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5 毫秒
1.
文章通过分析发达国家和地区城镇化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阐述了生态城市土地利用的特征,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的自然条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多个方面因素,构建了生态城市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长三角地区的扬州市建设生态城市的需要,对其2000—2018年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进行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镇化后期土地利用与保护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科学有效地评价兰州市生态安全水平,研究近年来兰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的可取之点和疏忽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利用经济—环境—社会(EES)模型框架构建兰州市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利用物元模型对兰州市2010-2018年生态安全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0-2018年兰州市生态安全水平发展趋势表现为"临界安全—较安全"。(1)制约兰州市生态安全水平的因素有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占总产业比重不均衡;人均耕地面积、林地面积及水资源量不断减少两个方面;(2)兰州市治理城市大气污染物成效显著,空气质量优良率不断提高;(3)兰州市环境保护投资增加,城镇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指标逐年递增。兰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在保持现有基础上还需扬长避短,兰州市生态环境水平争取获得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典型的林业资源型城市伊春市为例,分析了林业资源型城市在经济增长、城镇化发展的同时,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公共服务水平低和社会负担沉重等问题。按照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伊春市应通过优化产业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等实现成功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石油城市经济转型过程中,土地利用处于不断变化和调整时期,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至关重要.文章以黑龙江省大庆市为例,构建了大庆市转型期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综合主、客观赋权,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大庆市建成区2002-2006年转型期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土地投入、土地产出、土地利用效率以及土地可持续利用度对该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大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呈逐渐上升趋势,同时存在土地产出能力、土地生态以及接续产业发展的用地需求等问题,因此,应积极采取必要的措施实现城市转型期土地利用模式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不均衡,使得京津冀三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影响区域协同发展效果,需从提升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推进协同发展机制等方面入手改善京津冀地区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区在植物造景方面相比其他地区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是由于地域限制,树种较为贫乏,加之经济发展较慢,使得园林景观行业发展受限,地区发展也不均衡。以黑龙江省大庆市为例,剖析了植物造景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可利用农业资源紧缺、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日渐凸显,因此发展可持续现代农业产业已经被提上日程。河南省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试点改革省份,在发展特色农业模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存在着制约其进一步健全完善的因素。文章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理论基础,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3个方面构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效益。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是河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人口问题已成为制约部分城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生态因子的贡献率最低,是阻碍河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此提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护生态环境、健全生态因子机制等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提升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效益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青海省牧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牧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的测评,有助于青海牧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为我国其他牧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方法 文章基于牧区生态环境和牧区经济两个层面选取28项指标构建“牧区生态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多指标加权法对2008—2018年青海省牧区生态保护和牧区经济发展指数进行测度;并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牧区生态保护和牧区经济发展的协调水平进行测度;同时,基于青海省资源禀赋现状和测度结果,进一步分析影响其发展的主要短板。结果 青海省牧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水平总体日趋协调,但仍处于低水平协调;从青海省牧区生态经济的结构层来看,生态环境压力和牧区经济效益是青海牧区生态经济更趋于协调的短板。结论 青海省牧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仍处于低水平协调,为进一步实现青海牧区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着重于生态环境压力治理和牧区经济效益的发展,同时兼顾自然灾害压力治理以及社会效益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深入分析江西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空间分布特征,进而可以提出促进区域休闲农业提升发展的对策建议。[方法]选取2010—2016年江西省国家级和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作为数据,基于最邻近点指数、核密度估计法、不均衡指数和数量类型评价的方法,研究江西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的空间分布、类型构成与发展水平。[结果]江西休闲农业示范点空间上呈现聚集型分布特点,主要分布于中心城市、大型景区周边和交通干线沿线,以休闲农园、观光农园和生态农园等类型为主,存在空间分布不均衡、类型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结论]以区域中心城市为中心,建设五大主题功能片区,优化多层级交通游线组织,加强城市、景区与农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区域的交通联系,并充分发挥休闲农业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扶持培育休闲农业新业态,可以促进区域休闲农业的全面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要求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粗放、低效、拼资源型的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按照综合效益最优和合理、高效、集约利用土地的目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在自然地理、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和生态保护层面构建了宏观的、分用途的低效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计算4类用地的综合适宜值,根据土地用途最适合、优先级排序和邻域协调的配置规则,融合低效用地基础数据库与宏观确定的综合适宜值实现低效用地再开发方向优选。结果显示优化选择后土地利用组合类型依次为居住—商服—工业—公共服务设施—绿地。低效用地"宏微观基础数据库—宏观评价体系标准—宏微观数据融合"的再开发方向优选方法将为其他发达城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所采用的产业延伸、产业替代、资源带动和综合发展等模式,以黑龙江省伊春市为典型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资源带动模式比较适合林业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方向,发展生态旅游、搞好林业相关产业的精深加工和品牌创新,是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基本出路。  相似文献   

12.
基于伊春市国有林区共计16个国有林业局在2017年度的年鉴统计数据及黑龙江省森林工业综合统计资料汇编中的相关数据,运用GEP生态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研究了国有林区生态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以及生态贡献度问题。结果表明:由于国家采伐机制的限制,国有林区林业产品的生态价值难以转化为商业价值,但国有林区生态服务价值贡献度明显,生态文化服务的价值值得进一步开发。最后,提出应当转变核算思维、拓展核算思路;国有林区政府应当完善核算主体并健全核算体系;提高GEP的生态总值核算实务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学者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与发展研究大体经历三个阶段,相关理论成果可归结为八方面的内容:资源型城市概念与分类、基本现状与问题、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经济转型、可持续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创新问题和“资源诅咒”研究等,这些内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未来有关研究要将定性和定量研究、个案和共性研究、宏观和微观研究、理论和实证研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经济、环境、社会、能源四个视角,选择17个因子,采用组合赋权法和TOPSIS法构建评价模型,对山西省社会生态系统绿色发展成效进行评价,为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2000~2002年是山西省社会生态系统绿色发展下降期,评价得分从0.30下降至0.27,此阶段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保护水平远低于经济发展水平;2002~2006年是绿色发展平稳期,此阶段经济发展严重依赖能源,能源与环境间不断进行博弈;2006~2015年是绿色发展增长期,得分从0.27上升至0.54,此阶段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产业结构优化调整;2015~2018年是绿色发展拔高期,年平均得分0.73,得益于资源环境协同发展,此阶段转型速率放缓,社会因素成为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导资源濒临枯竭等是资源型城市战略转型中的共性问题。针对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问题,本研究从城市林业的角度出发,以湖南省耒阳市为例,提出发展城市林业,利用林业自然生态功能低成本、高效率的缓减和长期修复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其社会、经济功能辅助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建议将城市林业纳入资源型城市规划体系,倡导全民参与式城市林业体系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全球高度重视的一个课题。文章通过对资源型城市从兴起、繁荣到转型发展过程的探析,针对资源型城市支柱产业单一、后备资源不足、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提出了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明确所处发展阶段,采取优化产业结构及延伸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再城市化,加强外围、深部找矿力度,拓展企业融资渠道,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扩大就业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城市功能重构是实现城市产业转型的最好途径,依托工业遗产进行旅游开发,借鉴成熟的开发模式,利用良好的政策环境,大力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深度挖掘旅游市场。开发中努力弘扬工业文化、保护工业遗产、恢复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高度协调统一,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  相似文献   

18.
运用熵权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所辖4个林业管理局2012—2017年养殖业、绿色食品等5个接替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接替产业的均衡水平。结果表明:不同林业管理局的5个接替产业均呈波动发展状态;伊春林业管理局的优势接替产业是养殖业、绿色食品、北药开发和工业,牡丹江林业管理局的优势接替产业是绿色食品,合江林业管理局的优势接替产业是服务业,松花江林业管理局没有显著的优势接替产业;接替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偏低导致其均衡水平不高,总体上由初步协调向中度协调发展。因此,各林业管理局应继续发展具有优势的接替产业,同时扶持相对薄弱的接替产业,并开发与引进新的接替产业。  相似文献   

19.
森林碳汇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98—2018年的林业数据,采用边际碳减排成本作为森林碳汇价格的代理变量,构建森林碳汇与经济增长的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从经济价值角度探析森林碳汇与经济增长的长期互动关系。结果表明:经济增长通过加大对森林自然资本的投资、改变林产品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变林业发展方式三条路径促进森林碳汇发展;但是,由于中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森林经营理念和森林碳汇市场功能不完全,以至于森林碳汇"抑制"经济增长。鉴于经济增长推动森林碳汇发展而森林碳汇在短时间内"抑制"经济增长,建议加快健全森林碳汇交易平台、完善森林碳汇定价机制、合理界定森林碳汇产权、加强森林管理和提高森林质量,促进森林碳汇与经济增长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测算了中国31个省(市、区)2006—2015年的林业产业生态安全效率,并实证检验了林业标准化对林业产业生态安全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林业产业生态安全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总体呈现出由西向东逐渐上升的趋势;总体上,东部地区各省(市、区)的林业产业与生态之间的共生关系较中西部地区更加协调;林业标准化水平有助于促进林业产业生态安全综合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科研投入水平、造林面积、森林灾害防治率等因素对林业产业生态安全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为了提升林业标准化生态效益,提高林业产业生态安全效率,应该深入推进林业标准化政策实施,努力提高林业产业技术创新水平,不断增强林业生态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