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住宅消费要依靠住宅建设来提供商品。住宅建设是一个关联度很高的产业,住宅消费市场化,不仅能刺激住宅建设本身,而且还能带动建材、冶金、木材、轻工、机械、电子、塑料以及装饰、家具、商业服务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发展。所以,住宅货币化、市场化后住宅建设可望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在目前我国的住房市场化改革中,由于旧体制的惯性作用,对已住房的政策取向上仍然带有很浓的福利性色彩。市场化的重点仅仅放在已建成的空置房和未来的购房上。这样,尽管我国从1988年开始已进行了十多年的房改,可是已住房始终未能进入流通领域进行商品…  相似文献   

2.
陈珊 《北方经济》2006,(6):24-25
一、城市化进程中我国住宅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近年来,中国住房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旧的住房分配体制基本打破,新的住房体制初步形成。在住房货币分配政策、住房税收政策、住房金融政策等相关政策的综合作用下,住宅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城镇住宅年均建成6.2亿平方米,农村住宅年均建成6.7亿平方米。城镇人均建筑面积由1995年的16.2平方米提高到2000年的20平方米。我国人均GDP已达到1240美元,正处在城市化发展和住房消费的上升阶段。我国城市化也将以每年1%左右的速度发展。考虑到推进城市化发展进程、旧城改造、无房户解困、住宅更新换代等因素,住宅的需求将是巨大的,住宅建设任务将十分繁重。大规模的住宅建设给住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也给滞后的产业现状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将住宅建设作为新的消费热点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已成为一个热点话题。据有关分析,到2000年,城镇居民若按人均居住面积9平方米计算(建设部住宅小康目标),平均每年至少需建2.4亿平方米住宅。同时,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需建更多的住宅。住宅建设果真会成为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点?一、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关于启动城市住宅消费的思考刘彦荣住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到1995年底,我国城市仍有490万人均居住面积不足4平方米的住房困难户,其中28万人均居住面积不足2平方米。由于城市人口的增长,每年新增住房困难户40多万户。与此同时,在城市住宅建设...  相似文献   

5.
住宅的科技产业化金逸民我国住宅建设发展很快,尤其是1978年以来,我国已连续多年保持巨大的建设量,且住宅消费持续增长。1978年到1994年全国城镇新建住宅23亿平方米,农村新建住宅97亿平方米,城市人均居住面积由3.6平方米提高到7.7平方米,农村...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20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广大居民的住宅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据统计,从1981年到1990年,我国住宅建设投资总额为2600多亿元,是前31年的4.6倍。“八五”期间完成住宅建设投资8543亿元,竣工住宅10.5亿平方米,比“七五”期间增长67%。另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8年我国完成城镇住宅建设投资2117.94亿元,比1997年增长24%,完成房地产投资3580亿元,比1997年增长12.6%,取得了超人所料的成绩,据测算1985年-1996年我国住宅产值(含城市、农村)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比重为5%,充分体现了住宅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范宏伟 《宁波经济》2005,(2):9-10,29
建设部部长汪光焘不久前撰文指出,要实现住宅建设观念的三个转变:从解决住房短缺的需要向满足住房需求和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优化生态并重转变。与此前后,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福建、广州、大连等省市加强建筑技术规范立法,吹起了一股强劲的住宅节能风,住宅节能时代在我国悄然而至。  相似文献   

8.
自去年正式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以来,政府期待着形成住宅消费热点,从而住宅建设投入能有大幅增加,并以此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对于众多的开发商来说,在全国积压商品房已逾7000万m2(住宅约占75%)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大对住宅的投入,预示着从房地产市场分享...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业:仍能在“快车道”上行驶吗 根据“十五”规划,到2005年,我国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要达到22平方米,户均达到70平方米,目前距离这一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因此,住宅建设仍然是2003年投资的重点。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分析,2003年房地产投资数额在前几年大幅增长的基础上会有所25%左右的水平。据房地产专家预测,未来几年内,每年城镇住宅竣工面积将达到5.5亿平方米,加上2005年前将有1.5亿农民进入城镇,这必将使城镇住宅需求增加。在宏观经济继续向好的背景下,发展仍将是房地产市场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住宅金融市场发达,住宅金融业务种类繁多,住宅融资渠道广泛。因此,研究美国住宅建设的融资措施,对于方兴未艾的我国住宅业将有借鉴意义。一、‘美国住宅建设的基本融资措施美国住宅金融体系发达,资金筹集渠道畅通,保证了住宅建设的健康发展。美国住宅建设之所以获取成功,主要是采取了以下融资措施:  相似文献   

11.
1995年,徐州市被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确定为首批实施国家安居工程试点城市后,徐州市政府根据国家安居工程的指导思想和部署要求,积极组织实施国家安居工程.1995年~2000年,共投资142亿元,先后建成七个安居工程住宅小区,建筑面积达173万平方米,使25万户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圆了住房梦.安居工程实现了100%的竣工率、100%的合格率、100%的销售率、100%的资金回收率.全市上下呈现出政府实施安居工程,单位支持安居工程,群众带水、带粮、带凳子连夜排队踊跃购买安居房的盛况.安居工程一时间成为城市居民议论的热门话题.安居工程有力地推动了城市住房制度改革的进程,促进了住宅建设的发展和新的住宅供应机制的形成,加快了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步伐,取得了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多重效益. 142亿元,先后建成七个安居工程住宅小区,建筑面积达173万平方米,使25万户城市中低收人家庭圆了住房梦.安居工程实现了100%的竣工率、100%的合格率、100%的销售率、100%的资金回收率.全市上下呈现出政府实施安居工程,单位支持安居工程,群众带水、带粮、带凳子连夜排队踊跃购买安居房的盛况.安居工程一时间成为城 居民议论的热门话题.安居工程有力地推动了城市住房制度改革的进程,促进了住宅建设的发展和新的住宅供应机制的形成,加快了解决城市低收人家庭住房问题的步伐,取得了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多重效益. 142亿元,先后建成七个安居工程住宅小区,建筑面积达173万平方米,使25万  相似文献   

12.
城市新建住宅小区是指通过城市总体规划设计与施工,达到一定规模,基础设施配套比较齐全的住宅集聚区.“住宅小区”的提法起源于20年代美国建筑师,当时他们就提出了建设“邻里单位”的设想。二次大战后,城市居民的居住形式逐渐由“邻里单位”演变成住宅小区,同时有关建设、管理住宅小区的理论也在“邻里单位”的基础上日臻完善。就我国来讲,现行城市新建住宅小区(以下称小区)大多是在城市住宅建设体制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方针后形成的,是目前城市集聚式住宅建设的主要模式.从构成小区的建筑硬件看,其规划…  相似文献   

13.
何谓住房金融?即为住宅的开发、建设、销售融通资金的行为。我国住房金融起步较晚,建国初期至1978年前,城市住房建设投资由国家财政预算统一安排,住房的分配实行供给制,作为社会福利无偿分配给职工个人(只象征性收取低房租)由建设银行负责转贷。要真正实现居者...  相似文献   

14.
城市住房制度的改革是我国十年来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住宅商品化是住房制度改革的立足点。而搞好商品房的出售与管理工作,是实现住宅商品化的关键之一。回顾上海改革开放后住房制度的改革,尤其是商品房推行中一些情况,总结经验,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进行和完善住房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浦东将给村镇住宅建设立规矩──访浦东新区住宅发展署署长张磊本刊特约记者王莎梦记者:目前浦东新区的居民住宅建设中,镇村住宅建设的进程现状如何?浦东每年大约要接受多少居民迁入?张:浦东目前镇村建设的住宅,大部分以普通居民住宅为主,与老百姓生活休戚相关,适...  相似文献   

16.
促进住宅建设成为我省新经济增长点的价格对策研究促进住宅建设价格对策课题组住宅产业,越来越多的被人们视为“九五”时期乃至下世纪初的经济增长点。而目前,我省住宅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住宅价格问题,已成为制约我省住宅市场发育,影响我省住宅建设发...  相似文献   

17.
浦东住宅建设加快与浦东开发相适应的浦东住宅建设正不断加快步伐,一九九三年竣工住宅一一百万平,万米.占整个上海住宅建设竣工总量的三分之了目前浦东在建的住宅达一千六百万平方米。其中百分之六十属动迁房和微利房,高低错落的住宅群使浦东新区更显生机。浦东新区近...  相似文献   

18.
略论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势在必行让房改热起来,做房改的主人!●杨丕业王洪兴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世界上第一座城市,即巴勒斯坦的杰里科城,一万年前出现在西亚土地上。从那以后,城市的发展已进入了左右人类生活方式,主导社会进步的时代。城市的崛起,宽敞明亮的住宅...  相似文献   

19.
系统地研究了我国西北省会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指标的组成和分布特征,从不同住宅面积、不同收入家庭和影响住房支付能力指标因素的敏感性诸方面,探讨了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结合前人对我国一类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研究资料,阐明了西北二类城市与我国一类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差异性,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结果表明,西北省会城市之间居民住房支付能力指标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大部分城市居民购买适合的住宅支付能力仍然较差,购买小套型面积的居民住房支付能力较好,大部分城市中等以下收入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较差,西北省会城市的房价收入比低于我国东部一类城市,并且住宅面积越大和收入越低的家庭,这种差距越大。研究认为,房价收入比中住宅平均单价的敏感性高于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现行的住房可支付性指数的评价标准可能偏高。  相似文献   

20.
对德国城市管理实践的思考柯茂盛1991年3月,中国城市管理代表团一行26人参加了在德国柏林举行的"对城市规划、城市改造和地方住宅建设的组织工作的行政管理"研讨会。并进行了实地考察访问。通过为期三周的研讨和考察活动,看到了很多德国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