语之外的语言的学习,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对第二语言习得展开了系统性的研究,发展至今已经可以作为独立的学科而存在。第二语言习得系统主要研究的是对母语之外的语言学习的全过程。而在此过程中的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是对学习者习得效果的考验,同时也是对学习者对于语言理解能力和学习水平的重要体现。运用有效的语言输入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习者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而语言输出则能体现学习者对语言的习得水平和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是公认的现代语言学之父,他为语言学这门学科确定了研究的对象。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是索绪尔提出的"语言"和"言语"两个概念,为英语学习中的口语教学提供了指导思想,对于提高教师口语教学水平和第二语言学习者自身口语水平及其语言能力具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李妍 《魅力中国》2010,(7X):92-92
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的称呼行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文化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英语学习者的称呼行为既受到英语文化的影响,也受到汉语文化的影响。因而就出现了不符合英语文化习惯的不得体的称呼,即称呼的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的称呼行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文化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英语学习者的称呼行为既受到英语文化的影响,也受到汉语文化的影响。因而就出现了不符合英语文化习惯的不得体的称呼,即称呼的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6.
张媛 《魅力中国》2014,(14):146-146
在中国,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中会产生忧虑和恐惧感,甚至不敢用这种语言跟人交流,出现这种症状可被称作一种英语焦虑症。其产生有学习者内部及外部环境的多方面原因。语言焦虑是影响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合理利用和应对焦虑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果。本文主要介绍了语言焦虑的定义及原因并根据原因提出了英语焦虑的应对策略,以期对英语教学提供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7.
李敏刚 《魅力中国》2014,(18):182-182
二语习得理论经过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近年来其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尤其在大学英语教学方面的作用十分显著。第二语言习得是与语言教学有直接和密切关系的独立学科。克拉中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影响。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来指导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英语运用水平。而且能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粤方言是汉语的一支,广泛地使用于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海外的华人社区,以广州话为标准。港澳同胞经常给人留下以英文流利的印象,因此许多人认为粤方言学习者在英语语音方面不存在母语迁移现象。其实,这是因为英语对于香港人和一部分澳门人来说是第二语言,而对于生活在中国内地的人们来说,英语是外语。因此,同样是操粤方言的人在英语语音习得方面是有差异的。许多研究结果表明,母语迁移会对第二语言习得造成很大的影响,粤方言在辅音上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比较明显,而元音负迁移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任俊香  梁冰 《魅力中国》2010,(4X):114-114
英语习语对学习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语言语用现象,而其习得是词汇学习中的难中之难,因而研究英语习语的教学具有必要性。本文从概念隐喻理论的角度研究习语,提出大多数习语是有理据的,而非任意的,为习语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促进习语的学习和掌握。  相似文献   

10.
陈夜羽  卢岳 《魅力中国》2013,(13):374-375
本文基于自建语料库和BNC两个语料库中的数据,详细分析了闽南科技学院(后简称闽科)英语专业学习者话语标记语weu语用功能的使用与掌握情况。研究发现闽科英语学习者使用well的语用功能用法比较单一。无法达到与本族语者相同的水平,存在语用石化现象。  相似文献   

11.
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语言失误现象,应针对不同语境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表达形式,培养英语学习者的文化移情能力,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强化学生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王建娜  赵莉 《新西部(上)》2010,(3):118-118,115
语用失误是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用失误的表现进行分析,从二语习得角度出发剖析了中国二语习得者语用失误的深层原因,并提出提高语用理解能力需转变教学现念,重视文化教学;重视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提供更多的文化语境,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对第二语言习得的深入研究,人们意识到学习者本人是语言学习的内因。通过以广西民族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和面谈等研究工具,着重调查和分析民族地区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动机、态度和影响其英语学习好坏的主要因素,以及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他们的心理影响;并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根据学生心理状况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一个包括听、说、读、写诸能力在内的综合体。口语表达能力是重要技能之一,也是众多英语学习者的薄弱环节。如何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成为英语学习者面临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常采用推理的方法,把新获得的语言规则不适当地扩大使用,而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出现泛化现象。泛化的产生有其独特的心理机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克服和引导,避免不必要泛化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调查了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是否同步发展,以及学习者的语用能力与学习者因素尤其是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学生的语用能力滞后于其语言能力;学生的内在兴趣动机与成绩动机对语用能力的提高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调查了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是否同步发晨,以及学习者的语用能力与学习者因素尤其是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学生的语用能力滞后于其语言能力;学生的内在兴趣动机与成绩动机对语用能力的提高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8.
李敏 《魅力中国》2010,(35):274-274
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母语思维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是众多语言学家及心理学家所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母语思维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既有着积极的影响,又有着消极的影响,既能帮助第二语言学习者,又能妨碍第二语言学习者。所以,本文旨在通过二语习得理论来分析母语思维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二语习得作为独立的学科,主要是探求人们在掌握母语后是如何习得第二语言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就是要系统地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的本质和过程。本文在介绍了二语习得主要研究内容的基础上,阐述了第二语言习得学习策略模式的培养与教学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20.
在各种学习资源俯拾即是的现代社会,我们对国外邻居的了解却少之又少.社会风貌、文化习俗、语言溯源、历史发展等都会形成种种障碍,让很多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留下缺憾,如果想要畅谈英语国家的文化,就要了解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明白其语用语境,避免语用失误才能实现更好的语言交流,回避文化冲突带来的各种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