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政府预算信息反映着政府的财政收支活动,而政府作为社会公众利益的代表,其资金活动理应受到社会公众的监督。虽然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实现政府预算信息公开化,但由于政府预算信息本身的性质、我国其他相应的条件和环境还不成熟、政府间财权事权不匹配及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仍存在,使得我国政府预算信息公开化的实现过程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并且存在一定的障碍。  相似文献   

2.
1999年开始试行的地方财政部门预算是顺应我国构建公共财政模式的要求而进行的政府预算制度的改革。部门预算的实施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根本转型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与作用。但当前在部门预算改革中还存在预算编制、审批时间短,预算外资金大量存在,财政支出的低效率,法与法之间的抵触,预算法制化程度较低,监督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必须针对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3.
政府预算审批监督权,是我国人大的一项重要职权,但在我国现实生活中,这项权力落实得并不理想,存在着被虚化、被形式化的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应从加强和完善人大预算审批监督机制入手。首先,解决人大预算审批监督机构缺失的问题,在人大内增设专门的预算审批和监督机构;其次,要科学编制预算,在政府内设立专门的预算编制机构,解决目前的预算编制与预算的具体执行同是一个机关的问题;再次,建立预算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法纪,使违法违规者得到应有的惩处,有效地堵塞滋生腐败的漏洞。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预算管理与预算机制的运行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即企业高层的重视程度不够、控制力和执行力不够、在实施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提高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预算管理认识、加强预算管理与预算机制在企业中的控制力和执行力、完善企业的监督机制等措施。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不断完善预算管理与预算机制的运行环境。  相似文献   

5.
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施行背景下,深圳市政府向吴君亮团队公开了本级政府2008年部门预算,并由此拉开了我国政府向公众公开财政预算的序幕。但是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政府向公民公开预算刚开始起步,距离建立一个成熟的预算公开制度还存在政府官员和公众信息公开意识薄弱、政府对信息的垄断以及公开的预算如同"天书"等问题。因此,需要采取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文化建设、使公开预算内容"平民化"、在人大常委会下设预算委员会以强化人大预算监督以及推进财政电子政务发展等策略,加强制度建设,突破现实公共预算信息公开中的瓶颈,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相似文献   

6.
在比率税制下,平衡预算乘数是否等于1,学者们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其主要根源在于不同学者对平衡预算乘数定义中政府净税收和政府购买支出同时变化这一"同时"的理解存在分歧。根据平衡预算乘数的定义,考虑到比率税制下税收乘数的推导引入了时间因素,为保证平衡预算时政府净税收和政府购买支出的"同时"变动,平衡预算乘数的计算也要引入时间因素。因而,确保时间一致性是正确推导平衡预算乘数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7.
强化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编制体系,强化预算约束力,促进各预算部门依法理财,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目前我国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存在监督机制落后、范围狭小、手段单一、对查出问题处罚不力等问题.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对策是完善监督机制、细化部门支出预算,处理好合法性与经济效益性审计的关系,强化人大和社会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社会资源的配置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政府已由资源配置的"主角"转变为"配角".因此,政府预算编制要适应政府职能的转变,实行部门预算、重构复式预算和预算科目体系化,改进预算编制方法,增加预算透明度,提高政府预算编制的法律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9.
浅谈政府预算过程中各利益相关主体及其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政府预算的本质出发,按照构建公共财政的理念,在"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运用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以及博弈论理论等,采用规范分析方法,循着政府预算的形成过程,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对中国政府预算申请部门、预算审核部门、预算审批部门、预算监督部门等利益相关主体在预算过程中的行为及其对政府预算过程和结果的影响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化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编制体系,强化预算约束力,促进各预算部门依法理财,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目前我国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存在监督机制落后、范围狭小、手段单一、对查出问题处罚不力等问题。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对策是完善监督机制、细化部门支出预算,处理好合法性与经济效益性审计的关系,强化人大和社会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形势下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公共财政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各级政府财政权力和公共事务责任不对称;相对于经济发展.公共服务明显失衡;预算管理体制不够完善;财政支出结构不尽合理;政府行为不规范,财政监督力度较为薄弱。对上述问题,我国应从强化公共财政意识、改善内部管理体制和建立外部监督机制等方面入手,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提高政府治理效能和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是"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明确要求.预算绩效管理作为财政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与政府治理效能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分析了预算绩效和政府治理的关系,在政府治理背景下对绩效管理框架提出细化方案,并从加快制度建设、强化责任约束、将绩效理念和方法融入行政管理全过程、提高规划和预算的衔接程度四个方面对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在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风险也在逐渐累积。地方政府债务具有规模较大、项目较多、涉及面广、风险较高等特点。缺乏顶层制度上的规范和约束,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融资平台经营效益低,偿债能力差,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剧的基本成因。因此,需要在政府债务监管体系建设、债务管理体制建设、项目管理及债务预算管理等方面,建立立体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14.
参与式预算是起源于巴西并在我国多地得到实践的公共财政管理手段,其与财政支出评价共同构成政府绩效预算改革的两条路径,成为促进政府行动合理性的重要制度安排。作为最早进行参与式预算试验的试点地方,浙江省温岭市新河镇具有重要的代表性。本文通过对温岭市参与式预算的制度设计、制度绩效以及制度困境的分析,提出了降低参与成本、提高代表参与质量、推进预算项目库建设、提升政府财政管理水平、实现参与式预算与"PPP"模式的对接等五个措施,以期能够有效推进参与式预算的推广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预算会计已经不能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和预算管理体制变化,不符合国际上实现"透明、绩效"政府目标的要求,其他国家的政府基金会计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全面构建我国政府会计体系应该明确以提供政府受托责任及绩效信息为政府会计目标,确立以基金为政府会计主体,明确政府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建立政府会计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目前,每年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讨论审议的各级政府的财政预决算报告,都是由财政部门汇集统计不同的预算单位的会计信息得来的。预算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既影响到政府对公共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对经济的"看不见的手"的干预行为,同时也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但在我国,由于预算单位会计信息正处在由  相似文献   

17.
闫东玲  罗旭华 《全国商情》2007,6(6):126-128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预算制度,对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我国社会保障预算的编制和实施尚处于试点阶段,因此,社会保障预算的编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为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预算制度,应科学地确立社会保障预算编制的总体目标和模式,明确社会保障预算在财政预算体系中的地位,保证社会保障预算各类指标的准确性和有用性,加强社会保障预算管理的法制建设,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预算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转型面临着"低能力国家"、"低质市场经济"、"民主形式主义"、"非理性民粹主义"等诸多陷阱。应对转型陷阱的出路在于加快国家建构,实现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预算不仅是一种效率工具和控制工具,它还是现代社会实现国家建构、创新公共治理的关键,在突破转型陷阱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预算宪则",可以对经济秩序建构;通过预算的控制与责任机制,可以对政治和社会秩序建构;通过预算的信息表达与协商,可以对公共理性建构。为提升预算的建构力,需要加快相关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9.
政府预算改革:我国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关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财政改革的目标就是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西方国家几百年的公共财政实践已经表明现代政府预算制度对于"公共财政"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我国"公共财政"框架的构建也应从改革现行的政府预算制度入手.当前进行的以部门预算改革为切入点、多项改革措施配套推行的预算管理改革就是我国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地方人大预算监督权运行状态欠佳,刚性不足.地方立法是弥补预算监督刚性不足的可能存在:地方立法具有法定权威性,是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地方立法权的扩容使其覆盖面具有普遍性,并且属于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发挥主导作用的权力.预算监督和地方立法具有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一方面,地方立法需要借助预算监督拓展立法空间;另一方面,预算监督有待地方立法予以保障.两者融合点在于通过地方立法加强地方政府给付行政.实现两者融合发展,地方立法应当注重选择给付性立法项目、推动"预算类条款"落实、强化"预算类条款"立法评估、充分体现多元主体的利益表达.此外,监察机关应当加强对政府给付行政的监察治理,提高地方立法"预算类条款"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