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年来,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中,依托钱塘江上游生态资源优势,从欠发达地区的实际出发,从农民群众最关心、受益最直接和政府力所能及的环境综合整治入手,以村庄环境保洁长效管理为重点,把环境整治与发展生态经济、打造生态经济产业带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可持续农村环境整治的路子。  相似文献   

2.
姜堰市十分重视生态建设。始终坚持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之路。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生态农业试点市、省“九五”生态农业试点县(市)建设先进市、省生态农业和农村能源建设先进集体,更有河横生态环境“全球500佳”、国家级溱湖湿地公园两块金字招牌。近年来,姜堰市不断加大生态基础建设力度,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裴炳和 《山西农经》2023,(21):102-106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新形势下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助推器”。德化县龙门滩镇存在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凸显、空间布局不合理、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针对整治区域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评估,提出启用“土地整治+”模式,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中心联动生态环境、相关绿化产业的发展思路,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理开发以及低效建设用地整治,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龙门滩镇水系、人居环境、交通环境等,推动当地生态治理发展,打造生态文明的新龙门滩镇,加快推进龙门滩镇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发展有机农业是建设“两型社会”,保障农产品优质安全供应的重大举措。该文以长沙市为样本,研究探讨“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大、中城市郊区有机农业发展的路径。研究分析了长沙市有机农业发展呈现出“三多三少”的特点、具有4个有利条件和4个不利因素,明确了渐进式推动农业由传统农业向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有序发展的思路,围绕实现5个方面的发展目标,提出重点发展水稻、蔬菜、水果、茶叶、畜产品、水产品等六大有机农业产业,突出建好先导区和长沙县北部两大有机农业综合示范区,阐述了六大产业和两大示范区的建设布局、建设方向和建设目标,提出发展有机农业,必须抓好产地环境普查、区划和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好生态防控、有机肥供应、标准化生产和产品质量追溯四大体系,强化质量监督,制定落实产业发展和产品优惠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5.
村庄压煤区土地综合整治技术优化体系及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推动村庄压煤区土地资源与矿产资源协调利用,促进开采规划与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方法]文章论述了压煤区土地整治转型中的转型方向、整治内容和整合技术,并以泽州县4个压煤村为综合示范区进行实证。[结果]基于"地—矿"资源协调利用优化路径及其驱动下集成的压煤区土地综合整治技术应用于实践,结果表明整治后示范区耕地面积增长17.79%,粮食产能增长率33.33%,耕地质量提高等级1个等级,平均地块面积变化率为261.54%,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面积增长13.72%,田间路网密度增加量12.88m/hm~2,煤炭压覆面积干扰度减少3.12%,煤炭可采量提升率4.56%,机耕面积增长率为17.79%,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统筹城镇建设用地率71.97%,农地地均年收入变化率33.33%,集约用地面积增长3.9%,工矿废弃地面积减少100%,复垦后土地再利用率100%,生态用地面积增长率6.345%,植被覆盖提高率3.8%,风景休闲用地面积提升0.007%。[结论]在压煤区"地—矿"资源利用冲突逐渐加剧的背景下,协调"地—矿"资源利用关键在于田块修筑、压煤村居民点整理、工矿废弃建设地复垦、资源循环再利用及生态修复等项目联动实施,而基于以上内容的土地综合整治技术体系优化,能够为压煤区"地—矿"资源协调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大丰市是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卫生城市,近年来.正在向创建国家级生态市进军。“要让群众喝上干净水.呼吸到新鲜空气,居住在适宜的环境里.国家级生态市创建要向农村延伸!”在2010年12月大丰“农村饮用水和环境综合整治实事工程”现场推进会上.市委书记倪峰代表市委再次明确提出这样坚定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7.
2008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太湖蟹、藏书羊肉、生态草鸡三大产业平稳发展,太湖网围整治和沿太湖畜禽整治取得圆满成功;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进一步加强,全区水产畜牧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南京市浦口区以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为统领,开展了以土地综合整治为切入点,以统筹城乡、美丽乡村示范区和示范村、"八颗珍珠"建设为突破,美丽乡村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2013年已建成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5家,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点"八颗珍珠"10家,全面完成了村庄环境整治,初步呈现"宜业、宜居、宜游"的"美丽新浦口、农民新家园"形象。  相似文献   

9.
生态农村建设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本文从农村的生态环境、基础条件和农民意识等方面,探讨了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加快农村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乡镇企业环境综合整治、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嘉兴分行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紧紧围绕土地做文章,积极探索信贷支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和"土地整治+"模式,主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升级版,是在现有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基础上,对乡村生态、农业、建设空间进行全域优化布局,对"田水路林村"进行全要素综合整治,对高标准农田进行连片提质建设,对农村存量建设用地进行盘活利用复垦置换,对新农村和产业融合发展用地进行集约精准配置,对乡村人居环境进行统一治理修复,对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有机产品产业发展较快,部分城市也纷纷制定有机产品产业发展规划。浙江省遂昌县生态环境优越,原生态农业基础雄厚,以及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也面临着特色农业产业规模较小、农产品市场推广力度不够、有机生产技术不成体系等制约因素。该文通过对遂昌县发展有机产品产业的优劣势分析,确定其发展策略,包括:加强全县有机产品产业发展的能力建设;突显环境优势,加大宣传力度;优先发展主导和特色产业,建设核心示范基地;抓住发展机遇,促进产业化进程。并规划制定有机茶综合开发、有机菊米综合开发、高山有机蔬菜综合开发、五谷杂粮等特色产业开发、有机畜禽综合开发及有机农业专业村建设等重点项目。同时进行了有机产品市场营销策划,为促进遂昌县有机产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为其他地区发展有机产品产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历史和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下,西南喀斯特地区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各级政府和人民采取措施并加大工作力度,农业生态环境整治有一定成效.本文分析该区域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提出综合治理对策与措施,以期加快该区域农业生态环境整治进程.  相似文献   

13.
以国家级生态市建设为政策前提,以平凉市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3个方面构建了平凉市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用功效函数构建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度评价模型,对平凉市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度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02-2011年这10年间平凉生态城市综合协调度逐步提高。综合协调度从2002年的0.242(不协调)逐步上升到2011年的0.7588(比较协调),平均以每年0.05168速度在增长,平凉生态城市建设经历一个"不协调—不太协调—基本协调—比较协调"的渐进型发展过程。2011年平凉市各县区的生态协调度指数从高到低依次是:华亭县、崇信县、崆峒区、泾川县、庄浪县、静宁县和灵台县。聚类将平凉市7县区分成4种类型,即华亭与崇信为高度协调型、崆峒区良好协调型、泾川、庄浪与静宁中等协调型、灵台基本协调型。研究结果与平凉市实际情况基本符合,表明所建立的城市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城市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林西县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林西县是典型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直接威胁着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该文以古林西县为研究区域,探讨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脆弱性及其成因。在分析林西县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脆弱性评价模型,建立了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林西县区域生态系统运行状况良好,生态脆弱度较低,微度和低度脆弱区共占55%以上,极度脆弱区仅占5%左右。然后,进一步分析了林西县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的驱动力、发生机制和主要影响因子,提出了生态建设治理的重点方向,为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竹林种植面积、竹产品竹加工业现状、竹农增收和劳动力就业情况三方面介绍淳安县竹产业现状,分析当前淳安县发展竹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投入不足、设施落后;竹农观念落后,竹林经营粗放;种植示范户带动不足;竹笋加工业滞后等四个方面,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发展竹产业的优势与前景,依靠政策力度的加大、科技含量的提升、产业发展模式的多样化以及凭借生态旅游建设资源优势,逐渐形成一条适合自身发展模式的竹产业发展链。  相似文献   

16.
马骏  朱敏杰 《水利经济》2016,34(2):6-10
基于当前国际流行的压力-状态-响应框架,以宁南县为评价区域,选取15项指标,建立白鹤滩水电站对宁南县生态效应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法与归一法相结合确定权重,利用宁南县2009—2013年统计年鉴与白鹤滩水电站建设规划等相关材料确定指标值,计算生态效应综合评价指数,并对各具体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对宁南县地区生态效应综合评价指数为0.170 3,处于正向影响但不明显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初探——以广西兴安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环境恶化、资源短缺、耕地减少的严峻形势迫切要求改变传统的粗放型土地利用方式.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作为一种新的土地利用模式,强调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通过实施土地利用集约化等措施,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结合广西兴安县的实际情况,以环境友好理念为指导,以城镇、乡村、城乡交错带的土地利用有机结合为主体,以土地的开发整理和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提出建立"三位一体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土空间开发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经济增长范式的革命性思考,党的十八大将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生态文明建设指导下国土空间开发应遵循七大原则: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为基础,以集聚开发提升空间效益为重点,以点轴开发促进面上保护为主线,以重点开发促进区域均衡为目的,以促进陆海统筹和纵深开发为导向,以综合整治优化空间格局为平台,以节约集约缓解资源瓶颈约束为手段。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要求,必须适度创新,加大对现行空间规划的集成力度,开展国土规划,将“开发、保护、整治”三项主要内容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加强草原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对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际草原生态环境监测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已经开始以数字化管理技术为切入点,实现网络化、空间化、智能控制为主的全面信息化阶段,能够提供系统的数字信息和实用的数字化产品。方法 文章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对美国、澳大利亚、欧盟等草畜业先进国家的草原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现状和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 通过对国外草原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归纳出如下5条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做法:(1)从政策大局上转变养殖方式,保护生态环境;(2)构建完善的草原生态环境监测评价体系;(3)加强草原信息化体系建设;(4)设立专门的资金项目加大专业人员的培训及与科研机构的合作;(5)促进畜牧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结论 提出我国草原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发展建议,对完善我国草原信息服务体系和推动我国草原畜牧业现代化、产业化进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佛冈县的土地生态的实际状况,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最优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及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模型对该区域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98—2008年佛冈县土地生态安全整体状况不断改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从1998年的0.2567增至2008年的0.5858,生态安全水平处在从"风险级"状态转向"比较安全"状态的过程;从相关性分析来看,响应指标对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的提高起主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需要协调好各方面的矛盾,缓解资源环境的压力,使得土地生态环境朝着更好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