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5 毫秒
1.
析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是内部审计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树立审计权威、赢得领导信任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审计质量,规范审计行为,防范审计风险是审计工作的长期任务。内部审计部门及人员必须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服务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印发了《业务风险控制管理制度和体系》。对内部风险控制的体系建设、运作基础、程序、组织管理以及检查监督、考核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使内部风险管理工作更加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这一制度体系的出台.进一步体现了内部风险控制在央行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为内部审计部门将各项业务风险控制纳入审计视野.为有效的控制自身审计风险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内部审计风险是指执行领导和上级审计部门交办的作物任务质量不高,对审计对象所供资料的真产性辨别不清或发现问题而未揭露。本就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内部原因、外部原因及其防范对策作一些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4.
内部审计的发展从萌芽期到业务导向的内部审计,然后是管理导向的内部审计,最后是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内部审计部门目前在公司中所占的位置越来越关键,从最初可有可无的部门,到现在掌管公司风险导向的机构,目前已是一个成功公司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作为现代审计方法,目前我国只是提出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概念,并未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也没有关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系统性理论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是商业银行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国际上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对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产生了诸多深远的影响,今天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应注重内部控制,参与银行公司治理,开展增值审计,发掘内部审计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的陆续上市和外资银行的进入,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如何使商业银行在收益既定的情况下降低资产风险,在风险既定的情况下提高收益,实现风险和收益的良好均衡,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创新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和模式,将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各国吸取危机教训,强化内部审计部门在银行风险管理、资本管理及流动性管理等多方面的职能作用,力求促使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做到以风险为导向并对银行各业务条线进行全覆盖。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内部审计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仍无法满足新的监管规则的要求,也无法通过有效的内部审计彻底防范控制风险。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在其独立性、内部审计文化、人员素养、审计技术等多个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8.
信贷业务收入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信贷资产质量决定着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如何促进信贷风险管理,搞好信贷资产质量审计是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重点。随着商业银行内审职能由合规性审计向战略性审计的转移,信贷资产质量审计的内容与重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审计中不再仅仅是检查信贷行为是否合规,战略决策、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发展趋势成为审计关注的重要内容。与内部审计职能的转换相适应,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审计的内容与重点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从单纯的业务合规审计转移到从制度、管理、执行等方面,在审计内容及重点的设计上…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企业组织的建立和内部审计的发展,内部审计风险也作为一种客观存在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主要包括:1、未能审查出重大错误的风险;2、发表了不适当审计意见的风险;3、审计证据证明力不足,导致审计结论被推翻的风险;4、审计效果未被领导认可的风险;5、审计结论正确无误,但由于某种业务关系而受到人身伤害的风险。由于审计成本和客观因素的限制使得审计风险的完全避免成为不可能,但我们可以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防范审计风险。笔者通过多年的审计实践总结出以下几个要点:1.保持独立性是防范审计风…  相似文献   

10.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是内部审计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树立审计权威、赢得领导信任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审计质量、规范审计行为、防范审计风险是审计工作的长期任务,内部审计部门及人员必须加强审计质量监控,更好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服务职能作用。笔者现就审计实践.谈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国际金融危机后,商业银行改进公司治理、强化风险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对内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内部审计的有效性。1.内部审计独立性不足。现行体制下,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普遍面向经营管理层而不是直接向"三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各种利益有着密切的联系,审计人员独立性较差,所做出  相似文献   

12.
杨晓彤 《价值工程》2019,38(22):65-68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飞速发展,企风险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内部审计人员以及机构应着眼于全面的组织风险,内部审计的业务开展也应该围绕风险展开。在新的政策影响下,中石油怎样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以及需要在人员和结构上做哪些调整,实施过程中怎样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得到解答。  相似文献   

13.
内部审计风险来源于方方面面,包括审计人员的素质、审计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审计作业过程以及审计意见的表达等,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抽样风险。内部审计限于人员力量的不足,在执行审计任务时,不可能对全部经济业务进行详细审查,而大量运用现代审计抽样方法。进行总体测试,难免会出现偏差,进而影响审计结论的正确性,导致审计抽样风险的产生。 2、审计人员过失风险。当前,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审计知识面狭窄,财经法规不熟,在审计工作中就不可避免地出现由于审计人员业务不熟,受时间、手段等限制,造成审计结…  相似文献   

14.
《现代审计》2005,(6):29-29
一、明确内部审计发展方向。应积极开展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效益审计、风险审计等现代内部审计业务,既是对各部门、单位的新要求,也是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方向。各内审机构及内审人员要增强责任意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提高内审工作水平。要把内部审计工作定位在“管理+效益”上,并实现在审计的目的上,由资产安全为主向资产增值为主转变。  相似文献   

15.
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以风险为导向的思想应用于内部审计,称之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具体实践中,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风险导向审计业务时与企业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的工作存在紧密的联系,如何与其协调、配合关系着整个审计业务的效率和效果.文章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和企业风险管理的概念入手,分析了风险导向审计和企业风险管理的联系,阐述了内部审计部门在开展风险导向审计业务时如何与风险管理职能部门进行协调、合作.  相似文献   

16.
经济越发展,审计越重要.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审计也在不断的发展进步,审计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随着我国所有制的多元化,收入分配制度的多样化,审计对象、审计内容也变得多元化,审计所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而要积极有效的防控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必须立足于我国目前所处的实际情况,正确的分析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才能有效的进行风险防控.  相似文献   

17.
日益复杂的商业环境,使我国商业银行面临严峻的考验,内部审计成为商业银行应对激烈的竞争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保护手段。现代内部控制理论中关于内部审计的重点强调的是识别和评估风险,但同时也对风险的分析和测量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文针对内部控制理论中审计风险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应对策,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风险存在于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风险和利益相伴而生.经营者进行企业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控制风险、增加利益.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为企业增值服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是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已经从传统的财务真实性审计向风险导向审计转变,审计范围和审计方法也在不断变化中.内部审计已将企业风险控制作为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9.
欧元效  孟祥学 《价值工程》2013,(33):160-161
单位有风险,审计本身也是有风险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毕竟不是外审、不是政府审计,应以风险导向的审计理论为指导,站在全局的高度和改进工作、加强管理、保护干部的层面,就事论理,对事不对人,把脉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风险点,按审计实施方案和规定业务程序,审慎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一、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 (一)内部审计地位的相对独立性与内容的效益性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内部的一个职能机构,一方面,它是在部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审计工作受到领导意图的制约;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是本单位的工作人员,其自身的物质利益与本单位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他们在工作过程中会受本单位物质利益的影响。所以,内部审计要与外部审计一样保持其独立性是不可能的,必然增加了内部审计的固有风险。内部审计的基本目的是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其主要手段是通过事前的预测、决策、控制,防止决策的失误。但是,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实质上很难真正参与企业决策,有的领导甚至将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企业的一种“摆设”。内部审计以效益为中心的同时难免对其他方面有所疏忽,这也造成了内部审计的固有风险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